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金钟六项大奖de《我们与恶的距离》,值得讨论一下

作为一部豆瓣高达9.5分的剧集,《我们与恶的距离》(以下简称《与恶》)有许多值得讨论之处。

拿下金钟六项大奖de《我们与恶的距离》,值得讨论一下

“我过不去,过不去。”宋乔安呼喊出的痛,无人能够感同身受。

从功能性的角度来看,《与恶》其实是透过述说完成了一场“叙事治疗”。

台湾近六七年来,发生了若干起无差别杀人事件(台南汤姆熊随机杀人案、郑捷随机杀人事件、北投八岁女童遭割喉案、小灯泡事件),平均每两三年一起,每次都震动全台湾。岛屿不大,是高度凝聚的社会,恶质事件让人心共同经历了恐慌,也留下了明确的伤口,但这些片段的记忆与经验却一直未被全面梳理与统整过,而《与恶》是首部以此为题材的虚构创作。

拿下金钟六项大奖de《我们与恶的距离》,值得讨论一下

观众可以看到郑捷、小灯泡等无差别杀人事件的影子,剧中对李晓明执行枪决的情节,也影射了郑捷案司法审判以死刑安定人心带给许多人的困惑和不适。不过《与恶》并没有把焦点放在“该不该废除死刑”的狭义讨论上,而只是如实呈现出社会上的两极观点,并尝试在截然不同的立场间创造理解——这可能也是该剧最珍贵动人之处。

作家胡慕情说过:“在这个现世,当我们要理解一件事,必须跨越非常多的阻碍。而一旦这些阻碍有一关过不去,暴力就可能产生。”

理解暴力背后的成因,并不是要为大恶之人辩护开脱,而是为了让人们认知“异质”的阻碍少一点,从而预防暴力在未来发生。

拿下金钟六项大奖de《我们与恶的距离》,值得讨论一下

大致捋了捋每条人物线的进展,基本上都可以概括为:遭到阻断的沟通,而阻断来源于人物彼此间预设的立场。或许,这部剧的题眼可以理解为英文剧名所说的: The World Between Us。

我们与恶的距离并不远,恰是因为我们之间的距离太远。

当那些骇人恶意,在以人情和煦温厚著称的台湾社会横空出世时,人们的直观反应都是愤怒声讨,但强烈的愤怒背后,其实是更强烈的无能为力

拿下金钟六项大奖de《我们与恶的距离》,值得讨论一下

人的动物性中有对安全感本能的需求,会不自觉地拒绝外来的不确定性,并乐于寻求因果关系。然而社会问题的复杂带来各种不确定,简单的因果关系几乎不存在。正因潜意识里对复杂的逃避,人总难免论断和贴标签,通过否定、排斥来自我肯定,获取安全感。

即使有所谓“推己及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很多时候也只是将他人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是黑白分明的简化,少了弹性光谱的思辨。

人的悲欢固然不能相通,但社会并非原始丛林。文明之所以延续,不正因为人类理性、情感、智慧与生物本能之间的协调平衡吗。

与其用一种简单粗暴对抗简单粗暴,不如抛掉标签,正视复杂的“为什么”,试着改变一下谈论世界的方式。

拿下金钟六项大奖de《我们与恶的距离》,值得讨论一下

《恶的距离》编剧吕蒔媛在访谈中说,写剧本时,其实设定了李晓明肇祸的原因,但决定不写出来。

“那是一个我猜测的标签,做了这些田野看了资料,并不表示我理解人性,作为一个编剧,我只是希望这出戏能让大家试着了解跟我们不一样的人,不能认同他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了解背后的原因,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这些伤痛在周边发生。如果不愿探索原因,我们是真的无法预防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

所谓我们与恶的距离,甚至根本不是一线之隔,而是众生身处其中,共享着那些恶意却不以为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台南   距离   人心   因果关系   台湾   粗暴   死刑   灯泡   编剧   本能   暴力   大奖   原因   发生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