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2)

平王东迁,大秦奠基。

周幽王废嫡立庶,囚禁申后。申后的父亲写了一封信给周幽王,言辞恳切,陈述利敝。然而周幽王却大骂其岳丈,虢公石父建议幽王兴兵攻打申国,以绝后患。

申侯在王都安插的间谍收到消息火速传递给申候,申候大惊,自家兵力不如王都,怎么都不是对手。大夫吕章建议申候,先下手为强,立即借犬戎之兵,先发制人。申候于是给犬戎修书一封,许之重金(破镐之日,府库金帛,任凭搬取),陈之以情。

申候原来计划只是借兵攻打王都,杀掉褒姒以及其身边的人。但犬戎大破王都后掠夺金银财帛,乱杀无辜,焚烧王都,幽王身边的近臣虢公等人平时虚张声势,耀武扬威,真正在战场根本不是犬戎对手,在英勇救主的郑伯战死后,幽王和儿子伯服被犬戎的兵乱刀砍死,褒姒倒是没有被杀,但被犬戎征用,后自尽而亡。

王城被犬戎破坏殆尽。这就是盲目信任的代价,申候并不了解犬戎,以为自己能驾驭犬戎,但对犬戎窥视王城,唾涎王城之繁荣并不清楚,以为双方达成协议后犬戎会自行带着掠夺而来的财物满载而归。显然申候大错特错。犬戎人马盘踞王都,终日饮酒作乐,绝无还军归国之意,而百姓日益怨声载道。

申候无奈又秘密地写信通知晋、卫、秦、郑前来王城保护王城。此时秦还是西周的附庸,还不是诸候。此次勤王之后正式位列诸侯。

这四路大军团团围住王城的东、南、北三面,唯都将西方空缺,同时与王城内的申候里应外合,不肖几天便将犬戎从西面赶出王城镐京。中国的智慧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历久弥新。

王城之乱既已平定,自然要论功行赏。但幽王已死,于是众人迎回当初无奈出走外公家申国的太子宜臼。公元前770年,宜臼加冕告庙,即王位,是为平王。

平王论功行赏,抚慰京师,告安百姓之后,着实有振兴周朝的想法,但无奈王城被毁严重“十下存五,颓墙败栋,光景凄凉。府库空虚,无力建造”,加之犬戎自从得了甜处,时不时骚扰王城附近的城都,令周平王十分担扰。周成王时同时建了两个王都,一是镐京(西安附近),一是洛邑,两者规划建设一模一样。平时在镐京办公休息,在接受各诸侯朝见时,便去洛邑。可见西周之先王还是很体恤各诸侯的。

周平王鉴于以上三个原因,便迁都洛阳,这便是史上有名的“平王东迁”,自此开启了东周时代,也开启了春秋时期。

平王东迁的决定在朝堂之上有精彩的辨论,泱泱之中国,确实人才济济,能人倍出。但能决策的只有一人。

平王东迁带走的不只是达官贵人,王城愿意迁移的百姓全部迁移至洛邑,而在迁移的过程中只有秦伯赢开亲自领兵护驾。待京都安定,四方诸侯称贺后,平王对护驾的秦公想赏赐,但又无力赏赐,于是便对秦公说“今岐丰之地,半被犬戎侵据,卿若能驱逐犬戎,此地尽以赐卿,少酬扈从之劳,永作西藩,岂不美哉?”。秦公自此位列诸侯,领命而归后,东征西战将犬戎所侵之地尽归所有,以此为机奠下大秦统一六国之基础。

周平王无意的一道王命为几百年后中国的统一打了基础,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天道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东周   公石   京都   扈从   岳丈   兵乱   人马   财帛   论功行赏   西周   赏赐   诸侯   中国   无奈   百姓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