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1979年3月26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经过中越两国反复磋商,双方决定于1979年5月21日至6月22日期间,在中国广西友谊关至越南同登公路零公里处,分五次交换战俘。

整个过程中,越军根据名单归还239名我军被俘人员,我军也要交还越方俘虏1638名

6月22日,最后一次交换战俘的仪式在大批外国记者、双方红十字会的见证下进行,我方将最后355个越南俘虏释放,越南也要释放我方最后56名被俘人员。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中越双方交换战俘

交换仪式正式开始后,双方以对等的方式进行互换战俘,即对方释放一名我方人员,我方也跟着释放一名对方人员,双方再等两边境栏杆抬起后,相向而行走回自家边境。虽然期间越方小动作频发,插曲不断,但整体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

谁知,在我方释放了最后一名越南战俘后,这名战俘即将走到边境线前时却突然停下,随即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当众朗读了起来。

这位名叫许开良的越南俘虏缓缓读完纸条上的内容,各方记者一片哗然,旋即抱着看戏的态度望向越方人员,在场的越南工作人员也脸色铁青,顿时尴尬的无地自容。

许开良的纸条上面说了什么?为什么会惹得越方人员气急败坏,他又为何会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呢?

事情要从头说起。


01

200亿养了个狼崽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参战国基本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但越南的战争远未结束,他们又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两次大规模战争,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逐步实现国家统一。

在这三十年内,我国在国内GDP仅千亿的情况下,无条件给予越南以粮食、石油、汽车、军备、基础建设等形式的大量援助,总价值超过200亿。可以说如果离开了中国的援助,越南绝不可能这么快的赶走法、美两国。

然而,“农夫与蛇”的故事又一次在现实中上演。

越南实现统一后开始夜郎自大,掉转矛头把我国当成头号敌人。其军队屡次在边境对我国无端挑衅,气焰嚣张。我国秉承大国风范所作出的的容忍不仅没有让越南有所收敛,甚至把我方当成软柿子,更加肆无忌惮。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场景1

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有这样一个画面:解放军战士们在越军据点里看到他们丢下的大米上印着“中国大米”,咬牙切齿地喊道:

“200个亿,养了个狼崽子!”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场景2

不管对方是恶狼还是毒蛇,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1979年2月17日,在越方一再挑起事端的情况下,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9个军29个步兵师,共计五十六万兵力以势如破竹之势横扫越南军队,占领了越南北部地区的二十多个重要城市,仅28天就宣布胜利撤军,凯旋回国。战争的速度让世界其他国家瞠目结舌。

尽管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用时不长,可战争规模却一点也不小。

战斗中,我军歼敌人数在十万以上,俘虏2173名,其中一部分战俘被就地释放,最终带回的战俘有1638人。但我方同样损失惨重,有8500多名解放军战士在战争中丧生,负伤人员也有25000多人,另有239人被敌军俘虏。另外,由于被俘期间有一名战士重伤去世,越方实际归还我方战俘238人。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这239人中,大多是在受伤昏迷、丧失行动能力之后被俘的。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解放军战士们心中,为国捐躯是一名军人的至高荣耀,在奔赴战场之前,他们就已经抱着悍不畏死的铁血精神;其次,越军毫无人性,对待俘虏的手段极其残忍。因此,解放军战士们在深陷重围时宁愿拉响“光荣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愿被俘。

加上我国“优待俘虏”的政策深入人心,导致越军在走投无路时往往会选择投降保命。

越南这头“白眼狼”占尽了我国各种便宜,又反过来将我们的援助打在我们自己身上,不仅给解放军战士们造成了巨大伤害,自己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02

交换战俘,双方反差巨大

战争结束后,归还战俘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1979年5月初,在国际红十字会的调节下,中越双方互相公示了战俘名单,随后双方达成协议:分批次交换战俘

5月21,首次交换战俘的仪式开始,可换俘仪式上中越两方的巨大反差,令在场的记者们啼笑皆非。

这还要从我国优待俘虏的政策说起。

毛主席曾在1947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提到这样一则纪律:

