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四川广安邓小平的家乡,这里虽然孕育了一代伟人,但邓小平的一些亲属却依然在这里过着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平民生活。邓小平的舅舅淡以兴就是其中的一位,邓小平与舅舅的故事,也一直在当地广为传颂。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邓小平

淡以兴是邓小平母亲最小的弟弟,他只比邓小平大4岁,邓小平从牙牙学语时起,经常被母亲带回娘家,舅甥俩常在一起玩耍。邓小平和淡以兴虽说是两辈人,但他们在一起捉迷藏玩耍时,从来没有顾及辈分,完全像一对志趣相投的小伙伴。

1919年,邓小平到重庆求学,然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而淡以兴则留在了家乡,娶妻成家,掌管起了殷实的家业。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邓小平在1938年1月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的弟弟邓垦得知以后,想去延安投奔邓小平参加革命,但因为路途遥远,缺少路费,于是便去找舅舅淡以兴帮忙。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抗战时期的邓小平

淡以兴二话没说,就卖掉了160担谷子,资助邓垦去了延安。不久以后,邓小平的另一个堂弟邓自立也想去延安,淡以兴又变卖了一些家产资助了他。

国民党广安县政府听说淡以兴资助两个外甥投奔共产党,而且他的大外甥邓小平还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便以“通共”的罪名缉捕他。淡以兴只好逃离家乡,躲在外地的一个亲戚家当帮工,妻子杨明凤则带着4个年幼的孩子四处乞讨。

1949年底,四川解放以后,淡以兴才回到老家,分得了邓小平家的三间老房子,开始过起了平静的生活。此时邓小平就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并驻足重庆。

1950年春天,淡以兴听说邓小平已经当了大官,邓垦也当上了重庆市副市长,便带着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一起到重庆去找他。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夏伯根

淡以兴和夏伯根到重庆时,邓小平正在开会,警卫员崔来儒向他报告:“政委,您舅舅和老娘从广安老家来了。”

邓小平愣了一下,崔来儒又问:“要不要通知卓琳校长,叫她回来招呼一下?”

邓小平却拒绝说:“不用了,告诉接待科,安排他们在招待所住下。”

崔来儒说:“政委,我给您提个醒,家乡的老辈人来了,您不陪陪?怕是失礼啰,人家要说闲话的……”

但邓小平并不理会,继续开会,直到晚上才回家去见淡以兴。

刚一见面,淡以兴就生气地责问邓小平:“好哇,贤娃子,你当真当了大官,六亲不认了!皇帝老子还有3个草鞋亲嘛!”

邓小平一边赔笑一边叫了一句:“幺舅!”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邓小平

但淡以兴的气却没消:“还认得幺舅啊?你记得你的亲娘老子不?你晓不晓得,你走后不到7年,你妈就因为想你盼你惦记你,40岁出头就死了……”

邓小平听到淡以兴的这番话后,眼眶不禁湿润了。

淡以兴见邓小平动了感情,也就不再责备他,他又向邓小平介绍起了夏伯根:“贤娃子,这就是你的后妈夏伯根,是她给你老子披麻戴孝送终的。你老子死后,你们这个家全靠她支撑起来,孤儿寡母不容易啊。她种田、织布、做饭样样会,为人爽快侠义,乡亲们没有不夸的,都说你们邓家有福气。”

夏伯根对邓小平说:“听说你回来了,想来看看你,没有别的意思。”

邓小平激动地抓住夏伯根的手说:“留下来,我们一起生活,夏妈妈!今后我们给你养老!”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卓琳和夏伯根

邓小平又对淡以兴说:“舅舅,您为外甥吃了多年的苦头,按理说我应该在重庆谋个差事的,但是共产党的差事不白给啊!”

淡以兴却笑了笑说:“当啥子官,能全家人和和美美有口饭吃就行了,为了这事麻烦你,要不得!”

