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萼无言耿相忆:怀念那些为国奉献的英雄

红萼无言耿相忆:怀念那些为国奉献的英雄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又是一年清明时,梅花已谢,桃花正盛。

清明,是怀念故人的日子,也是祭奠亡灵的日子。

票房火爆的战争巨片《红海行动》中,两位队员的牺牲,让我掉泪了。庄羽、张天德牺牲的情节很煽情,很感人。作为一名曾经服役十七年的退役军人,看到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和中国军人的牺牲,胸中奔涌着的是自豪,是感慨。

解放的征程、复兴的航程,一路走来,几多艰辛,几多付出!

首先想起的是我的父亲及他曾怀念的战友。

父亲去世已经35年。他18岁参军,跟着共产党打天下。从区小队到县大队再到野战军,成为了三野9兵团30军88师的一员。从苏北到江南,战淮海、渡长江、攻上海,五次负伤,两次荣立二等功、一次荣立一等功。当班长时,带领全班一次抓获200多名俘虏,缴获60多支枪,他一个人就抓了60多个俘虏。在解放淮阴战斗中,身负四处伤坚持不下火线。在解放上海的高桥战役中,再次负伤,是实实在在的革命功臣。

父亲去世时,我选了两样遗物留作纪念。一件是老人家珍藏的那些立功证章,装在一个小木盒子里,用布包着。另一件是老人家誉为“宝库”的五本日记。封面已经破损,纸张也已泛黄,许多页面已经脱落,有些文字也不太认得清。时间跨度从1950年年初到1967年年底。内容有读书笔记、美文摘抄、怀念战友、回忆往事、叙述亲情、记录工作、反映日常。其中,有许多是原创的诗歌、杂文。让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解放前只念过两年国民初级小学的人所写的文字。

红萼无言耿相忆:怀念那些为国奉献的英雄

他的日记中,有好几篇是怀念牺牲的战友的。我将日记摘录如下。

1959年6月18日的日记,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情”。

1948年的这个时期,大概也可能就是十一年前的今天。也是在蒙蒙细雨中,部队投入战斗,攻打高流据点。那时我当班长。高流据点最后没有攻克。可是把敌人增援高流的部队给消灭了一大半。这个胜利是不小。可是在这次战斗中,也牺牲了许多同志和我最敬爱的战友孙作风同志。

1958年4月7日,日记是他怀念战友孙朝根烈士的一首诗:太阳没升起的时候

细雨蒙蒙,晨光微亮。我撑着雨伞,走上山岗。

献一束鲜花给死去十年的战友,栽两棵冬青在墓旁。

解放淮阴的一个早上,你冲锋在前,不幸中弹负伤。

望着东方灰白的天色,要看见太阳出来才肯把眼合上。

可是没等太阳出来,你的眼睛就失去了光芒。

我含着热泪呐喊着报仇冲向前方,

把刺刀对准了敌人的胸膛。

默默回忆着十年前的时光,默默思念着你那黝黑的脸庞。

不知雨已停了,太阳射出金光。我的泪水沾湿了衣裳。

日记特地注明:清明节为纪念在淮阴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孙朝根同志而作。

父亲还在日记里绘制了几次战斗的简图。

在1954年7月13日、14日写了“重游芜湖”“南京”后,7月16日,绘制了东、西梁山战斗简图。同年8月,又接连绘制了1948年4月高流战斗简图、1948年7月陆塘战斗简图、1948年12月淮阴东板闸战斗(阻击)简图。并在板闸战斗(阻击)简图上标注了战友孙朝根同志牺牲处。

1967年4月13日,父亲又写了一篇怀念孙朝根烈士的诗。

悼我最亲密的战友孙朝根烈士

悲愤交加,仇恨永生难忘。

你光荣地牺牲,你的血没有白流,你的名字将万古芳,你的功绩将永远烙在人民的心上。

擦干眼泪,下定决心,踏着你的足迹走向前方。

日月已变,山河换了新装。

你未竟的事业,你梦想的生活,你的生命将万古芳,你的功绩将永远烙在人民的心上。

孙朝根烈士长眠吧,新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并在这页日记的背面公公正正地写下了“孙朝根烈士生平”。可惜,他没有写下去。

