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近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

河南省郑州市某中学一个八年级女学生,因为被同学向班主任老师举报带有手机,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办公室,该学生不承认带手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群里通知学生家长来学校;而后该班主任老师到教室去找手机,留该学生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等该班主任老师带着手机从教室赶过来,再想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发现学生不见了;然后学校保安就发现教学楼门前的水泥地上趴着一个人,发现正是该女学生;送到医院后医治无效!

一个年轻的、如花似玉的生命就这样而去;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尚未来得及绽放就枯萎了!大家都哀叹不已!

事情发生后,网友们在留言区议论纷纷,基本上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学校做得对!因为教育部明文规定,为了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明令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校园也要统一保管。

“减负三十条”,明确课堂禁带手机,电子产品。截止到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发表相关方案,严厉打击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这一现象

学校是学生上课学习的场所,学生就不该带手机进入校园,班主任要手机做得对;如果学生人人带着手机进入学校、班级;那么老师的课还能上吗?

学生出事谁都不愿意看到!主要是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家长平时的教育也有问题!学生就因为不想交手机而一时冲动做出了让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举动,确实令人惋惜、哀叹!

另外一派认为,责任主要在学校!主要责任在于班主任处理事情不当而造成的!班主任不该严厉地批评孩子,逼着孩子交出手机,并通知家长来学校,来学校后又不让家长进入校园,失去了让孩子家长劝导孩子的机会,而导致出现这样的惨剧!

大家议论纷纷,都一直枪口对外,共同谴责起手机来!都认为,都是手机惹的祸!

手机的功能太强大了!什么事情都能干!“一机在手,啥都不愁”“动动指头,送到跟前”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而年轻人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精力充沛,玩性大,最关键是爱冲动、自制力差,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有限。而手机上能玩的东西太多了:和网友、朋友、同学QQ聊天,微信聊天,网上购物,最重要的是网上能玩的、好玩的游戏太多了,让这些学生们欲罢不能!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抵制诱惑的能力又极差;因此,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大人的大力引导和全力帮助

他们心里有着某种强烈的依赖,既在乎大家的评价,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家长的肯定。所以当教师批评他并要求家长到学校时,他觉得难堪而跳楼自杀。

我们要用我们伟大的宽容心去宽容学生的过失;用我们可贵的包容心来包容学生的不当行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

有人说,“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买一部手机吧”!

孩子考上上大学了,此时他们的心理基本成熟、能够抵制一定的诱惑、对手机上的内容有一定的辨别、鉴定好坏的能力,这时候买个手机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在孩子上大学以前,尤其是孩子读小学、初高中期间,家长一定不能给孩子买一部手机,尤其是属于他们的专有手机!这样做只会害了学生!你后悔都来不及

孩子们做完作业了,可以适当地玩一会,他们可以玩父母的手机,并且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家长还要有辨别的让孩子们玩能玩的东西!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又是手机惹的祸!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入学校、课堂?

最后,向为人父母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家长不能以整日忙于工作而疏忽对孩子的培养,应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心理变化。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太纵容孩子,太溺爱孩子,要保持平等姿态,及时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勇于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2、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积极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家长在给孩子安排课外班时,要根据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和意愿来安排,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以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

3、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保持宽容心和包容心;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耐心和爱心!要保持对学生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尽可能多关注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变化,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应尽可能保持耐心和爱心。

4、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网络社会的兴起,孩子与孩子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虚拟化,面对面的交流可谓少之又少,“低头族”随处可见,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不好。

  在孩子做完作业的双休日里,家长可以陪孩子们出门踏青去,短途春游、“一日游”;可以陪孩子们爬爬山、钓钓鱼、打打羽毛球、乒乓球;下下象棋、五子棋,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上个围棋班,学学下围棋等。总之,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的大脑得到一定的休息,让孩子们紧张的学习情绪得到一定的舒缓,有利于让孩子保持一个平缓的心态,学习不是他们世界里的唯一!

希望家长、学校、社会一道,三位一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开心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为孩子们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奋斗!

我是@星语的世界,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期待与你分享和交流教育孩子的新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课堂   学校   学生   作业   手机   议论纷纷   班主任   宽容   家长   事情   能力   老师   发现   孩子   心理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