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1955年9月27日,我军进行了首次大授衔,从元帅到大将,从上将和少将,从校尉到士兵,授予军衔,佩带勋章。都以任职、素质、能力、资历、军功为军衔评定五大要素,这支从南昌举义,井冈星火,长征铁流,抗日雄图,三役决胜,大陆一统,一路走来的雄师铁军,在这些身经百战、智勇兼备、千锤百炼的开国将帅领导下,打下了这片江山。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全军大授军衔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既有源自山野草莽,也有农奴挥戟征战,更有军校深造儒将,还有三位授予上将的身份非常特殊,那便是解放战争的最后关头向我军投诚的国军将领,即董其武、陈明仁以及陶峙岳,在关键时刻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其实,除了这三位国军投诚人员授予开国上将军衔之外,还有一位也曾经是国军少校,并参加围剿红军,这次也同样授予上将,而且这个人的排名非常的高,高于五十多位上将排位第二,仅次于开国第一上将萧克,此人就是李达。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李达,陕西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人,家境贫寒的李达,从小酷爱读书,18岁时考入了公费的陕西省立师范学校,他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毕业后当过几个月的小学教员,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学的是炮兵专业,军校出来,李达被分配到冯玉祥部的国民革命军第14师任军需官。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战败通电下野,李达所在的第14师移驻山东济宁,被收编为第26路军25师74旅,李达任旅部少校副官参谋,少说也是个副团长。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不久之后,蒋介石这支部队开赴江西,参加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没想到在江西永丰中村地区被红军歼灭一个旅,师部派来增援的79旅受创,后收容整理部队,红军不久释放了千余俘虏兵,该路军原本就不愿打红军,到南方水土不服,瘟疫在队伍里流行,已经减员了5000余人,厌战情绪蔓延,于是长官纷纷告假。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第二次围剿失败之后,蒋军主力全部撤退,只留下26路军驻防在宁都这个与苏区对峙的桥头堡,周边几乎都是红军游击区,该部补给困难、瘟疫肆虐、士气低落。孙连仲和师长高树勋以治病为由去了上海及南昌,一些旅长也借故离开,由参谋长赵博生掌管部队。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二十六路军官兵要求回北方参加抗日,被上级拒绝,使得26路军处于苏区红军包围之中,部队军心不稳,称是蒋企图借“围剿”红军之机铲除异己,引起第二十六路军部分高级将领的不满。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1931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等人领导下,以领饷庆贺为名,在总部宴请旅长团长,随后被季振同事先安排的部队扣留,赵博生宣布要起义参加红军,要求旅、团长们赞成或者不赞成必须当场表态。被扣留的有张芳昭旅长,王恩布旅长和王天顺(80旅1团长)、郭通培(73旅1团长)、李锦亭(79旅2团长)、杨守道、曹明道等团长。74旅的副旅长曹金声刚刚兼任2团长(原团长张岚峰在中原大战后失权,次年6月14日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和学习经济,故曹金声接替刘毓琪的团长之职),事先已经知道起义。第二天起义部队开往红区时,每人给300大洋遣散了不愿参加红军的团长以上军官。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宁都起义是红军时期一次轰动最大的事件,当时,中央苏区红军只有3万多人马,却要面对着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就在这敌强我弱最为艰苦的时候,有一支1.7万人的队伍,携带的武器20000多件,调转枪口集体加入红军,使红军一下子增编了一个主力军团,极大的壮大了当时的红军力量。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当时在对这支部队整编成红五军团的时候,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认为国民党连以上军官都是军阀,制定政策为“要兵不要官”,所以很多思想进步的军官被挡在红军门外,这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少校副官李达,并把他的名字列入发给路费资遣回老家的名单。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当时,李达听到不让他参加红军的事情之后,非常难过,他不想放弃革命,想要继续奔往前线,与战士们携手作战,于是,先找到自己的顶头上司军团长季振同,但限于政策,很难通融,季回答“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后来,不甘心的李达又找到了中革军委派到红五军团工作的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经过反复请求,并先后通过季振同和刘伯坚的讲情和担保,加上李达坚定执着的信念打动了红军,李达得以留在红军,愿意服从安排,由少校营级干部降为担任连长。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成为红五军团一名连长的李达,多年后,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多谢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三位西北军前辈,是他们把我领进革命阵营,让我找到了最终的归宿!”“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后,来自贫苦农家的李达在战斗中“每战披坚执锐”,因无论到何处去,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无其他出路,只有走革命的道路,故立志长期在红军中工作。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1932年2月初,李达和数十位年轻军官跟随王震到湘赣军区工作。李达被任命为湘赣军区独立第1师2团4连连长。2月中旬,独立第1师和独立第3师合编为红8军,李达被任命为红8军独立第1师参谋长兼第3团团长。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9月底,经红8军代理政委王震和湘赣军区政委甘泗淇介绍,李达入了党。11月,李达被提升为红八军参谋长,成为了军长萧克的得力助手。加入红军后的李达在湘东独立第一师担任参谋长,从此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参谋长生涯。在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战斗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中,他多次立功,获得二等红星奖章一枚。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李达大高个儿,枣红脸,相貌敦厚,性情温和,就像个菩萨。事实上,红军时期,李达即被称作“活菩萨”:临大事而不惑,罹大难而不畏,菩萨心肠,极少动怒。遇到不顺心的事,他的口头禅是三个字:“乱弹琴!”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的过程中,李达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斗的方案制定和指挥工作,贡献很大被红二方面军的许多老同志称为“足智多谋的参谋长”。作为参谋长,李达对地图非常重视和熟悉。在大别山的反围剿”斗争中,一次实施夜间转移的行动,担任为刘、邓首长带路任务的警卫团前卫一连三次都带错了路,最后都被他一一纠正,摆脱了险境。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李达夙兴夜寐,坚守在电台旁和作战室,随时了解周围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为首长的决策提供最正确的信息,并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大家都说,李参谋长是野战军司令部中休息最少的一个。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随后的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李达曾辅佐过十大元帅中的6位,堪称一段佳话,他先后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师参谋长,转战晋冀豫、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心制定作战方案,部署战役,事必尽责。解放战争期间,李达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参谋长、二野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委。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参谋长。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多年担任参谋长的李达总结,作为参谋人员不仅要做到“四勤”即腿勤、笔勤,眼勤、脑勤,还要做到“胆大包天”“心细如发”“守口如瓶”。1993年 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国军少校围剿红军,起义后遣散回家,经担保成连长,后授第二上将

本文参考资料:《开国上将李达:辅佐过五位元帅的传奇参谋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少校   宁都   上将   红军   湘赣   苏区   旅长   中原   军衔   参谋长   国军   连长   团长   军官   军团   部队   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