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春秋的诡辩术:逼死屈原,成就庄子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纵横春秋的诡辩术:逼死屈原,成就庄子

撰文:风林秀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有一天,猪和牛碰到一起。


猪对牛说,你能谈谈对疯牛病的看法吗?


牛说,我只是一个哲学家,你问的这个问题跟我有关系吗?


牛反问猪,你能说说猪瘟的事情吗?


猪说,我是一个风投专家,你应该跟我请教资本市场的事情,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问题上。


世界疯狂的时候,我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却觉得能清楚地看透任何人任何事。


#01.


有一天,张仪找到楚怀王。他说,你若拆散齐楚联盟,我可以把秦地六百里割让给你。楚王爽快地答应了。等到割地的时候,张仪说,我愿意把我的六里封地割让给楚国。


楚怀王非常愤怒,派兵攻打秦国。结果秦国联合齐国对抗楚国。楚国连战不胜,只得与秦国议和。


秦国提出,拿秦国武关土地换楚国黔中土地。楚怀王说,我们不要土地,只要张仪。


张仪对秦王说,放心,我再去忽悠楚国一回。


张仪被投进监狱。楚怀王准备杀掉张仪。却不知,张仪已经提前布局于楚国大夫靳尚。


靳尚找到楚怀王夫人郑袖。对她说,张仪被囚,秦王必救。秦王用什么来换张仪呢?当然是秦国美女。到时候,秦女得宠,夫人可就失宠了。为今之计,夫人不如先释放张仪,以绝后患啊。


郑袖觉得靳尚言之有理,于是去找楚怀王求情,说张仪欺骗大王也是各为其主,这样的人不能杀啊。楚怀王觉得夫人说得对,就把张仪放了。


在这个事件中,张仪明明欺骗了楚王,却最终在楚怀王这里博得一个忠臣之名。为何呢?就是郑袖施展了诡辩之术。


诡辩术的起源不太明确,通常人们认为是起源于古希腊。


何为诡辩?黑格尔认为,诡辩就是用各种方法将一个虚假的道理说得很动听,最终目的就是否定真的道理。


在春秋时期,常用的诡辩术主要包括:偷梁换柱,以偏概全,瞒天过海,人身攻击。


咱们先说说郑袖的诡辩点在哪。楚怀王之所以释放张仪,就是因为郑袖把张仪描述成一个忠臣。这里用到的就是偷梁换柱。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忠臣。而关键是,楚怀王之所以要杀张仪,与其是否忠臣无关,是因为张仪的不守信。张仪的失信,看似是个人问题,但他代表秦国而来,就是秦国的问题。


张仪失信,就是秦国的失信。那么楚国再与秦国交往时,就会首先从这个问题的本质出发。可惜,楚怀王本来对张仪满腔怒火,却因为郑袖三言两语改变了问题的性质。这就是瞒天过海的诡辩手法。


张仪出来之后,又开始忽悠楚怀王。他说,天下大者,秦楚最强。两强联手,天下无双。


这里,张仪又用到了诡辩术的另外一招,就是偷梁换柱,也称为偷换概念。


张仪要秦楚联合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要拆散六国的合纵。可是,他却丝毫不提合纵之事,只谈秦楚联合对楚国多么有利,说得楚怀王是心花怒放。


难道说,楚国朝堂之上没有明白人了吗?春申君黄歇在哪?屈原在哪?


黄歇与屈原二人作为楚国的改革派,此刻已经被赋闲起来了。大家试想,楚怀王内信于郑袖,外信于靳尚,朝堂上怎么还会有屈原黄歇的位置呢?


张仪忽悠秦楚联盟非同小可。屈原、黄歇赶紧请求觐见。不过,等屈黄二人来的时候,张仪已经走了。秦楚联盟已经达成。


《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为王言张仪之罪,怀王使人追之,不及。


看来,屈原的话楚怀王还是听进去了,于是赶紧派人去追张仪。结果张仪已经跑远了。


按道理说,楚怀王三次被张仪欺骗,他应该长点记性了吧。然而并没有。很快,楚怀王终究要为自己的昏庸付出惨重的代价。


纵横春秋的诡辩术:逼死屈原,成就庄子


#02.


