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屈指算来,离开故乡三十年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春节后匆匆故乡一游,感慨万千。望着村头多年前已经废弃的小学校,那里埋藏着多少童年求学的宝贵回忆啊?

上学时代,带着干粮、咸菜,对于现如今生活富足、零食满兜的青春学子来说,真的是不可想象的。和他们幸福快乐的学校生活相比,真的判若云泥,有一点咫尺天涯的感觉。故乡四周都是绵延不断的小山包,树木郁郁葱葱,山路崎岖不平,而我们的学校,就在山脚下一片祠堂改造的石屋里,显得简陋、荒凉。教室里的桌子也是青石板搭起来的,北风呼啸的冬日里,年方弱冠的几十个学生冻得连连跺脚,去抵御那寒风刺骨的凉气。

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平阴山区的农村

每日捱到午后,当院子里响亮的放学钟声“嘡嘡”响起,学生们如遇大赦一般呼喊着冲出教室,跑着跳着去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由于离家远,很多学生住在院子后面的宿舍里,学校的食堂十分简陋,饭菜也没有多少油水,很多孩子从家里带了煎饼、咸菜、菜窝窝、粗粮馒头等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对付中午的饭食。说到食堂和餐厅,对不起,大地为桌人为凳,大家三五成团,或蹲或端,切吃且谈,不讲究吃相,就求个温饱。

而所谓的咸菜,实在是有点寒酸,例如疙瘩丝:就是用咸菜疙瘩切成细丝,然后放油、辣椒、葱花爆炒一下,能放很多天而不变味,就着它啃着煎饼虽然辣的冒汗却也充饥;例如酱豆子,煮熟的豆子腌在瓦盆里,夏天可以加些西瓜、黄豆,做成酱菜,用大玻璃瓶子盛好包上口,用来做下菜的配料。有时候一罐酱豆子能吃好几个月,因为太咸却没有什么营养,现在看到市场里的酱豆子我一点食欲都没有。

除此以外,学生们带的咸菜五花八门,有腌黄瓜、腌洋姜、辣白菜、酱大头等不一而足,大家苦中作乐的方法是实行上古时代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交换品尝对方带来的咸菜,在嬉笑评论中捱过一天又一天的艰难岁月。

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农村特产摊煎饼

说到主食,更是一把辛酸泪。白面馒头是不敢奢望的,因为地处交通闭塞的山村,地瓜、玉米是山民们的主粮,而用它们做成的主食,就是煎饼。秋后的农民把粮食在石磙上牵着毛驴蒙上眼睛拉磨,吆喝着,摔着鞭梢儿,金黄的粮食磨成了细粉。家长们支起鏊子,一家一家开始摊煎饼,有时候要摊上几个月的煎饼,用包袱包好,给求学的孩子带上一些栽种的大葱、青椒,千叮咛,万嘱咐的送到学校。地瓜面的煎饼发棕色,十分难以下咽,玉米面的煎饼颜色金黄,干嚼起来味道不错,要是蘸上西瓜酱、夹着鲜葱,也常引来同学艳羡的目光。

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营养丰富的窝窝头

除了煎饼,春天里最美的吃食要数榆钱窝窝,蒸好的榆钱窝头黄里透绿,拿在手上像个玉翡翠,洋溢着一片春天的气息,掰开一块,细嚼慢咽,那种无上的享受好像给个驸马也不换。再后来,日子过得好一点了,有一些远道的学生从家里带着新收的麦子送到学校食堂换出饭票来,感觉清苦的时候可以打打牙祭,买一些学校里做的饭菜。

当暮色苍茫,昏黄的落日洒下最后一抹阳光,消失在西方的山坡上,倦鸟归巢,因为离家太远而住校的学生三三两两,拿着作业各自回到自己的宿舍,由于房屋紧张,每间宿舍都住满了学生,一到夏天热气蒸人,宿舍里没有空调和风扇,学生们一边摇着蒲扇,驱赶着无处不在的蚊子老兄,一边抓紧时间做作业。房间里弥漫着臭气袭人的袜子味、酸涩难闻的汗腺味和各种毛巾、背心散发出稀奇古怪的味道,让你忍不住要修习少林和尚的“闭气神功”。

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孩子们作着明天的计划

每天晚上九、十点钟,由于过于发达的消化系统做怪,学生们的肚子纷纷又唱起了空城计来,一些学生像偷油喝的小老鼠从书包里拿出“储藏”的半根萝卜或者地瓜,悄悄给自己加餐,还有的抓出一把生花生,给正在表演的小肚子尝尝甜头,更多的学生因为没有存粮,不得不数着羊群去与周公约会。

