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作为国共两军的最高指挥者,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指挥风格完全不同:

毛泽东“用人不疑,从善如流”;蒋介石“固执己见,越级指挥”,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也决定了两军完全不同的命运。

1948年1月,国共两军在中原战场打成僵局,国军调集4支主力来围堵刘邓大军,刘邓以一打四,慢慢吃不消了,于是向毛主席发电报,请求调动一支友军进来,吸引一下敌军注意力,最好能牵着国军主力走远点,不然中野这点家底要拼光了。

距离中野最近的部队,就是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此刻,远在陕北杨家沟窑洞的毛主席,正盯着中原战场的地图,思考良久后,他决定安排一招“险棋”,命令:

陈粟的华野主力分成两批(第一批为一、四、六纵,即刻出发;第二批为三、八、十纵,时间待定)迅速挺进江南敌占区,直插敌军背后,以游击方式配合中原战局,吸引敌军主力南下回援。

此战领兵的最佳人选,就是毛主席亲自点将的——华野副司令员粟裕。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接到命令的粟裕,客客气气、犹犹豫豫地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去

这对于当时毛主席巨大的军事指挥权来说,无疑是一种“战场抗命”,这是很不寻常的举动,粟裕到底是怎么想的?

1948年1月22日,接到命令后的粟裕,第一时间向军委发出“子养电”,在电报中思路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挺进江南是不对的,留在中原才有歼灭蒋军的机会。一则,在中原有陈粟和刘邓两大野战军打配合,只需要两到三场大的歼灭战,就能打破僵局,动摇蒋家王朝根基;二则减少在江南打大仗,也有利于战后恢复。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其实这封电报,他2个月前就写好了,在兜里揣着,反复考虑要不要直言进谏。他深知这是毛主席运筹已久的一项战略,他一个华野副司令,只管打好仗就行了,战略方向那是陕北军委和毛主席考虑的事,自己这算不算越俎代庖?算不算战场抗命?毛主席会怎么想?

最后他咬咬牙,还是发了出去,在电报的最后,粟裕写了4个字:斗胆直陈

和粟裕的电报一起到陕北的,还有他的老搭档、华野司令陈毅,陈毅本人很拥护毛主席进军江南的战略,他称之为“变中原为华北,变江南为中原”。

看到粟裕的电报,俩人认真研究了一番决定:维持既定战略不变。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1948年1月27日,军委电令粟裕:即刻率领第一、四、六纵南渡长江,目标是吸引国军中原80个旅中的至少20到30个旅回防江南

接到命令后,粟裕一边整军备战,一边于1月31日第二次回电毛主席:

申请暂不过江

毛主席感到很震惊,因为这封大胆的来电,某种意义上等于是在否定军委组建第一野战兵团渡江南下的命令。

1948年2月1日,毛主席再次复电粟裕:三个纵队即刻开拔陇海线附近,3月渡江

此时已回到华野的陈毅,发现粟裕还是不想渡江,粟裕认为意义不大:下江南固然能吸引部分敌军,但蒋军不大可能把他的4个主力都调回去跟他在江南打游击,这几个主力不回援,下江南就没有意义。而且江南是敌占区,3个纵队12万人可能得减员三四万,与其这么损失,不如留在中原打几个打仗。

陈毅听完也是左右为难,对于粟裕天才般的军事谋略,他一向很是赏识,但这件事太大,他也不好拿主意。

实际上陈毅前几天在陕北的时候,就有人质疑粟裕“胆怯”:要不要换个人代替粟裕下江南?被陈老总当场一句话怼了回去:要是粟裕不行,换谁都不行!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1948年4月18日,粟裕第三次向毛主席发出一封3000字的电报,内容依然是:暂不过江。粟裕希望留在中原,协助刘邓大军打几个歼灭战,甚至提出了“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大胆设想。

短短三个月,粟裕三次抗命,这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他急电粟裕:速来面谈

1948年8月,粟裕轻车简从,风尘仆仆地来到毛主席驻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一向很少出门迎客的毛主席,那天亲自走出大门,迎接这位麾下爱将。

井冈山一别,已经17年不见,当年的警卫连小连长粟裕,如今已是战功卓著的大将军,也是他最满意的“学生”之一。

和毛主席一起来迎接粟裕的,还有周总理、朱老总,大家的心其实一路都在悬着,粟裕这可是战场抗命,往大了说,这问题可是非常严重。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粟裕立正敬礼,激动地说:“主席,我向您负荆请罪来了!不知我的电报是否干扰了军委的决心?

