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所认识的北方邻邦(一)

说说我所认识的北方邻邦(一)

五十年代的中国人,对我们北部的邻邦苏联大多有一种情结。是亲切,是敬仰,还是羡慕?说不清道不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国策,凡事都向社会主义的老大哥学习。毕竟是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嘛。我们美好的明天,就是老大哥当时的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当时的中国老百姓都看到了,也记住了。尽管后来中苏反目,苏联成了修正主义,但,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苏联变修前的一切还都是美好的。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许多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但凡经济条件许可,都会选择到俄罗斯旅游,到红场这个心中的圣地走一走,看看列宁墓,看看克里姆林宫,看看十月革命的发生地,看看当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状,了却当年的一个心愿。

我是六零后,可能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对苏联还是很有好感的。并没有因为批判苏修而受到大的影响。

《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在十月》,这是当年看得最多的电影;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是当年最喜欢读的文学作品。语文课本中高尔基的《海燕》更是要求背诵的经典诗歌。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苏联歌曲开始解禁。《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共青团员之歌》等是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曲。这些红色经典,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投入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几代中国人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说说我所认识的北方邻邦(一)

上大学时,喜欢二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学校图书馆有一些苏联的小说,我估计是借阅最多的。后来,看了电影《解放》、《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还开始阅读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果戈里等伟大作家的作品,更是对俄罗斯民族有了新的认识。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到这个伟大的邻邦去看看。

在一个十一月初的日子,我跟着一个旅游团,第一次走进了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七日游。当时,到俄罗斯旅游的人还不是很多,冬天到俄罗斯旅游的则更少。但是,价钱便宜不少。尽管才进入十一月,莫斯科却已经下过雪。因为头脑中一直以为俄罗斯寒冷,所以带了不少衣服。实际上,并不需要穿那么多,因为一直在室外活动,室内都有暖气,没有想象中那么冷。觉得与国内冬天一样穿着就行了。只是冬天天黑得早,早上九点多天才亮,下午三点多天就黑了,一天游玩时间有限。

说说我所认识的北方邻邦(一)

红场铺着小方石,没有天安门广场大,没有印象中的雄伟。但建筑物还是有特色,让人震撼。与大多数游客一样,参观红场、克里姆林宫、列宁墓。洋葱头教堂没有安排参观,但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还是可以参观的。还有人说,那个黄色的大楼是普京总统办公的地方。政府总理办公的场地不在此处,在另外的地方。游人不多,也有一点自己支配的时间。我特地绕到广场的另一边,拍摄了立着朱可夫骑马铜像的照片。俄罗斯人会英语的不多,问路时,他们只说俄语。这才知道,俄国人称中国为契丹。

列宁墓也不雄伟。排队进去,看到伟人平躺在水晶棺里,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红旗落地。可能是离开我们实在是太远了,也可能是建筑本身就有差距。反正引不起神圣的那种感觉。我瞻仰过毛主席的遗容、胡志明的遗容,列宁是第三个。

新圣女公墓也是个让人震撼的地方。中国的王明躺在那里,俄罗斯的叶利钦躺在那里,芭蕾舞女王乌兰诺娃躺在那里,还有契诃夫、果戈里、马雅可夫斯基都躺在那里。平平淡淡,无声无息。丝毫不觉得生前有多么的风光显赫。墓地非常有艺术性,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恐怖害怕,值得参观游览。

说说我所认识的北方邻邦(一)

在阿尔巴特步行街上,普希金的故居是必到之处。我在这条街上,品尝了巧克力,购买了伏特加和黑列巴,感觉俄罗斯人还是友好的。与俄罗斯人更深的接触是在圣彼得堡。参观夏宫快结束时,遇到一个小伙子在卖中文版的圣彼得堡画册,嘴里说人民币,比划往上的手势。然后,嘴里说刀乐(美元),比划着往下的手势,把我逗乐了,我买了一本。他一直朝我竖大拇指。夏宫里无伴奏男声合唱也吸引了我,让我想起《三套车》,我也买了一张碟子。

参观夏宫那天天气晴朗,阳光照在宏伟的宫殿上,让人更加悚然起敬。林子里还覆盖着白雪,但长凳上已经非常干净。我偷空在凳子上坐了会,任凭阳光透过树枝照到身上,想象着普希金在这林中静坐的模样。

俄罗斯值得参观的地方非常多,这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创造的民族。只是游览的时间太短。导游是个在俄罗斯的女留学生,一直在介绍俄罗斯的历史故事,一会儿是彼得大帝,一会儿是叶卡捷琳娜。但似乎没人愿意听,因为中国人对那些历史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她应该觉得无趣,但还很敬业,总想把解说的任务完成。我在心里为她遗憾。

夏宫面对着芬兰湾,海面结着厚厚的冰。我想起二战时圣彼得堡围困战的惨况,由衷地敬佩这座英雄的城市。夜晚住在涅瓦河与芬兰湾交汇处的一家旅馆。窗外,我见到了这辈子见过的最粗最长的冰挂。冰河一直伸向远方,泛着青色的光,让人忍不住要打寒颤。

说说我所认识的北方邻邦(一)

一路上,我都用索尼的手拍机摄像。生怕漏过了美景。到了景点赶紧拍照,一路小跑,总想多看点、多拍点。饭店里吃饭时,我总是第一个吃完,出门转转,想多了解一点。圣彼得堡的大街是当街一面光鲜亮丽,背街小巷,则比较破败,完全是另外一个景象。俄罗斯人抽烟的也比较多,特别是女人抽烟的多。但都比较守规矩,天那么冷,还是在门外抽,过瘾了才回到室内。

领队一直告诫我们,不要个别行动,看好自己的东西,俄罗斯的治安不好。我们一路下来,觉得还好,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也许太顺利了,在回国登机过安检时,情况发生了。一律脱鞋、抽皮带检查。有个团友把带着的一台佳能单反相机遗忘在了检查台上。等他想起时,已经开始登机,不让出候机区了。可惜了一台价值万元的相机,更可惜了拍摄的旅游照片。

说说我所认识的北方邻邦(一)

尽管过去了快二十年,要吐槽的还是记在心中。俄罗斯的床真小,像是给小孩子睡的。想象不出俄罗斯人人高马大的,怎么会喜欢睡这么小的床。俄罗斯的办事效率真的不高,太拖拉了,官僚主义害死人。至于具体的故事,还是下一篇文章再说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克里姆林宫   普希金   高尔基   芬兰   莫斯科   苏联   遗容   红场   邻邦   俄罗斯   列宁   中国   俄罗斯人   当年   中国人   地方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