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俘虏兵,不许搜俘虏兵腰包。

这则训令后来还被编成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中唱道: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今仍然是人民解放军的统一纪律。在这个前提下,我国对战争俘虏都会采取优待政策,不仅会从人性化的角度保证俘虏们的自尊、人身安全,更会对俘虏们进行思想劝导,让他们打消恐惧心理。彰显我国的大国风范和宽大为怀的气度。

这在除了我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是很难做到的。

越南战俘在我国期间,受到的待遇比在自己国家还要好。我军不仅不会虐待、体罚越南战俘,还会尽量给他们更多的照顾。

比如生活方面,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定期为每一个战俘体检;给每个战俘一定的生活开销配额,让他们能购买一些日用品提升生活质量;并且,对战俘们的人身自由也没有过多的限制,甚至会经常为他们组织一些联欢活动。最后,他们的饮食规格也比我军战士高得多,当我军战士还在吃白菜粉条就白馒头的时候,他们却可以享受到肉蛋奶的均衡供应。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其他方面,我们还在战俘营中建立例如图书馆、放映室等文化场所,让战俘们闲暇时间可以充实精神;更加体贴的是,我们会为了战俘回国后能有个吃饭的手艺,对他们进行裁缝、木匠、五金等多种技能的培训。

战俘在被俘期间能享受到这种待遇,自然一个个的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比被俘之前的状态还好。

而越南则不同,在越南的战俘营里,他们的士兵对我军战士轻则拳打脚踢,缺吃少穿;重则在精神和肉体上施行非人道的折磨,还经常把我军战士拉到大街上游行。有些身负重伤行动不了的战士,他们就直接残忍杀害后丢弃在路边。

敌人的俘虏吃得白白胖胖,我军在战士们却衣衫褴褛,面色枯槁,像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一样,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大家相互搀扶着,排着长队等待交接。负责交换仪式的战士们看到这番场景,恨得咬牙切齿,在心里痛斥着对方的残忍,但因为仪式还在进行,大家只能保持稳重。


03

交换期间,越方丑态百出

6月22日,最后一次交换仪式开始后,我方人员发现对方在距离交换地点二十米左右的路上挂了两条横幅,前面一条内容是:

“欢迎在战斗中被敌人俘虏的兄弟姐妹回国”。

后面一条内容是:

“欢呼北部边界保卫战的辉煌胜利。”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交换战俘

越方颠倒黑白的功夫真不是盖得。这场自卫反击战的起因是越方屡次过界,三番五次地向我国发出挑衅,却被他们说成是“北部边界保卫战”。另外,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敌方二十多座重要城市后主动撤退,并不恋战,却被他们歪曲成自家的“辉煌胜利”,脸皮之厚,令人汗颜。

在交换俘虏过程中做出这样的事情,显然他们在继续挑衅,并没有太深的诚意。

面对这种情况,我方自然是不肯退让,也不能忍让。我军代表严肃指责了越方行为是“蓄意挑衅,以破坏交接工作”。要求对方撤除两条无理的标语,否则将会影响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越方人员当着在场的各国记者、红十字会成员的面厚颜无耻地狡辩说:“标语设置在越南的领土上,是自己的权利,中方无权干涉。”

见我方对他们的狡辩不为所动,越方耍起了小聪明:他们把标语取下,由横挂改为顺着公路的方向竖挂。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交换战俘

这种行为目的很明显,越南方面意在事后对内宣传的时候,让己方在民众面前更有“面子”,可是他们却在各国记者前丢了更大的脸面。

在原则问题面前,我方人员始终没有退让一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据理力争,越方才不情愿地把标语取下。

开始交换后,越方的小人姿态又暴露得一览无遗。

由于几十年来越南本土一直处在战火之中,导致他们的经济发展一塌糊涂。我军对俘虏又有优待,战俘回去的时候都衣冠整齐,背着背包。背包里装的是我军给分配的生活用品,包括衣服、肥皂、洗漱用具等。这些东西在物资稀缺的越南十分难得,战俘们不舍得丢,就在临走前全部打包,准备带回国内。

