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阅兵仪式上,为何士兵手中的枪都没子弹?1981年的教训太深刻

提及“阅兵仪式”,中国的阅兵必然是广获称赞的存在,烈日之下中国军人们站如松的军姿,铿锵有力的踢步动作,总能惊艳到每一位观众。还有那被外媒惊呼是“复制与粘贴”的分列式,更是成了中国阅兵仪式的独特标签之一。纵观世界各国阅兵仪式,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从始至终,阅兵仪式的目的都离不开“凝聚”与“震慑”两个字。

“凝聚”的是聚人民力量,让人民更加相信军人,相信国家;“震慑”的是他方势力,告知其我方力量的强大。从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大禹以“观兵”方式震慑各部落诸侯,已达到稳定之态开始到如今,阅兵仪式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于是每当有国家举行阅兵仪式时,都能获得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各国阅兵仪式上,为何士兵手中的枪都没子弹?1981年的教训太深刻

阅兵仪式不仅能够感受到军人的卓越风姿,所亮相的武器装备也是国内外所关注的焦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阅兵仪式不管声势有多浩大,都不再是荷枪实弹的状态,就连士兵手中的枪都是没有子弹上膛的。而之所以说是如今,是因为这些改变都源自1981年那一次血的教训太过深刻。

1981年10月6日,埃及一场为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8周年的阅兵仪式,在首都开罗胜利广场如期举行。为了庆祝这一伟大时刻,阅兵仪式的所有流程都经过了多次排练,只为在当天展现最好的风貌。同时由于阅兵当天,会有包括总统在内的大量政治官员到场,所以为了保证安全,相关部门还对参加阅兵的军人还进行了政治审查。就是在阅兵仪式临近开始前,负责安保的警卫军都还在对现场进行进行定时检查。

各国阅兵仪式上,为何士兵手中的枪都没子弹?1981年的教训太深刻

尽管能够胜任一国总统,必然是有足够能力,能够获得百姓认可的存在,但依旧无法否认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被所有人喜欢的事实。对于一国领袖而言,可能就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决策引发了部分民众不满,而遭遇到杀身之祸。于是领袖身边时刻不离保镖,不远处还会有便衣巡逻,甚至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有狙击手时刻聚焦于总统身边。

埃及阅兵这天,也同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总统安全,还特意在检阅台前修建了一堵墙。可尽管如此,埃及时任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还是遭遇了意外,被恐怖分子手中的枪射中。

各国阅兵仪式上,为何士兵手中的枪都没子弹?1981年的教训太深刻

刺杀主犯是一名叫做哈立德的陆军中尉,他和其他3名军人从犯乘坐炮车到了检阅台前。车停下之后四人纷纷跳下炮车,原本以为他们是要向自己敬礼的萨达特,还站了起来准备还礼。不曾想却看见一枚手榴弹朝着自己的方向扔了过来,然后就是冲锋枪的不断扫射,萨达特连中五枪后倒在了血泊之中,再也没能站起来,享年63岁。

萨达特遇刺令埃及人民举国悲痛,因为萨达特在大多数人民心中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总统。他在任期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很多事,不仅缓和了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还率军打赢了多场战争收回了国土。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萨达特最后却死在了自己国家的阅兵仪式上,以如此悲情的结局画上句号。

各国阅兵仪式上,为何士兵手中的枪都没子弹?1981年的教训太深刻

萨达特的遇刺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少的轰动,各国都开始重新衡量阅兵仪式的安全问题,之后便相继取消了荷枪实弹的状态,以免悲剧重复上演。埃及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总统,特意其修建了纪念碑,还将一座城命名为了萨达特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瓦尔   穆罕默德   开罗   大禹   分列式   炮车   仪式   埃及   荷枪实弹   台前   中国   子弹   军人   士兵   总统   教训   深刻   手中   时刻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