《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一部剧被不同的人持续推荐,并不断被约稿提醒看,一定不一般,结果上去一看,真是了不得,全是关于教育的热点和痛点。


这部电视剧就是热播的《小舍得》,从一开播就受到很多人追捧,不断登上热搜,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话题。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该剧开播第二天,爱奇艺站内热度破7000,占据爱奇艺热度榜第一名。上线第四天,微博超话阅读量达431.4万。


不仅有蒋欣、宋佳、佟大为、张国立等实力演员出演,剧情更是真实到可怕,有网友不仅惊呼,这直接就是把生活本身撕开给我们看……


01


行走的焦虑制造机


让这部剧频频登上热搜的痛点,就是让国人既纠结又崩溃的“中国式家长教育”的现状。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似乎所有人都对此深恶痛绝,但看看自己的孩子,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差不多所有的父母还是不得不继续加油。


于是蒋欣扮演的田雨岚就成了让人伤心让人忧,让人顾影自怜又欲罢不能的综合矛盾体。


而一度成为微博热词的“田雨岚你快闭嘴吧”,就成为了陷在焦虑中无所适从的父母们,最好宣泄的口号。


剧中滔滔不绝地讲着孩子的各种补习班、证书、竞赛的田雨岚,甚至让扮演者蒋欣本人都看不下去,现身让田雨岚快闭嘴。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其实,网友之所以想让田雨岚闭嘴,是因为所有人都真切地在她身上感受到,这部行走的人间焦虑制造机,就是自己的影子。


这个影子最让人觉得扎心和恐慌的,就是她无处不在的比较和显摆后面,那种深深的无价值感。


在继父南建龙家里吃团圆饭的这个桥段就特别说明问题,吃饭间的才艺表演是父母显摆的最好时机,田雨岚抓住机会让颜子悠出来背圆周率。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孩子的优秀就是父母的骄傲,的确在田雨岚不断炫耀儿子成绩的时候,她就成了全家人的中心,那个时刻的她仿佛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这种心理优势,甚至让她可以对继父的女儿南俪(宋佳扮演)进行性别攻击:


“你们小姑娘家不用太辛苦,我们男孩子就不一样了,一定要择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现在心疼他,等于将来害了他。”


其实所有人都看得出,田雨岚在家宴中显摆的强势,其实是她与这个家庭那种格格不入的尴尬,那种身份卑微者想要证明自己的倔强。


再看看在日常生活中,她对孩子学习的严格管控,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和作风,实在是让人毛骨悚然。


她是家长群里的活跃分子,可以为了孩子不惜拉帮结派,可以为了让儿子当班干,小动作更是不断。


她对孩子班上的情况、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更是如数家珍,这位看起来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的妈妈,却让人唏嘘不已。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因为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气场和自信都源于儿子的学习成绩,似乎孩子的优秀就是她的成就,她的价值仅仅体现在孩子身上。



02


童年阴影


所有喜欢比较和显摆的人,一定有一段让他们刻骨铭心又充满屈辱的人生,田雨岚的成长背景实在是让人叹息。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她的亲生父亲是个酒鬼,很早就离世;做护工为生的母亲,在护理中风的设计院副院长南建龙时,产生了感情。


当时,南建龙是有妇之夫,田母嫁给南建龙纯属于小三上位,而跟随母亲来到南家的田雨岚,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虽然与母亲来到继父家后,两个人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甚至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质的飞跃。


但无论如何,田雨岚都无法在南家众人面前抬起头来,那种从内心深处不断吞噬她的自卑感、羞耻感,完全扭曲了她的心态。


而这种内心的纠缠和贫乏,却还要每天都要面对一个近在咫尺的对象,就是不断提醒她的身世、身份的继父亲生女儿南俪。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南俪出身富贵、相貌美丽,整个的成长过程都没有为衣食住行忧虑和焦虑过,南俪的先天优势,也就成了田雨岚先天不足的注解。


的确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这种无处逃避的环境和背景下,巨大的压力就让田雨岚敏感而好强,事事不服输,处处都要比较。


而比较的后果就一定是命运多舛,家境、学识比不过南俪,好不容易嫁了个富二代,却是个巨婴啃老族。


更悲剧的是,公婆从来都没有把田雨岚放在眼里,甚至还经常嘲讽她是小三的女儿。


田雨岚在妈家和婆家两条线上都是风雨飘摇,举步维艰,毫无地位可言,这种羞耻感足以让一个人疯狂。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结果找来找去,终于发现自己的亲儿子可以成为她翻盘的工具,因为这个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可以任由她在上面尽情地书写。


只要不断地要求儿子进步,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就可以成为炫耀的凡尔赛,那自然当这种强烈的情感投注在儿子身上的时候,一切就成了悲剧。


