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成佛的三门必修课:忍耐为能,目标为心,清醒为要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孙悟空成佛的三门必修课:忍耐为能,目标为心,清醒为要

撰文:风林秀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读《西游记》,回顾孙悟空走过的历程,中间虽有曲折,但基本算是顺风顺水。


求长生不老之法,之后得无生无灭之体。


三人一起保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只有他和师父共同成佛。


《增广贤文》说,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所有成功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归结起来就是,忍耐为能,目标为心,清醒为要。


#01.


那些表面看起来简单的成功,背后都有寂寞的忍耐和坚韧。


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


忍和耐是两个概念。忍是处世良方,耐是修身之道。


悟空要寻找长生不老之法。于是漂洋过海,来到了南瞻部洲。


长生不老之法在哪里呢?悟空并不知道。但他并没有着急,而是走长城串小县,在南瞻部洲一转悠就是八九年。


悟空在这里耽搁这么长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原来,他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


我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多时候,我们都会直奔目标而去。但目标的达成,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悲观的人,一遇挫折,就会迷茫,丧失信心,甚至半途而废。


乐观的人,则会在等待的间隙中选择不断充实自己。


事实证明,悟空在南瞻部洲这段时间的充电发挥了作用,因为他学会了与人交流。在西牛贺洲,通过与樵夫交谈,终于找到了菩提祖师。


找到祖师,离目标达成就差一步了。


悟空是来学长生不老的,但他却等了七年才走到这一步。不过,他不急躁,不冒进。


悟空最早学习的是什么呢?就是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这一学就是七年。


曾经有个姓王的才俊找吴佩孚求职说:“兆中愿率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班师凯旋,一定解甲归田,以种树自娱。”吴佩孚批上了五个字:“先种树再说。”


许多时候,我们忘记了做事的顺序。那就是,先打基础,再求发展。这一点,悟空之前遇到的樵夫做出了榜样。


悟空对樵夫说: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


樵夫说,家有老母需要供养,所以不能修行。


长生不老,多少人梦寐以求。对于樵夫来说,他当然也想学。不过,此事并不急。因为他有第一位的事情要做,就是供养老母。


对于悟空来说,长生不老之法是他唯一需求。但是在此之前,他要安心学习洒扫。


七年之后,祖师随便一问:悟空,你来这里多长时间了啊,想学点什么呢?


悟空就说,来七年了,随便祖师教点什么。只要有点道气儿,弟子就学。


悟空话是这么说,但其实他心里的主意很正。


祖师连续跟他说了“道”“流”“动”“静”四个大法门。悟空都是只问一句,能长生否?


只要不能长生,悟空就不学。因为他来的目的,就是学习长生之术。


最后,菩提祖师给了他三戒尺,假意惩戒,却暗中传了他无上法门。


都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但要得到这真传一句话,还需要学会忍耐和等待。


孙悟空成佛的三门必修课:忍耐为能,目标为心,清醒为要


#02.


悟空所有的忍耐与等待,都是为了完成明确的目标做准备。就这样,他求取长生之法成功了。


一个旧目标完成后,就是一个新目标的开始。


人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止步不前。


所以,所有的目标,都要切合实际。


求取长生,目标虽难,但能达成。但悟空下一个目标,就有些难度了。


悟空要取代玉皇大帝。此事可行吗?


开始时候,悟空倒也没有这么大的志向。当了弼马温,嫌官职太小,当了齐天大圣,嫌没有人请他赴蟠桃宴。等到从八卦炉中出来,见到如来佛祖,悟空说,强者为尊,玉皇大帝该轮到我当了。


人生当然应该有目标,但目标设置一定要合理。


如何才算合理呢?就是你最起码知道这个目标的意义。


开始悟空求取长生之法,他的目标是明确的,既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群猴。虽然难度很大,但他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这就是目标明确。


