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17年前,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室友相处不好,打牌时又被室友一句无心地嘲讽彻底激怒。趁宿舍只有自己和室友两人时,使用准备好的石工锤猛然砸向室友头部。

将室友害死之后,又在接下来的两天内连杀三人,随后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假身份证逃走。

此事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此后,只要有关室友矛盾的事件出现,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马加爵。

自卑、敏感、易怒、精神内耗、原生家庭影响——“马加爵”这个名字被赋予了很多不一样的的含义,至今还在警醒着很多家长、学生等团体。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然而,性格是个复杂的东西,过去的教训再深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类似马加爵的事件,还在发生。

2013年4月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就是又一个悲剧。

愚人节这天,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起床后,在宿舍饮水机接了杯水,喝完后不久出现干呕、发烧的现象,送医院治疗后发现是中毒所致。

由于检查不出黄洋中的是什么毒,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16天后,黄洋去世。

而下毒的不是别人,正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室友林森浩

令人遍体生寒的是,在黄洋中毒抢救的十几天里,林森浩明明可以坦白自己的错误救下黄洋的生命,可他却故意隐瞒,眼睁睁地看着黄洋失去生命。黄洋住院期间,林森浩甚至多次热心地和黄洋的父亲打招呼。

两位同学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导致林森浩如此憎恨黄洋呢?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左为黄洋,右为林森浩

了解过这个事件的人都知道,林森浩和马加爵的作案动机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因为自卑、玻璃心,受不了同学们的“讥讽”和“非议”,而他们眼里的“讥讽”,其实只是别人的无心之举罢了

林森浩和马加爵事件的原因基本雷同,事后却有着不小的出入——林森浩被捕后,竟然有177名复旦大学学生写下联名信,希望能给林森浩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联名信带来的反响不弱于林森浩投毒杀害室友。这177位同学又是基于什么理由,想保下林森浩这个恶魔呢?

您往下看。

01

别人家的孩子

林森浩出生于1986年,汕头人。虽然潮汕地区出了很多如雷贯耳的富商,可那和林森浩却没有一点关系。

林森浩的父母育有五个孩子,林森浩排行老二。农村出身的父母没有多少文化,父亲曾在服装厂上班,母亲连个工作都没有,经常拉着一辆板车在镇子附近的工厂里收废品。

在这种条件下,父母养活五个孩子,压力可想而知,林森浩的家庭非常贫困。

林森浩家在村里虽然穷,但名声很不错,这源于林森浩的“争气”。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林森浩知道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懂事早,学习刻苦认真,从小就是父母经常念叨的“别人家的孩子”

高考确实是穷人改变命运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式,高中毕业后,林森浩以78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成了全家人的希望。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林森浩的经历简直是穷人逆袭的典范——进入大学后,很多学子开始松懈,但林森浩深知对于自己来说一个翻身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更加刻苦的读书。

2010年,林森浩被学校保送至复旦大学读研,更加振奋人心的是他选择了不愁找工作的医学专业,只要再辛苦几年,就能踏入社会成为精英阶层。

然而林森浩也有苦恼,家庭的贫困让他很自卑,常因为敏感的性格和同学们格格不入。在初中高中阶段,还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掩盖自己的慌乱,到了人才济济的大学,这种强烈的反差心理,就很难通过外力去弥补了。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他的高中同学吴某曾评价他:

林待人真诚和善,但性格比较安静,很腼腆。

不过,他有时候有点古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

比较节俭,衣着也比较普通,不追求名牌。

他对同学、对朋友还是很好的,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帮助你。

从同学的评价来分析,林森浩明显能认识到自卑会给自己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并主动尝试克服心理压力,试图融入大家,但都失败了。

长期以来,林森浩在自卑克服自卑的夹缝里,陷入深深的精神内耗。


02

一样贫困,两种极端

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林森浩对学业依然不敢有丝毫松懈。学习期,他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级别的论文,作为第一作者的有五篇。同时,他还在学生会当副主席,在同学们的眼里,他简直是个有才学、有能力的学霸。

在复旦大学读研的第二年,林森浩的宿舍里来了一位新同学黄洋——就是他投毒害死的那个室友。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黄洋