其实,成年之后的田雨岚,应该是众人羡慕的对象,她拥有自己的事业、爱她的丈夫、富足且和睦温暖的小家庭。


但童年的阴影给她带来的不安全感和羞耻感,实在是太强烈,才让她根本无视已经拥有的一切。


这就是一个被童年伤痛捆绑和辖制的孩子,外面虽然已经长大,但内心却被禁锢在那个受伤的孩子身上,成为了现在如此焦虑和纠结的巨婴。


其实,所有人都能从她外表强势的伪装中,看得到她的内心可怕的荒芜,瘆人的虚空。


外面的飞扬跋扈掩盖不住她内心深藏着的那份自卑,田雨岚无法接纳自己,那种欲壑难填的匮乏感、焦虑感和羞耻感,就是一种心穷。


而这个人物之所以被观众们又怜又恨,不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无法被填满的深渊,与她内心深渊彼此凝视之后的慌张吗?!


03


剧场效应


如果说田雨岚的悲剧已经让人看得崩溃唏嘘,那这部剧让我看得惊心动魄的地方,就是南俪的改变。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南俪家,本来是鸡娃大军中的一股“清流”:他们保持理性,反对“唯分数论”,从不给孩子报辅导班,只有声乐、小主持人这类的兴趣班。


特别是刚开始南俪怼田雨岚说:我们原生家庭很健康,不需要用成绩去证明什么,真是让人觉得极其舒服通透。


她们从不和 “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各种“教科书”式的鼓励话语,真的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楷模和典范。


如果故事就这么发展,鸡娃家庭继续鸡飞狗跳地鸡娃、清流家庭继续温馨谈定地生活,也不至于让我们觉得“扎心”和“真实”。


但现实残酷实在是超越人的想象,它真实就真实在:在这场大规模的鸡娃军备竞赛里,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原著作者鲁引弓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特别提到南俪的原型在生活中真实的一个场景:


小孩四年级时有一次考试,考了97还是98分,但是孩子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说,“你们孩子考得不错的,但是我发现她好像是没在外面学的。”


“南俪”也没太在意,没有觉得老师话里有话,直到五年级的一次考试中,小孩子一下子就到了班里四十多名了。


她就到学校去找老师,说小孩子怎么会跌到这么后面,老师一点也不奇怪,就回答“这次题目是区里出的,难度比较大”。


“南俪”奇怪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做得出来,老师把“南俪”带进班里,和班里的那些小朋友说,“你们在外面补课的站起来给老师看一下”。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结果只剩下八九个人孤零零地没站起来,包括“南俪”的女儿,这个带给她的触动很大。


当这个真实的场景被电视剧完全演绎出来的时候,我相信碎掉的才是千百万父母和孩子的心。


在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结果全剧场的人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戏,甚至还有人还站在椅子上,有人把梯子架了起来,结果所有人都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只能得到更差的体验。


更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没人敢坐下来!这个“剧场效应”,就是对现在中国教育环境的最好形容,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04


教育的本质


的确写到这里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在这个大环境已经被扭曲的教育体制中,谁来救救孩子!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如果说父母能够承认,自己里面有田雨岚的影子,鸡娃孩子是因为自己的焦虑和恐慌的原因,那相对“健康”的南俪这样的父母又怎么办呢?


在空前内卷的“剧场效应”中,谁可以保守自己不被这样的环境捆绑和辖制呢?


我想,真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不得不深入地思考价值观和更深的信念的问题了。


我们到底在相信什么?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养育孩子?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真正明确的答案,深陷其中的人就绝对不可能“离开”这个剧场。


我们在《如果不揭开毒害父母的“拜娃教”真相,“救救孩子”的呼吁就是最虚空的幻想!》中谈到了“拜娃教,谈到了人类为什么会焦虑,会恐慌。


如果我们不认识自己是谁?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谜题,那生活就是一地鸡毛的琐碎。


因为没有真正价值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勇气,敢越过这个剧场面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所有在恐惧中被拘禁的人,其实都是被无价值的谎言捆绑的生命,这些人不会思念天上的事情,只会思念这个地上的事情。


《小舍得》太扎心,在剧场效应中被逼疯的中国父母怎么办


天上的事情是关于永恒、荣耀、冠冕的美好;而地上的事情却是自我、价值、身份和关系的缺陷。


所以,地上的事情就是在“剧场效应”中被消耗到死的悲剧,而天上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盼望和喜乐的泉源。


因为日光之下的一切都是虚空,无论如何的努力和经营,都没有意义;只有日光之上的盼望,才是生命的意义。


从日光之上进入到日光之下,就是主耶稣道成肉身而来的真相!祂不是要来解决这个世间情为何物的问题,而是要解决生命永恒的问题。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认罪悔改、因信称义、重生得救的生命反转;这一切的本质就是死里复活的逆袭!


只有这样,教育孩子才会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生命传承延续的奥秘,上帝恩典和慈爱流淌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剧场   日光   父母   羞耻感   继父   中国   焦虑   效应   悲剧   所有人   内心   儿子   事情   真实   老师   生命   孩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