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访问苏联归国,途经东三省时,为何数天内连发了三次脾气?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在我国都有一些特权,蒋介石为了内战获得国际支持,签订的条约丝毫没有在意‘主权’二字。

而我党就不同了,我党一直谋求的就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怎么会允许外国势力在中国领土上作威作福?因此在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就已经思考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

1949年初,毛主席先后说过:“我们应该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我们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掉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时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意思即为我们要取消掉所有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权。

当时与国民党签订过条约的主要也就是美苏两国。美国处于敌对阵营还好说,一切直接作废就是,但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还需要对方的援助,不宜把事情搞得太僵。所以毛主席思前想后决定亲自去苏联一趟,把属于中国的东西要回来。

1949年12月初,毛主席乘坐专列直达莫斯科,开始了艰难的谈判之行。虽然过程是比较曲折,好在结局还算满意,我们拿回了中长铁路以及旅顺港口的主权。1950年2月毛主席等人启程回国。

按道理来说,此行取得了成功,毛主席应该是开心的,但为什么在回国的路上却接连发了三次火呢?

毛主席访问苏联归国,途经东三省时,为何数天内连发了三次脾气?

毛主席回国依然是搭乘火车,沿途要经过东三省,刚刚在苏联参观了不少现代化工厂的主席,决定顺道考察东三省的工业基地,看看我们自己的工业状况。

1950年2月26日到达了第一站哈尔滨,当时哈尔滨的领导听说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借道回国的越南胡志明要来,立即进行了精心准备。

接待车站上人山人海,毛主席等人一下车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由于主席本身就喜欢贴近群众,所以对这样的行为没有反感,但是后来在吃饭时就皱起了眉头。

餐桌上不断有各式佳肴摆上来,像熊掌、飞龙等名贵食材应有尽有,只是菜上得越多,主席的脸色越不好看,只是碍于有外国友人在,才没有当场发火。

整场宴会下来主席的筷子只夹了普通的肉和蔬菜,其他的动都没动,周总理也是如此,只有在与胡志明交谈时脸色才会挂着笑容。

吃完饭后众人都各自先去休息,毛主席一刻也没有多等,立即把负责招待的人以及哈尔滨的一众领导叫了过去批评,他说:我们国家才刚刚建立,这样好的饭有没有必要啊?没有必要嘛!我们经济上不富裕,一定不能浪费,更不能吃这些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米饭和蔬菜就可以了嘛!

这时大家才知道为什么主席吃得那么少,于是连忙检讨,表示会改过。

接下来的视察行程毛主席还算满意,接待方把第二顿饭换成了家常菜,这就让毛主席高兴了起来,他大加赞赏“这样就蛮好的”。当晚他为松江省委(松江省1954年并入了黑龙江省)题下了“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这些用意深刻的词。

毛主席访问苏联归国,途经东三省时,为何数天内连发了三次脾气?

2月28日,毛主席一行人抵达了第二站长春,刚一下车站毛主席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基本上都没见着什么人。到了市区后也是冷清空旷,此时接近中午,理应正是热闹之时。

毛主席当即问陪同人员这是为什么,陪同人员解释:现在大家都在吃午饭。

这很明显就是不可能,毛主席的脸色瞬间变了:老百姓的行动还能这样一致?是都在一家吃饭吗?

陪同人员眼看瞒不住只好坦诚是为了迎接主席视察,搞了临时戒严。

听到这个答案,毛主席非常生气,狠狠批评道:搞什么戒严?不让老百姓出来,这样太脱离群众,马上去解除了。

毛主席向来是喜欢深入群众的,不管是在井冈山、在延安、在西柏坡或者建国后的历次出行,他与群众在一起都会显得特别开心。

长春的负责人随即解除了戒严,看到老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后,毛主席才消了气。

毛主席访问苏联归国,途经东三省时,为何数天内连发了三次脾气?

他们在长春没有久留,当天就继续南下到了沈阳,没想到在沈阳见到了更加奢侈的招待宴,比哈尔滨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因为胡志明还在场,所以毛主席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吃了点青菜,与胡志明等人碰了几杯,剩下大部分时间都在抽烟。

一件事情出现多次,那就不是偶然了,这还是大城市,有那么多眼睛在看着都敢这样奢侈,那偏远地区浪费的风气会有多严重?

毛主席陷入了沉思,饭后立马召集当地领导到会议室严厉批评:同志们,你们还自己的身份吗?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是你们这样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会造成什么影响?

毛主席访问苏联归国,途经东三省时,为何数天内连发了三次脾气?

第二天,毛主席在沈阳召开中央东北局、辽宁省、沈阳市领导干部会议,在会上主席再次强调了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他说:

我跟恩来同志路过东北,就是想了解东北的工作情况、了解东北地方工业生产情况,结果呢?这一了解就了解出了大问题,浪费的情况太严重。我在哈尔滨就提过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阳一看比哈尔滨还厉害。我是为了吃喝来的吗?搞那么丰盛干什么?

随即毛主席又重重地说了句: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用李自成的典故了,在延安时就开始用李自成的例子来让同志们保持警惕,在西柏坡也多次重申,在进京的路上还在不断重复,目的就是希望党内同志们不要忘乎所以。

李自成辛辛苦苦多年才打下的江山,结果一进入北京就变了,变得不再是那个为百姓谋生路的闯王,而成了回过头来剥削百姓的大顺皇帝。他的手下也有样学样,各种腐败盛行,导致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人赶了出去。

毛主席当然是谨记前人教训的,新中国这才建立多久,工业重地就已经出现了贪腐之风的苗头,他下定决心要将这股歪风扼杀掉。在离开沈阳前,主席下令东北局书记彻查此类现象。

毛主席访问苏联归国,途经东三省时,为何数天内连发了三次脾气?

1951年秋,在经过仔细调查后一封报告放在了主席的桌案上,其中内容表明东北局有许多干部贪腐,光是沈阳的部分单位就有3000多人存在问题。

除了贪污、浪费之外,不少干部的官僚作风也极其严重,到任后不先去抓工作,反而是先摆架子立威信,实事完全不管,就比如东北铁路系统中积压了上亿元的材料,没人去处理。

这些问题真是触目惊心,当时国家还在抗美援朝,正是困难时期,东北靠近前线还有这么多问题,那全国其他地区更是不用说了。

因此毛主席在1951年11月发起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像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老革命由于触碰到了红线,一样遭到了严惩。

到了1952年10月,中央给出的报告称:有9942人判处有期徒刑、67人判处无期徒刑、9人判处死缓,42人判处死刑。如此雷霆手段让那些蛀虫畏惧,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在反腐道路上,毛主席一直很努力,因为本身清廉的人,自然是看不惯浑浊的。他拥有着偌大的权力,却从来不搞特殊化,女儿上学不允许用公车接送,收到的礼物基本上也是充公,1960年国家困难时期,他以身作则七个月没吃肉(主席卫士长李银桥后来回忆)。

毛主席曾经还说过一句最严厉的话:谁要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正因为有毛主席这些强力的措施,新中国才遏制住了那些不好的风气,为我们如今的生活打下了基础。

毛主席访问苏联归国,途经东三省时,为何数天内连发了三次脾气?

谨以此文纪念一下伟大的毛主席,只有心怀人民的领袖,才会让人民永远怀念!主席很少会对人发火,一般发火也是因为别人触及到了人民的利益,这样的毛主席,谁能不尊敬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苏联   西柏坡   松江   延安   官僚主义   我党   哈尔滨   省时   条约   同志们   风气   新中国   中国   腐败   脾气   群众   主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