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大概六到七千年之前,中华大地上植被覆盖的区域极为辽阔,其中包括郁郁葱葱的森林广阔无垠的草原,而森林约占这时候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自大兴安岭北部开始沿嫩江一直向东南方向,而后转折到西南直至西藏东南部的这条线以南,都被森林覆盖。

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东北森林以桦林、松林为主

从地区上来划分,又能分成东北区域、华北-黄河中游区域、长江流域及长江流域南方区域这3块关键森林区域。

这块区域因为历史上长时间人烟稀少,农耕发展面积非常少,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片地区都覆盖着古老的原始森林。在清朝进入中原之前,大兴安岭南部的植被甚至覆盖到平原地区,被人们称为“千里松林”。总体来看,从清朝开始,整块东北区域的植被才开始大范围的被人为破坏。

从内因来看,清朝中后期人口迅速增加,大量的耕地成为刚需,平原面积不够,只能破坏森林。外因方面呢,东部日本、北部沙俄等国的军事入侵,也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森林的退化。

光绪29年(1903)东清铁路完工,沿线的森林被大量砍伐。日本侵略并吞并东三省之后,为了弥补本国资源匮乏,更是在东北大肆破坏砍伐,砍下来的木材被运回日本国内发展生产。

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大兴安北部和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地区现在依然是我国的关键林区。并且,这片区域因为森林覆盖,也导致了在这里生存的民族极具独特的文化色彩。今天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先祖,都是在这片区域上生活的,以狩猎为生的民族,“鄂温克”就是“在山林里生活的人们”的意思。

因为长期在深山老林生活,鄂温克族在常年累月中发展出了以桦树皮为原料制作生活用具的“桦树皮文化。”这种用具被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于生产上来说,居民们上山打猎、下河捕鱼、进林采果不用带上器皿,桦树皮可以被做成简易的锅碗、木桶代替用具。

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桦树皮工艺品

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在生活上,使用桦树皮制作的帽子、鞋子、箱子,甚至是席子、房子都以树皮包裹,桦树皮制品伴随着当地民族的日常吃穿用度,为使美观,还会在这些器具上纹上各种花纹、图案,极具民族色彩。

而“鄂伦春族”的意思则是“生活在山上的民族”,鄂伦春族的以狩猎为生,“捕鹿”是他们最重要的经济收入,和鄂温克族不一样的是,他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各种兽皮,在严寒的东北,兽皮制成的衣服鞋帽被褥,即有很好的保暖性,又获取方便。食物方面则以飞禽走兽和鱼类为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生态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资料取之不尽,真个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典范。

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茂盛的平原植被

在六七千年前,华北平原以南地区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原始森林。随着人类的出现,再加上黄河流域的气候、降水量合适;土壤质地松软松软;长期的植被覆盖又使土壤天然的肥沃,给早期的农耕社会提供了一片很好的田地。在这片区域生活的祖先们,利用这片天然沃土发展早期的农耕文明,耕地的肥沃保障粮食生产,粮食的生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一多,耕地需求就随之更大,人类和自然,慢慢的进入了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此消彼长,人类的良性循环,就会更快的加速森林的退化。

这是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们原始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刀耕火种的时代,人类和大自然的此消彼长最终会导致华中地区的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从华北平原开始,先是平原森林被不停地砍伐焚烧,平原开发完了,祖先们又把砍刀伸向了山地,山地植被也开始慢慢退化。

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山地森林

直到先秦时期,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还在一半以上,南方地区更是保持在90%的恐怖森林覆盖率,战国往后,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制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人类对天然植被的破坏速度愈发加快。

而这种自然生态的破坏,换来的是历史上农耕业的高度发展,从而带来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黄河中下游的植被面积仅剩下百分之三。

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南方丘陵特色"梯田"

自东晋到隋唐、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和平安定’加之水稻等作物的推广,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大量的百姓向南方涌入,给当地带来了高度的农业文明同时,也开始了被南方植被的破坏,从平原到丘陵,森林植被一步步的为人类生存空间做出让步。

中华“绿史”六千年,三大原始森林区,如何为人类文明做出让步

美丽的自然森林

到明清两朝,红薯玉米等农作物被引入中国普遍种植作为口粮,再加上两朝长期盛世,中国人口因此激增,最终,南方山地的植被也难逃被砍伐破坏的命运。随着时间推移,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这般模样。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开始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相信在几代人之后,被人类破坏了数千年的植被,会慢慢的重新回到我们脚下的土地。


我是@四十年前三十三,一个喜爱历史的小学生,关注我,我将为你带来更多的历史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鄂温克族   小兴安岭   华中地区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鄂伦春族   桦树   农耕   植被   原始森林   山地   中华   平原   人类文明   千年   人类   森林   区域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