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焚诗书,坑术士”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焚书坑儒”的?

从“焚诗书,坑术士”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焚书坑儒”的?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然而,这个千古一帝却因为执政晚期的两件事情,背上了的千古骂名。这两件事情,一个是焚书,另一个是坑儒,关于焚书坑儒一词是值得商榷的,让我们翻开史书来看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焚诗书,坑术士”演变成“焚书坑儒”的。

从“焚诗书,坑术士”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焚书坑儒”的?

《史记·儒林列传》明确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说的不是坑儒,是坑术士。术士实际上就是阴阳五行这一派的学者,不是纯粹的儒生;术士也读儒家的经典,但不是纯儒。汉代王充在《论衡·贤难》提到:“此亡秦之所以,诛偶语而坑术士也”,也不是坑儒。班固的《汉书·儒林传》中,也叫“杀术士”。我们把汉代的典籍看一下,没有一个人说是坑儒,都是坑术士。儒生和术士意义上有交叉,但不等同,所以坑儒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应当准确地说法是坑术士更准确。

从“焚诗书,坑术士”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焚书坑儒”的?

到了西晋,有一个学者叫卫宏,他为《古文尚书》作序的时候,第一次提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西晋的卫宏在《古文尚书序》中间第一次提到焚书坑儒。到了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写《后汉书》,又提到了坑儒,所以焚书坑儒是后世的说法,并不是汉代的说法。汉代和秦代离得最近,但是从来不提坑儒,应该更准确。

西晋的卫宏不但说了坑儒,而且编了一个新的说法,和《秦始皇本纪》完全不一样。卫宏说秦始皇用隶书和小篆统一文字,怕天下读书人不服,就把一些读书人召到京城,先封他们做郎,就是做皇帝的侍从,然后把他们秘密地派到咸阳附近的骊山,当时的季节是冬季,骊山底下有温泉,就让他们在有地热的地方种瓜。后来果然瓜长出来了,秦始皇就让读书人去讨论冬天能不能种瓜,这些儒生争得一塌糊涂,有说可以的,有说不行的。秦始皇说别争了,我们实地考察一下吧。就把这700多人骗到骊山下,正在“考察”的时候,秦始皇突然下令让两边的士兵从山上向下推土,把这700多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卫宏编造出来的一个坑儒说。这个说法在西晋出现,和《史记》说的完全不一样。卫宏的新说在唐代极为流行,读起来秦始皇简直坏透了,杀人杀得毫无道理。新说和原说的差别之大,说明秦始皇的坑儒在唐代已经受到知识界普遍的批判。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宁可相信卫宏的新说,而不相信司马迁的原说,这就是新说在唐代流行的原因。为什么焚书坑儒和秦始皇不能剥离?因为真正批评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从唐代开始的,之后人们对秦始皇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所以焚书坑儒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指责,而作具体分析的人就更少了。

从“焚诗书,坑术士”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焚书坑儒”的?

秦始皇的坑术士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在这些被坑的术士中间,尽管有人从秦始皇那里得到巨资,他们没有找到仙药,还要说坏话,携款逃亡,但这只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只是因言获罪,最后也被杀了。秦始皇对这些人的治罪,是向天下昭示秦帝国文化政策的取向,昭示文化专制是秦帝国的既定国策,只是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历史往往和统治者的初衷相反,秦始皇希望通过“焚诗书,坑术士”来巩固他的中央集权,结果却得罪了一大批读书人。

参考书籍有:《史记》《汉书》《论衡》《古文尚书》《后汉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焚书坑儒   诗书   术士   后汉书   史记   论衡   儒生   西晋   读书人   尚书   汉代   古文   唐代   中国   说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