毛主席笑容满面地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罪之有?你提意见,又不是骂娘,我毛泽东虽然算不上大肚弥勒佛,但容你粟裕三五条意见还是没问题的,走,进屋里细细谈嘛!”说罢,亲切地拍拍粟裕的肩膀,做了个手势,请粟裕进屋。

毛主席很少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但还是很看重手下这位常胜将军的意见,而且是三次“公然抗命”,想必粟裕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此坚持,不可不听。

大家进屋坐下,毛主席点起一根烟,说道:“军委的决心如果是正确的,你粟裕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是干扰不了的。我们之所以重视你的建议,就是认为你一定有你的道理,你现在可以详细谈谈你的理由。

粟裕侧目看看周恩来和朱德,见两人都对他点点头,这是在鼓励自己呀,粟裕顿时来了勇气,讲出了自己对江南和中原局势的预判和理由,一番话讲得有理有条、慷慨激昂,内容严谨、逻辑极强。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粟裕分析了中原战场上国军的主要部队:

整编第五军、十一师是主力部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撤离中原战场的;第七师、第四十八师是桂系部队,如果调这两支部队回防江南,那就是纵虎归山,李宗仁白崇禧当然是开心了,但老蒋一定不会愿意。所以,有可能调动的部队,只有一支整编第二十五师,刘邓的压力还是会很大,通过南下渡江来牵制敌军主力的意义不大

粟裕说完了,屋里静悄悄的,毛主席侧身斜视着房屋的左上角,夹在手中的烟头上,留着长长的一截稍触即断的烟灰……

气氛很沉闷,粟裕有些心绪不安,等着毛主席对自己做出评判。

过了许久,毛主席转身看了一眼门外的夕阳,起身发话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毛主席并没有当场表态。

粟裕离开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又坐在一起,他们通宵没睡,中心议题就是粟裕下午的一通发言。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经过一整夜的研究,第二天决定:完全同意粟裕的建议,暂不渡江,合兵歼敌

粟裕还没来得及开心,毛主席又交给他一个任务:必须在4到8个月内,在江北歼灭敌军5到12个旅。

这等于给粟裕下了个“军令状”

军中无戏言,你说你能在江北打大仗,那好,这千斤重担就交给你粟裕了!

在随后的“豫东战役”中,粟裕在开封和睢杞歼灭了敌军9万多人,吃掉黄百韬兵团一半兵力。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黄百韬

粟裕用兵如神,不拘一格,年轻时颇受毛主席的影响,他创造的平原大兵团围歼的打法,在淮海战场上被广泛推广。

所以,对比起蒋介石,单知人善用这一方面,毛泽东就高出不止一个档次,东北战场的卫立煌,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作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毛主席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高明的,但有时候,前线将领的意见会更符合实际情况,毛主席能听进去,并愿意放权,“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指挥战斗”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后来,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毛主席给粟裕的电报中屡屡出现:一切事宜,临机决断,不必请示。

而“战神”粟裕也终不辜负毛主席的栽培,智勇双全,百战百胜,终成为共和国开国第一大将!

中原战场上,粟裕为何三次“战场抗命”?听完原因毛主席一宿没睡

山河已无恙,将军且安息!今天,向伟大的“常胜将军”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中原   陕北   周恩来   战场   敌占区   国军   江南   敌军   军委   电报   蒋介石   主力   部队   命令   原因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