好好的交换被战俘们弄得像“搬家”一样,越方觉得很没面子,就让大家把背包丢掉,不许带回国内。可哪有人听?工作人员就强制取下战俘们的背包扔在地上,然而战俘们紧接着就会把背包捡起来。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越方人员恼羞成怒,把越南战俘身上穿的衣服扒下来,到处乱扔,又把他们的背包扔在地上踩了又踩。把一件严肃的事情搞成了过家家。场面非常滑稽,交接工作也再次陷入短暂的停滞。

再次重新开始后,有部分越方战俘和我军战士礼貌的道别,这又伤了越方工作人员的面子,他们没事找事的喊着“阅读名单的声音大一点,我们听不见!”“让中方工作人员撤到5米之后,让俘虏们自己走回来。”

记者、红十字会、我军战士们不再理会对方的无理取闹,对方见自讨没趣,只好冲越南战俘们喊道:“祖国就在前方,欢迎你们回家”“快回来吧,这里才是你们的祖国”,可依然没人理会他们。


04

战俘想留在中国,越方脸色铁青

交接工作一波三折,终于进行到了最后一位战俘,在场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可是这位战俘却没有像别人一样,只见他走到边境线的面前突然停下,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条,对着越方工作人员和在场的记者们读了起来。

“我叫许开良,今年38岁,是一个越南民兵,家住在……我知道河内政府正在实行法西斯统治,如果我返还越南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将不能得到保证。因此我拒绝遣返,要求继续留在中国!”

这名叫许开良的战俘,也许是害怕回越南后受到惩罚;也许是不满越南政府的政策;也有可能是被我国优待俘虏的宽大政策感化;更有可能是觉得在中国才能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公开拒绝了回国,选择留在中国!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许开良说完,现场气氛冷静得可怕,场面越来越尴尬。我军战士们表现平静,脸上看不出任何波动,但越方工人员脸色就难看了,他们之前所有的挑衅行为,都被许开良的发言打回原形,一个个的脸色铁青,说不出话来。

其实,1600多名俘虏中肯定有不少和许开良一样想法的人,但他们不像许开良一样敢想敢做。

据一位越南战俘回忆称,在战争之前,上级告诉他们如果被中国士兵俘虏了,是要被处死的。所以当解放军蒙住他的眼睛把他带走的时候,他心理非常恐惧,满脑子都是“完了,这下真的活不成了,要被中国士兵给枪毙了。”

可解放军不但没有处死他,更没有侮辱他,恐吓他,反而会教他们学一些文化知识。有部分被炮弹炸伤了眼睛的越南士兵生活无法自理,中国士兵们也会耐心搀扶照顾。就算他们自己祖国的战友对待伤兵,也没有中国士兵对待战俘这么体贴入微,中国军人把战俘当成亲人一样对待。

对越反击战后,中越双方交换俘虏,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在战俘营和中国军人相处之后,有越南战俘说:

“原来中国人是这么的友善,越南政府骗我们说中国人穷凶极恶,现在一看简直是鬼话连篇。”

被俘虏的这段时间也让他明白,越南官方凭空捏造中国人的“残忍”,完全是故意挑起他们对中国的仇恨。

我们对待越南战俘以礼相待,而越南对待我们的战俘却正好相反,以折磨、迫害、甚至杀害为主,怪不得《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副连长靳开来会说越南是喂不熟的“狼崽子”。

而我军战俘呢?他们在我军战士一句普通的“欢迎你回到祖国”的迎接下,重新踏上祖国大地,有的人撕掉身上的穿的越南衣服,有的激动的热泪盈眶,有的则忍不住亲吻祖国大地。和越方交接人员跳梁小丑的样子,越方俘虏依依不舍的样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面子从来都不是靠挑衅挣来的,这场曲折的战俘交换仪式像一面镜子,把越方丑陋的嘴脸照了出来。

而我国当时虽不像今天这么强大,却不失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大国风范,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风范、风度,是比坚船利炮更具威力的武器!


-END-

本文为@今晚读书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私信作者@今晚读书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越军   战俘   俘虏   越南   优待   铁青   我军   我方   战后   中国   解放军   纪律   脸色   仪式   战士   战争   人员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