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在当时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死于梅毒。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皇帝,驾幸西苑时受凉,身体有些不适。然而,十天后也就是十月三十日,12月8日下午,同治皇帝病情突然加重,他开始发烧,并伴随有四肢无力,发热头眩,胸满烦闷,浑身酸软,皮肤上出现没有凸出的疹形红点等症状。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在当时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死于梅毒。

十一月二十日以后同治帝的病情突然恶化,他开始出现毒疮,而且毒疮在腰部溃烂如洞,流脓不断,疼痛不止,面颊肿硬,口喷臭气。湿毒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流脓水。

到十二月初五日,酉刻(5点到7点),同治皇帝“六脉已决,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少年皇帝还没有来得及,过20岁的生日就死去了,虽然朝廷对外宣称是死于天花,但依然引起了朝野上下的种种猜测。人们怀疑同治帝不是死于天花,而是死于梅毒。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在当时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死于梅毒。

我先介绍一下梅毒 ,梅毒是一种慢性接触性性病,也不是咱们国家的产物。它起源于非洲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梅毒通过海员和士兵在欧亚两洲迅速传播,十六世纪以后传入我国广东岭南一带,后逐渐传入内地,大多流行于社会底层,尤其是花街柳巷。因为患者皮肤上毒疮红肿溃烂,状似杨梅,民间就名之为“杨梅疮”简称为梅毒。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在当时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死于梅毒。

人们怀疑同治皇死于梅毒并非毫无依据。

根据是同治帝从十一月二十日以后,开始出现毒疮,而且毒疮在腰部溃烂如洞,流脓不断,疼痛不止,面颊肿硬,口喷臭气。这一症状与梅毒患者临终十分相像,因此人们认为他是得梅毒而死。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同治皇帝得病以前就已经患有梅毒。因为同治帝的微服私访,不仅仅是时人笔记,野史传说中也有描写,事实上在《翁同和日记》中就有记载,因此朝野早已议论纷纷,哄传同治皇帝在宠臣和太监的带领下,出宫,私访,只是碍于君臣名分不敢直说。问题是可能感染梅毒的同治皇帝,是否就一定死于梅毒?如果没有其他材料印证,就确认同治皇帝死于梅毒,这样的结论还是有待商榷的。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在当时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死于梅毒。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在当时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死于梅毒。

直到同治皇帝死去90周年,才在堆积如山的清宫档案中找到了同治皇帝的死因。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下篇文章将会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同治   梅毒   哥伦布   欧亚   花街柳巷   皇帝   暖阁   臭气   死因   天花   面颊   红肿   腰部   病情   患者   疼痛   说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