秦国派人传来好消息,要把秦女嫁给怀王,请怀王来蓝田相会。这一次,屈原又是极力阻拦。结果怀王的儿子子兰说,不可失信于秦国。


就这样,楚怀王去了蓝田。果不出所料,他被秦国拘禁了。


太子继位,为楚顷襄王。子兰则为令尹。


顷襄王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屈原赶出朝堂。他明明知道屈原是忠臣,却为何这样做呢?


顷襄王是这样跟屈原解释的。我知道满朝都是奸臣,可是大家都说你是奸臣。我也知道你不是奸臣,我也知道大家都知道我知道你不是奸臣,可是大家也知道我没有办法。所以,我必须驱逐你。


就这样,屈原走了。他在河边遇见渔父。


渔父问:何以见逐?


屈原答: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道: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之后,屈原为大家留下一个端午节。


说到这里呢,咱们又需要总结一下了。


顷襄王刚刚继位,还谈不上昏庸。而且他是知道屈原的才能的。可是,他还是要驱逐屈原,这里,满朝奸佞用到的就是诡辩术中的人身攻击。


本来,楚怀王去蓝田,是子兰的主张。可如今子兰是令尹,大权在握,朝堂上又有靳尚等人,大家形成了一股坚强的浊流。众口铄金,导致了浊流驱逐了清流。


倒是渔父的话非常值得深思啊。屈原为何就不能随其流而扬其波呢?这一点,他需要学学庄子。


要知道,张仪去楚国之前,同样的方法也用到魏国身上。差一点,他就毁掉了惠子。好在庄子已经提前给惠子示警。


《道德经》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当然,这是老子的名言,许多人都奉为信条。不过,庄子却不这样认为。


纵横春秋的诡辩术:逼死屈原,成就庄子


庄子在《齐物论》中是这样说的。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这似乎与我们平时理解的庄子有些不一样啊。庄子不是最喜欢辩论的吗?否则哪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样的名篇呢?


这里,咱们再引用庄子的一句话。《庄子·外篇·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也就是说,不是不可以说,不可以辩,但要搞清楚对象与状况才行。例如,惠子就是庄子的“可说”之人。


惠子曾经跟庄子辩论过出世入世的问题。


惠子对庄子说:我曾经有一个超级大葫芦。可是,用它来盛水吧,我提不动;切开当瓠吧,又没有这么大水缸。于是我一气之下,就把它砸了。


庄子说,你呀,不太懂得相处之道。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


格局不一样,看事物的角度自然就不一样了。


如果一切都从有用的角度去考虑,则相互利用就成了其最大的价值。


如果从天地自然的角度去考虑呢,则相辅相成才是其最大的内在价值。


站在更大的格局,则万事万物都有明理。在庄子看来,惠子只是暂时被功利迷失了心性,点拨一下,其智慧自显。


所以,当张仪来到魏国之后,惠子也就顺其自然卸掉相位。之后,他来到宋国,追随庄子去了。


后来惠子死了。庄子路过惠子的坟墓,跟从人说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时,鼻子尖上落了一个像苍蝇翅儿大小的白泥点。他让匠石用斧头帮他削掉这个白点。匠石运斤如风,瞬间削掉白泥点,而泥瓦匠的鼻尖一点都没有受伤。泥瓦匠更是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召见匠石。说:你也为我来这么一下如何?匠石说,不行啊,我的搭档泥瓦匠已经死了,再也不能展示这门技术了。


庄子接着说,自从惠子死了,我就再也不与人辩论了。


这正是: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无凭舌头干。


推荐阅读:

庄子的大格局:拒绝做楚国的相国,却为何跑到魏国去应聘

被《大秦赋》掩盖的历史真相,昌平君当上了秦国丞相,为何又变成末代楚王

商鞅苏秦的“酒局文化”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屈原   诡辩   魏国   庄子   秦国   秦王   楚国   蓝田   史记   泥瓦匠   渔父   偷梁换柱   楚王   奸臣   忠臣   春秋   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