如今,悟空想当玉皇大帝,就有些不靠谱。


不靠谱的原因就是,他并不知道玉皇大帝代表着什么含义。


悟空之前当过弼马温,却不了解弼马温的职责。所做事情都是随心所欲,凭兴趣来。


这一点,恰恰是许多人的通病。


有首诗说得好,平生老信爱颠狂,觉子而今继道场。坐断前溪去来路,为谁辛苦为谁忙。


因为目标不明,注定了悟空的这个想法是个悲剧。于是,他被如来佛祖压到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的蹉跎人生,让他继续思考人生目标。


唐僧把他从五行山下救了出来,自此,悟空新的人生目标树立了,就是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然后搏取一份功名。


这个目标又是明确的。中间虽有几次被赶的曲折经历,但悟空始终不动摇。不过到了后来,他又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孙悟空成佛的三门必修课:忍耐为能,目标为心,清醒为要


#03.


悟空发现,取经目标达成了,又能如何呢?


开始取的是白本经,后来取了有字经,却因为一场风浪成为了残本。


至此,悟空悟出一个道理,事事求全则事事苦。


八戒好吃,上天就赐给他一副大肚囊,让他总是吃不饱。


悟空好斗,上天就赐给他无数的妖精,让他永远有无休止的争斗。


取经之后呢?八戒不饿了,悟空也不争了。


二进陈家庄时,八戒深有感触地说: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作品《丰饶之海》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求而得的,往往求而不得。


既然如此,难道说不该有目标吗?当然不是。


目标明确了,就心无旁骛地去完成之。但目标不是人生,完成整个目标的过程,才是人生。即使大家有共同的大目标,但每个人心中还有自己的小目标。


完成目标的过程,就是人生碰撞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精彩,有蹭蹬,有辛苦,也有美妙。一切都在心念之间。


就比如说,悟空与唐僧目标最为接近,就是最后能取到真经。而八戒的目标感就差一些,他更注重过程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安逸。


于是,一路之上八戒与悟空冲突不断。


八戒动不动就想分行李回家,拖了悟空的后腿。


一直到最后,悟空才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取经是大业,但不能急于求成。道理很简单,要是着急的话,佛祖何必派唐僧这样一个凡人步行去取经呢?


取经是大目标,但完成这个大目标的过程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小目标。


唐僧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去历练心性,所以取经过程一定要艰难。


取经是为了让南瞻部洲对佛法产生敬畏之心,所以迦叶、阿难才坚持“经书不能白手空取”。


悟空是第一个明白这些道理的人,也是第一个睡醒的人。


清醒之后,他的下一段人生才会真正的开启。


师徒四人千辛万苦取回来的真经呢?最终被唐太宗李世民束之高阁了。因为这个时候,佛教的另一个法门已经要在大唐开枝散叶了。这就是禅宗。


禅宗是达摩带入中土的。到了唐朝,已经是五祖弘忍时代了。


说起来,禅宗的盛行,跟唐僧取经也有一定的关系。


唐僧把经书交付太宗皇帝后,就带着孙悟空等弟子们去西天听封了。他让自己的凡间弟子辨机负责翻译。


结果辩机和尚凡心太重,因为勾引公主被腰斩。至此,翻译经书的事情也就暂时中断了。


很快到了武则天时代。武则天发现,禅宗的法门非常好,简便易学,于是就任命弘忍的大弟子神秀为国师,专门负责弘扬禅法。


而弘忍的另一个弟子惠能则一路向南,跑到南华曹溪镇,创立了南派禅宗。之后一花开五叶,禅宗香火在中土逐渐兴盛起来。到这时,才与唐僧取经关系不大了。


推荐阅读:

孙悟空出生时直射斗府的两道金光,原来是为了帮助如来成佛的

刚入职就跟领导吵了一架,孙悟空说出多少打工人的心声

《西游记》里隐藏的三个世界,看懂的人寥寥无几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中土   悟空   史记   唐僧   目标   樵夫   玉皇大帝   长生不老   禅宗   祖师   法门   西天   如来   必修课   清醒   过程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