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脸被刺字,当上将军后宋仁宗劝用药抹去,狄青回了这句话

狄青,字汉臣,北宋河东路汾州西河(即今山西汾阳)人,出身寒门。打仗时常戴面具,曾讨伐西夏、广西侬智高,骁勇善战,立下不少赫赫战功,于时民间有着武曲星下凡之说,与文曲星“包拯”共同辅佐宋仁宗治国安民,是为宋朝一代传奇名臣。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羌族西夏王李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狄青为殿侍(阶官,三班使臣,无品),后升三班差使(阶官,三班使臣,无品)、鄜延路都巡检司指使。二年(1039年)十二月,录保安军守御之功,迁右班殿直、鄜延路马步军都部署司指使。时偏将屡为夏军败,士卒多畏怯,狄青行常为先锋。

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屠隆密、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族,燔积聚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

年轻时脸被刺字,当上将军后宋仁宗劝用药抹去,狄青回了这句话

经略判官尹洙与之论兵法,善之。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因此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康定元年(1040年)十一月,为右侍禁(武阶官,三班使臣,小使臣,正九品)、阁门祗候、泾州兵马都监。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阶官,横行副使,从七品),西上阁门使(武阶官,横行正使,正六品)、鄜延路兵马都监。庆历二年(1042年)十月,擢秦州刺史(阶官,正任刺史,从五品)、泾原路兵马都监、知原州事,先后任泾原路马步军副都部署、鄜延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四年(1044年)八月,升惠州团练使(阶官,正任团练使,从五品)、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禁军军职,从五品)。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李元昊称臣,徙真定府路马步军副都部署(差遣),历侍卫亲军步军司、殿前司都虞候(禁军军职,从五品)、眉州防御使(阶官,正任防御使,从五品),迁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禁军军职,正五品)、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阶官,正任节度观察留后,正四品),又迁侍卫亲军马军司副都指挥使(禁军军职,正五品)。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

仁宗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狄青的意思是,宋仁宗没有因为自己的生身而不重用,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这些疤痕(刺字),因此他希望可以保留下来,藉此鼓励军队,才会不听从陛下的指示。

由此可知狄青忠于北宋,希望能靠自己脸上的刺字鼓舞军队的士气,而不是在乎自己做官的相貌如何。

由于宋朝重文轻武且狄青出身寒微,在凭借军功升任枢密使成为朝廷的最高武官后,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日渐加深。屡屡有人称看见狄家的狗长出角来,家中出现怪光。嘉祐中,京师大水,又有人称狄青曾在相国寺内身穿黄袄。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仅担任四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贬出京,以护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名)出判陈州事,最后在“惊疑终日”中发病去世(嘉祐二年三月),年五十,仁宗发哀,赠中书令(赠官,正二品),谥号武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安远   枢密使   军职   节度   团练   禁军   经略   使臣   马步   刺史   战功   兵马   西夏   侍卫   元年   年轻时   将军   体育   狄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