此后夏伯根一直和邓小平一家人生活,活到了101岁。淡以兴则回到了老家,继续过着自耕自种的乡村生活。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邓小平、卓琳和夏伯根

1955年,淡以兴将儿子淡文全送到部队参军,淡文全被分配到沈阳军区某部,这个部队的领导大都是邓小平的老部下,但他们并不知道淡文全是邓小平的亲表弟。不少同乡战友劝淡文全去找领导报报“家门”以求照顾,但淡文全却拒绝了,他也不许老乡们说破他和邓小平的关系。

淡文全在部队的这几年,一直埋头工作、刻苦训练,年年受嘉奖,两次被评为“五好战士”。1961年,他从部队复员,继续回老家务农。

“文革”爆发后,邓小平受到了冲击,远在广安的淡以兴一家人也受到了牵连,他们受尽了造反派的折磨,但淡以兴却始终没说过邓小平的半句坏话,他经常对人说:“我晓得小平的为人 ,他不会有啥子错的!”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淡家的厄运也宣告结束了。1978年,淡文全在整修邓小平故居时,左手小拇指被砸断,而此时淡以兴年事已高,淡家的生活一时陷入了困境。

这一年,邓小平的女儿邓林代表邓小平回老家看望舅公,她看到淡以兴一家连白米饭也吃不上,提出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但淡以兴却拒绝说:“庄稼人,填饱肚子就行了,不要再为我们操心了。”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邓林

到了1985年,淡文全的3个孩子都刚刚初中毕业,一时因工作难找而赋闲在家,淡文全于是写信给邓小平,想请他帮忙解决一下。邓小平在回信中委婉地说,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会考虑的。

后来这事也就没了下文,淡文全回想起这件事时,还是会有些抱怨地说:“到现在都没有给我的子女安排工作。”

1986年2月,邓小平回成都过春节,他派人去接淡以兴到成都相聚。但淡以兴却不愿意去,他认为娘亲舅大,邓小平应该回广安来看自己,后来还是淡文全给他做工作,说邓小平要避嫌,不便回家,淡以兴才同意来到了成都。

淡以兴见到邓小平后,两人都很感慨,聊了很多往事,杨明凤还告诉邓小平,“文革”时淡以兴虽然受到株连,在广安受尽了苦,但他在每次被批斗时都把身板伸直,挺起胸膛,大声地说:“我们小平打不倒!”邓小平听后非常感动。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邓小平

中午邓小平请淡以兴吃饭,淡以兴见桌上没有几样菜,不高兴地说:“你当那么大的官儿,就吃这样的菜呀,嘎嘎(肥肉)都没得几坨,你我都爱吃的广安膀扣肉连影子都看不到!”

邓小平说:“那就添菜,再弄点嘎嘎来吃,至于膀扣肉,成都没得人做。再说,我们都是80多岁的人了,多吃膀扣肉对身体也不好。”

吃完饭后,邓小平对淡以兴说:“么舅,我们两个难得见面,合个影吧!”于是一张体现邓小平乡情、亲情的珍贵照片,就这样留了下来。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淡以兴(右三)和邓小平一家合影

1987年,淡文全在广安县政府的安排下,当上了县政协委员,每月有200元的生活补助,后来涨到了每月400多元。

1989年11月14日,淡以兴因病重治疗无效去世,享年89岁。邓小平知道后,让卓琳给淡家寄了20元钱作为礼钱,并表示不再送礼了。

广安县委向邓小平报告了淡以兴追悼会的安排,并请示要不要以他的名义向淡以兴送花圈,邓小平看到后批示说:“知道了,规格够高的了,不再送什么了。”

1993年6月,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来广安考察,他专程到邓小平故居参观,并看望了淡文全一家人,他问淡文全有没有什么要求,淡文全回答说:“没啥要求党和政府的。我子女长大了,人人能挣钱了,家里也富起来了。要说不遂心愿的,就是活了几十年,还没见过我表哥,我想抽个时间去北京看望他!”

1950年,邓小平的舅舅来重庆找他,见面后说:还认我这个舅舅吗?

乔石

但由于种种原因,淡文全和邓小平见面的这个心愿却始终没有实现。

后来淡文全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奔小康的路上勤劳致富,不仅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新房,还在2004年在邓小平故居旁开了一个“淡氏农家乐”,生意做得非常红火,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先后有几十位中外记者采访了他。对此淡文全表示:“这也算邓小平带给我的好处吧!”

淡以兴一家人一直活得实实在在,他们虽历经艰难,却活得无怨无悔,不愧是邓小平的“平民亲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重庆   舅舅   广安   乔石   延安   娃子   扣肉   政委   成都   外甥   故居   共产党   部队   家乡   家人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