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最近,看到一个让人深思的新闻:


广东一位租户退租,不仅欠了一个月房租,还留下了一屋子的垃圾。


房东打开门的瞬间,屋内凌乱不堪,散发出阵阵恶臭。


崩溃不已的房东不得不自掏腰包,花费千余元请人清扫。


新闻下面的一个热评很有意思:

“知道为什么满屋子垃圾他还会住吗?有归属感。”


生活中,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可独处时却“放飞自我”。


正如《礼记》中所说:“君子之行,见乎微,莫显乎微。”


意思是说,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人生一程,正是一场修炼身心的过程。


慎于先,敏于行,才会有做人的豁达和清醒。


人生在世,时刻谨记“四慎”,方能守好品德,幸得圆满。


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慎独


《大学》有言: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内心,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哪怕是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慎独,是一场战胜自我的修行。


不自欺的人,即便独处时,也能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严于律己,谨守正道。


清代官员叶存仁身上发生过一个趣事。


清朝乾隆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三十多年。


在任期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有一次,他从河南巡抚任上离任时,部属们派船送行。


但船工借口船坏了,需要维修,而迟迟没有启程。


直到夜半时分,船才开始缓慢前行。


夜色中,岸边另有一艘小船快速追来。


叶存仁正在奇怪,细看船上竟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师爷。


师爷拱着手诚恳地说:

“叶大人待我们恩重如山,实在难以为报,这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请叶大人无论如何也要收下。”


叶存仁借着月光,看到船上几只沉重的大箱子,心里马上明白了。


下属们知道叶存仁平时不会收礼,特地选在了晚上。


都以为夜深人静,无人知晓,叶存仁一定盛情难却。


叶存仁看到下属们用心良苦,没忍心说他们,但坚决不肯收下。


他让手下拿来笔墨,信手写下: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诗的最后一句说的很明白:不是害怕别人知道,而是害怕自己知道,做人重在慎独。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


细微处,不逾矩;无人时,不越轨。


在孤独时保持自我,修炼一颗安定的心。


做事无愧于天地,做人无愧于内心。


正如《格言联璧》中所说: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以慎独之心,安定浮躁;以慎独之心,卓越自我。


不畏世间纷扰,尽力做好自己,方能遇见更广阔的天地。


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慎微


《明太祖宝训》有言:

“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


意思是说:如果不考虑细小之事,往往会留下大的隐患;不防范微小之处,终会损害大的德行。


做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


把控细节,一丝不苟,才是智者的处事之道。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身上,发生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日,欧阳修的一个朋友差家仆前来恳请欧阳修撰文:将他建造房屋楼阁之事记录下来,镌刻在堂前。


欧阳修得知朋友要的着急,便闭门谢客,着手写作。


写完后当即递给了来人。


仆人走后,欧阳修重读此文,发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两句,意思太过直白,衔接不当,且吟诵起来短促无美感。


欧阳修反复思索,决定加上一个“而”字: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


此时他才感觉达到了“语义通顺,意境深远”的效果。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欧阳修匆忙吩咐备马,派人告知。


直到第二日傍晚,才赶上了朋友家的家仆,补齐了这个字。


快马追字,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深知唯有注重细微之处,才能修得更高的成就。


欧阳修能被后人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离不开他严谨细致的创作态度。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


正视微小的不足,把控微小的细节,才是实现长远目标的根本基石。


正如汉代哲学家王符所说:

“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滴墨之渍,可以浸染一泓清水;点滴之污,可以毁掉一生清白。


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凡事做到一丝不苟的人,也终将会独一无二。


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慎守


与人相交,最勿失的是底线,最应守的是原则。


正如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说:

“人生有时难免会陷入困境,但人的高贵在于,困境中依然保持操守,决不能放纵自我。”


秉性正直,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品德和气节,是谓慎守。


人生须臾几十载,保住了本性,才会有堂堂正正做人的姿态。


中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除了画技超群外,更是一个慎守的名士。


1937年,日寇入侵北平。


齐白石当即辞去教授之职,誓不与敌人合流。


喜欢齐白石画作的日伪人员多次前来求画,都被这位70岁的老人断然拒绝。


愤然闭门的他,甚至在门上贴出:

“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


“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详。”


即便如此,齐白石依然难逃纷至沓来的各种邀约。


一次,中国留日同学会创办刊物,请齐白石作画留念。


推脱不开的他,当即画了一幅《螃蟹图》:


四只歪歪扭扭的螃蟹,刊登在首页的目录上方,并落款“看你能横行到几时的”字样。


日本人见刊后,气急败坏地直骂:“齐白石太顽固。”


齐白石大义凛然地说:

“齐璜中国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以把齐璜的头拿去。”


一身正气,不畏强权;沉浮于世,慎守底线。


人生在世,最应当守的是气节。


守住真性情,身心才会清爽;守住真品德,心灵才有安宁之处。


正如《庄子渔夫》中说:

“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


守住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方能领略最美的人生风景。


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成年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慎

慎欲


世事繁杂,诱惑丛生。


人的一生,一直都在与欲望作斗争。


欲,本身不可怕,怕的是不知克制,不加管束。


俗话说:

“欲不可纵,纵必成灾。”


欲望如烈马,若是信马由缰,再难将其拉回。


难以遏制的欲望,会像一把火,烧尽无尽的奢望,也会断送原本的幸福。


明朝官员曹鼎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当时,曹鼎任泰和典史,相当于现在的警察。


在一次围捕盗贼的时候,曹鼎抓到了一个女贼。


由于离县衙路途遥远,曹鼎便和女贼夜宿在一座庙中。


女贼本就颇有几分姿色,加上想要逃跑,于是千方百计地以色相来引诱曹鼎。


曹鼎为了提醒自己,写下“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失去控制。


过了一会儿,曹鼎想:“荒郊野外的,不会有人知晓。”


他便把纸撕下来,打算破门而入。


刚到门口,曹鼎又感到不妥:这是因私欲废公法的行为,断不能做。


于是,又退回来把纸贴上。


就这样,贴了撕,撕了贴,折腾了一晚上。


但最终,曹鼎克服了内心的欲望,圆满完成了任务。


慎欲,不是一时一刻的隐忍,而应该是天长地久的警醒。


《荀子·正名》中有云: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意思是说:欲望虽然难以去掉,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人生漫长,诱惑无处不在。


与其选择追逐无穷的欲望,不如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享受当下的一切。


心有知足常乐事,方是人生好时节。



《老子》中有云: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思是说:做人若始终如一,以慎律己,人生便无败事可言。


人生进退,就在一个“慎”字。


“四慎”,是做人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本色。


独处时慎独,做事时慎微,为人要慎守,诱惑前慎欲,才能驻守清本、行走天地。


余生,愿你做个恪守己心的人,时时磨炼心性,不断提升自我,度过一个丰盈而美好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齐白石   家仆   慎独   师爷   气节   教养   品德   微小   细微   守住   骨子里   成年人   君子   所说   内心   欲望   自我   人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