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西汉,中华第一灯出于河北省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

长信宫灯:西汉,中华第一灯出于河北省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文物历史

长信宫灯:西汉,中华第一灯出于河北省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

根据铭文考证,此灯是公元前172年(汉文帝时代)铸造的,灯的最初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

后来刘揭子中意“有罪国除”,此灯被没收进少府的“内者”(官名),归长信宫所有。

长信宫是皇太后居信的宫殿,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景帝时为皇太后,很有权势。后来窦太后又把此灯送给了她娘家族裔中的一位叫窦绾的女子,窦绾将铜灯视为珍宝,死后就将灯随她埋入墓中。

文物特征

长信宫灯:西汉,中华第一灯出于河北省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

长信宫灯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通体鎏金,灯体是一位跽坐掌灯、优雅恬静的宫女。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可拆卸。

宫女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顶部相通,形成烟道。燃烧的气体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中。灯罩由两片弧形板合拢而成,可活动,以调节光照度和方向。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

文物价值

长信宫灯:西汉,中华第一灯出于河北省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 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

长信宫灯:西汉,中华第一灯出于河北省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

长久以来,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宫灯   河北省   满城县   阳信   朽木   保定市   光照度   铭文   灯座   皇太后   灯罩   右臂   宫女   中山   西汉   汉代   中华   文物   刘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