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本人是促成中美“乒乓外交”的幕后英雄

1971年3月,在日本的名古屋举行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受邀前往参赛。在一次训练结束后,美国运动员格伦.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的大巴车,由于当时中美属于敌对状态,所以车上的中国运动员都没有理会科恩,当时的情况十分尴尬。这时,庄则栋主动过去向科恩问好,并赠送了织锦小礼物。后来,科恩又回赠了一件带有和平标志的运动衫。中美运动员的这一友好举动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随后,美国乒乓球队负责人向中国代表团表达了访问中国的意愿,毛主席亲自拍板,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这个日本人是促成中美“乒乓外交”的幕后英雄

庄则栋和科恩

一个小小的乒乓球成为了一把打开中美两国相互关闭22年的大门钥匙,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然而,在“乒乓外交”的背后,我们也不能忘记一位日本友人做出的贡献,他就是荻村伊智朗。

荻村伊智朗1932年生于日本,在他16岁时与乒乓球结缘。当时身材瘦弱的他对乒乓球十分着迷,经常在与队友训练完后,自己又挥拍练习到很晚。就这样,经过5年的艰苦磨练,他的技术已经到达顶尖水平,并入选了日本乒乓球国家队。

这个日本人是促成中美“乒乓外交”的幕后英雄

荻村伊智朗

1954年,在英国温布利举行的第2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21岁的荻村伊智朗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并和队友一起夺得男团桂冠。不过,由于二战的缘故,现场许多反日情绪强烈的英国观众在比赛中频频为日本队喝倒彩,而且街上的餐馆和理发店也拒绝日本人进入。

这一比赛经历深深刺痛了年轻的荻村。此后,年轻的荻村将视线投向世界,他坚信,通过小小的乒乓球,可以拉近人们彼此的距离,消除过往的冲突与仇恨。

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是荻村伊智朗作为队员首次来中国。这届比赛,中国队展现了超强的实力,勇夺男团冠军,打破了日本队男团六连冠的梦想。

这个日本人是促成中美“乒乓外交”的幕后英雄

中国队勇夺26届世乒赛冠军

赛后,周恩来总理百忙之中亲切接见了日本乒乓球队。在交谈中,周总理分析了中日两国关系,严格地把日本帝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区分开来。并指出:中日两国人民要友好往来,共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荻村听后很受鼓舞和启发。

后来,荻村一直置身于向世界推广乒乓球运动,他曾前往瑞典、中国、美国、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执教,培养了瑞典的本格森、约翰森,日本的长谷川信彦、深津尙子等多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

由于受国内“文革”的影响,中国队错过第29、30届两次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参赛机会。1971年,第31届乒乓球世锦赛即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彼时的荻村伊智朗虽然已经离开了日本乒协,但是他却非常关注中国乒坛的动向。他利用到广州经商的机会,通过以前的人脉,与周恩来总理再次会晤。

荻村向周总理直接建议,邀请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名古屋世锦赛。他认为,没有中国队参加的世乒赛不是真正的世界比赛。

在荻村的努力下,中国决定派出国家乒乓球队参加第31届世乒赛。也正是这一契机,间接促成了中美的“乒乓外交”,揭开了中美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可以说,荻村伊智朗堪称是这一重大事件的幕后英雄。

这个日本人是促成中美“乒乓外交”的幕后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中美   日本   名古屋   日本队   乒乓   中国队   男团   瑞典   世乒赛   美国   锦标赛   乒乓球   中国   幕后   外交   球队   英雄   体育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