每次到了周末,校园像举办演唱会的体育场,人声鼎沸,学生们过年一样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踏上回家的山路,一路欢歌,喧嚣的笑声在寂静的乡村里回荡——没有别的,求学的日子紧巴巴的,大家都在掰着指头希望早点到周末,回家里去享受一下“贵宾”的待遇。那时候,每个家庭都是好几个孩子,父母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在贫瘠的土地里讨生活,大富大贵的普遍没有。

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平阴农村的街道

然而娃儿有的十几天回一次家,过着苦行僧一般的日子,改善一下生活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条件好一点的包些萝卜粉条夹着五花肉馅的菜馍馍;有的煮上一锅地里掰的玉米棒子、种的地瓜、土豆;夏天里中了彩头,还能从树林理摸些爬杈(蝉)或者豆子地里剜出的豆虫,用盐腌好放进油锅一炸,一边拉着风箱一边流着口水,感觉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极品美味也不过如此。

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山区的孩子在割草

刚刚十几岁的初中生,就已经知道帮家里做些家务了,每每到了周末,懂事的孩子拿起绳索和镰刀,顺着山路帮家里砍些山柴烧火,忙碌到天黑,远远望过去,你只看到像小山一样的柴捆在一点点移动,学生瘦弱的身体被挡在后面若隐若现。每年到了秋收后的时节,一般学校都要放秋假(因为一些老师都是民办教师,家里种着地)。

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山区孩子的美餐

那些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们终于捱不住饥饿而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土地,是的,沙里淘金吧。一些有经验的学生扛起竹筐,拿着抓钩或者镐头,纷纷去地里“淘宝”。山村里到处都是红薯地,那一畦一畦望不到边的红土地里好像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因为地瓜根系很长,农民收割的时候难免挂一漏万,用镐头深深刨下去,只要细心摸索,小半天收集一筐头大大小小的地瓜还是不成问题。除此之外,秋后的玉米地里也能“拣漏”,总是有些粗心大意的山民把一些长得干瘪瘦小的玉米棒子落在苞米杆上,这些也是粮食啊!

除了一日三餐的清贫,对于学生来说,有个三毛五毛的零钱更是暗夜里的启明星。因为经济落后,农民主要的收入除了种地,就是每家喂些鸡鸭鹅或者养猪到集市上卖,每隔几天给求学的孩子一些花销,有时候五毛钱能纂上一两天舍不得出手。虽然学校门口也有小卖铺晃人眼球,那里只有父母在城市上班的学生才去光顾,看着他们唱着笑着买一些辣条米皮,或者芝麻糖、焦酥棒之类一边走一边品尝,一些寒酸的学生默默吞咽着口水,眼里那个羡慕嫉妒恨,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钱!”对学生来讲就意味着财富和权势,因为一元二元的人民币对于学生那么的重要,大家就发扬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革命精神,在课余时间去寻找生财之道:比如夏夜里拿个手电四处游击,山村的杨树林里有时候能摸上几十个爬杈,不时有小贩来收购转卖到饭馆里。

山村的土墙边、旮旯里还有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叫地鳖(学名土元)有铜钱大小,长者两个长长的须,在夏天的灯光下爬来爬去,运气好的时候用镊子可以捉上一小盆,卖到药店里不啻于发一笔小财。勤劳的学生夏天里往往能变成小地主,有的赚个三元或者五元钱,因为舍不得花而浸满了汗水,瞒着家人偷偷跑到村头的代销点里,看这看那,嘴里好像能吃下整个商店,精挑细选买下心仪的玩具,拿回来到小伙伴们面前显摆一番,也尝一尝做土豪的感觉,不亦快哉!

咸菜窝头一根葱,回忆山区的求学时代……

永难忘记的故乡

打开记忆的闸门,好像都是苦涩的泪水和难咽的冷饭,为什么呢?这些年里我经历了中学和大学时代,也不止一次去过学校的食堂和宿舍。看一看现在的中小学生,感觉他们过的就是云上的日子,比神仙还要滋润。在中学的食堂里,不时可以看到学生们因为厌倦而扔掉的半拉鸡蛋或者蛋清,那些边边角角的包子皮、油条渣更是随处可见。

放眼看去,学校门口的小吃摊、流动餐车好像在举办食神大赛,每到放学时人头攒动,挤得密不透风,口袋饼、肉夹馍、鸡蛋饼、麻辣烫、汉堡包,更不要说那些吃客盈门的洋快餐和拉面馆,现在的学生娃,真是到了人间天堂,你们太幸运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希望你们要珍惜呀!虽然艰难困苦的日子一去不返,然而求学时代一日三餐雷打不动的煎饼地瓜老咸菜,永远是我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哲人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诚哉斯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咸菜   平阴   镐头   窝头   煎饼   地瓜   豆子   山村   故乡   山区   家里   夏天   日子   感觉   孩子   学校   时代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