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一种友情,让父亲近二十年不能释怀,心心念念要怀念?如果他写下了孙朝根烈士的生平,或者,我早点懂事,在父亲健在时就关注这些日记,向他老人家询问,一定会有一个难忘的故事呈献给世人。

1959年春节过后,父亲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怀念牺牲的战友:我最敬爱的战友焦学其同志。

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你身先士卒,光荣牺牲。从那时起,我再也见不到你的面容,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也不知道你是如何牺牲,更不知道葬身何处。我眼泪流了有三缸,失眠不知有几何?

也许你觉得这样的诗句没有多少文采,也不讲究对仗押韵,几无文学价值。但这是一个军人、一个老兵对牺牲战友最纯真的思念,最直白的感情表达。

红萼无言耿相忆:怀念那些为国奉献的英雄

我曾经在部队服役十七载,我理解父亲的感情,也能体会失去战友的那份悲痛。我的生命中,也曾经送别过几位牺牲的战友。

他们中,有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一等功臣;有牺牲在国防科技试验现场的科技英才;有牺牲在国家重点建设工地的爆破专家……

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项目研制,直到生命终结的这位战友,是我的同龄人,我们的孩子是同班同学。一个在大学读书时的长跑健将,因为十多载的拼搏,竟然累倒在了工作台上,这需要怎样的付出、积累了怎样的负载?

先后参加了8个项目的研制工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一等功臣。也许这就说明了一切。

2000年前后,我为他采写的《点燃青春的引信》通讯发表于《科技日报》,报告文学发表于总装备部《神剑》杂志。

还有一位战友,我们曾在一个筒子楼居住。他毕业于南京的一所高校,母亲早早去世,他父亲一直没有再娶,培养这个独子上了大学。记得有一年元旦,我们一个筒子楼的住户,每家出一道菜,大家凑到一起聚餐,迎接新年。直到现在,我眼前呈现的,还是他那精瘦能干的模样,长期野外奔波被晒黑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这位年轻的高级工程师牺牲在科研试验现场时,只有三十多岁。我一直不敢想象他的父亲在失去他引以为荣的爱子后的神情,也不敢想象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失去家庭顶梁柱后的面容。

同样牺牲在科研试验现场的还有一位老工程师,家在上海。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一把推开了正在一起做试验的战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他牺牲时已经五十多岁了,享受师职待遇,是研究室的党支部书记。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从事党务工作,素质好、威望高至关重要。他又要搞科研,又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整天忙忙碌碌的。他生活非常简朴,家属一直没有调来驻地,长期两地分居,和我们年轻人一样住在五十年代盖的筒子楼宿舍里。

那一位牺牲在国家重点建设工地的高级工程师,是长我一辈的人了。他哈军工毕业,牺牲时快六十了,享受师职待遇。为了给他的亲人送去抚恤金,我和另一位干部,几经周转,来到东北国境附近的牙克石农村,找到他的继母和弟弟。四月初的北国,依然是冰雪的世界。他的继母和弟弟还住在低矮的房子里,靠土豆、白菜过着贫困的生活。

斯人已去,但事业永存!

今天可以告慰他们的是,我们的国防科技,已经突飞猛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清明时节,请为我们的英雄,斟上一杯美酒,不为别的,只为了今天的这份安宁和心中的那片星空!

一个阿拉伯人曾经这样描写他心目中的英雄:在隆冬,他是一束暖阳;而在盛夏,他是一片荫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淮阴   师职   简图   筒子楼   功臣   烈士   上海   战友   老人家   无言   牺牲   父亲   同志   太阳   英雄   生命   日记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