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经有两位汉族美女西嫁伊犁的乌孙王

历史上,曾经有两位汉族美女西嫁伊犁的乌孙王

标签:中国新疆人文历史地理、新疆伊犁伊宁、汉族美女嫁给乌孙王、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人文历史地理散文随笔


在古代,西域对于朝廷来说,也是非常遥远的一个地方,因为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更没有飞机这些交通工具,出行就是马或者马车,所以,距内地至少4000公里的伊犁,是非常遥远的。有句话说鞭长未及,说的就是出于比较远的地方,再长的鞭子也有打不到的地方。要想边关获得持久的稳定,也是想尽了许多办法,可是效果不是非常之佳。后来,到了西汉时期,为了长时间稳固边疆,朝廷就将挑选了两位汉族美女出使西域,并与伊犁的乌孙王进行和亲,掀开了一段跨越时代的佳话。

历史上,曾经有两位汉族美女西嫁伊犁的乌孙王


在西汉时的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王刘建有一个女儿细君公主,这位细君公主长得非常的漂亮,可谓天生丽质,在读书和音乐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造诣,但唯一有点不足的地方就是她的性格比较柔弱。细君公主在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时候,远嫁到伊犁的乌孙王后,乌孙王猎骄靡昆莫就在赤谷城按照汉族人的习惯,为她修建了一座汉室宫殿,为了她的生活尽量过的丰富多彩一些,也是为了她在炎热的夏天在没有空调的时代能够安然度夏,还在每年的盛夏带着他来到位于今天昭苏县的夏塔避暑,游乐。

在今天,昭苏人们为了纪念这一段和亲的历史,还在夏塔的谷口处为她建立了一个细君公主墓,墓的后方是一个不算很高的山峰,墓碑所在的地方是一方超大的平台,每到夏天这里都是绿草茵茵,野花绽放,芳香弥漫,蜂蝶飞来飞去,而且时不时就会有一场透明的雨,空气十分清新湿润,陪她度过美好的夏天。而不管乌孙王如何用心,来自扬州的这位美女,因为言语不通,加上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无法释怀,也是不能很好适应当地的生活习俗,而且与乌孙王在年龄上的差异,她的心情一直都是郁郁寡欢。唯一能够为她消愁的就是歌声和诗词。因此,她在伊犁的这段时间里,留下了一首《黄鹄歌》,记录了她的生活,也表达了她无尽的思乡之愁。细君公主在这里生活五年以后,最终因郁郁寡欢而去世,也是有些悲壮。

与细君公主不一样的是另一位美女,就是解忧公主,她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她被封为解忧公主,于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嫁到伊犁。解忧公主是一位性格开朗乐观、有勇有谋的泼辣美女,她在远嫁之前,对于西域乌孙的生活习俗、当地乌孙语言等各方面进行了了解和恶补,这为她来到伊犁融入乌孙国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她一来到这里,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与环境,而且一直参与和协助乌孙昆莫处理乌孙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日常事务。她的融入乌孙的生活,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深受乌孙国人的爱戴,并尊称她为“国母”,因此,她在这里与乌孙王生活了一辈子,大约五十余年。乌孙王军须靡去世后,按照当地习俗,她又嫁给了乌孙王的儿子翁归靡,并与其共同生活了30余年,生下了三男两女。

有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两位美女远嫁乌孙,乌孙一直与汉朝友好,并且共同抗击匈奴,稳定了边关。当然,这其中还不得不提到一位同样是美女,也在这段远嫁乌孙和亲中留下重要痕迹的美女,她就是解忧公主派出的自己的侍者冯嫽,当年,由她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诸国,对于汉室在西域各国的中央王朝地位的稳固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西域诸国还亲切的尊其为“冯夫人”。她为西域最终完整纳入中国版图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现在,在伊宁市的江苏路上建有一处“汉家公主纪念馆”,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人们提供重温和缅怀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平台。(1477字)

文| 木子(四川乐山人,作家、新闻人、策划人,现居新疆。苏白传媒本部策划部策划编辑、评论员。)

审读:苏白传媒 编审 苏白

运营:苏白传媒 婷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伊犁   汉族   太初   西域   汉室   美女   扬州   边关   郁郁寡欢   新疆   西汉   习俗   公主   地方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