黄洋和林森浩的家庭条件极其类似,也是个懂事上进的学霸级人物。

他比林森浩大一岁,四川人,四川的高考满分是750分,黄洋复读过一次,然后考取了690多分的好成绩,妥妥的学霸。

他的父亲曾在一家地方上的国企工作,下岗后找了个在中学当宿管的工作,收入不是很高。母亲则患有肝内胆管结石,不仅做不了重活,还要长期吃药。因为母亲的病情,家里欠了许多债务,黄洋有想过放弃学业,早点打工赚钱,在学校的某个助学仪式上,他曾发言说:

“学医的路太漫长,我曾想过放弃,最后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那一份坚持,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虽然两人家庭贫困的原因不一样,但一路披荆斩棘考入名校的历程确是差不多的。

黄洋和林森浩的性格是两个极端,他外向开朗,积极乐观。在读医学本科的五年里,分别到安徽颍上西藏墨脱参加过公益支教。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住进一个宿舍后,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二人在生活琐事上发生几次摩擦。林森浩和黄洋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林森浩家里姊妹众多,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导致他在自卑的同时还有点要强;而黄洋则是独生子,性格较为直爽,有时候说话难免有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时候。

比如,黄洋经常从家里带些吃的喝的到宿舍和大家分享,而节约惯了的林森浩则有点闲钱就会寄回家里。起了摩擦之后,黄洋就会奚落林森浩一番,虽然奚落的程度也不深,可这在一个敏感心理的人听来,无异于火山爆发。

又比如,宿舍四个人因为饮水机水费的问题争论过,林森浩一气之下不再交纳水费,也不再喝饮水机的水。

但在同学眼里看来,男生宿舍有点小摩擦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有很多男同学在大打出手之后能迅速和好,继续称兄道弟,但谁也没想到,小的摩擦居然会上升到投毒害人的地步


03

这种“愚人”,代价太大

2014年3月31号,室友们都在宿舍,黄洋眉飞色舞地和大家说,明天就是愚人节了,大家有没有什么整人的好点子。宿舍顿时围绕着“整人”展开讨论。恰好林森浩那几天因为读博的问题和导师有点分歧,心情不佳。

永远不要忽略一个老实人的内心,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有多大,不知道他钻的牛角尖有多深。

黄洋的夸夸其谈在林森浩眼里成了“洋洋得意、耀武扬威”,他心里产生了一种想整一整黄洋的想法。

林森浩记得,他两年前在中山医院实验室做实验时,曾对小白鼠用过一种叫N-二甲基亚硝胺的化学品,这种东西毒性很大,人一旦吸入、摄入一定剂量可直接致死,仅仅是皮肤接触,也有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林森浩对这东西的毒性非常了解,因为他发表过的论文,就有围绕着N-二甲基亚硝胺展开的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N-二甲基亚硝胺遇水可溶解他打算从实验室偷点出来,下到黄洋的水杯里

31号下午,他悄无声息地溜进实验室,成功拿到了N-二甲基亚硝胺并装在塑料袋里带回宿舍。回到宿舍后,本打算直接把N-二甲基亚硝胺放到黄洋的水杯里,但因为N-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直接倒在杯子里容易被看出,所以他改变了主意,把它倒在了饮水机里。

4月1早上,黄洋起床后和往常一样,拿起杯子接水喝,水一进嘴,他感觉水的味道不对劲,跑去卫生间反复的漱口也去不掉这种怪味道。他以为是饮水机坏了或脏了,就把剩下的水都倒掉,又把饮水机和水桶都清洗了一遍。过程被林森浩看在眼里,他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心里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很快,黄洋开始呕吐、发烧,同学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4月2号晚上,医生发现黄洋患上急性肝损伤。

黄洋住院后,林森浩还提着水果去“看望”过他。并且,林森浩刚好在中山医院超声科实习,他亲自为黄洋做B超检查,然后告诉黄洋:没有什么事。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黄洋的父亲黄国胜立马从老家赶往上海。刚到的那天因为时间匆忙,黄国胜在黄洋的宿舍住了一夜,黄国胜说:

“他问我‘找谁’,我说是黄洋的父亲,我先主动打招呼的。当晚没有聊其他的情况。”

见到黄洋的父亲匆忙来到上海,林森浩的内心有后悔过吗?

没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害怕。

黄洋在医院一天不如一天,林森浩作为世界上唯一知道黄洋发病原因的人,他明明可以说出实情救下黄洋,也救下自己,但他却一言不发,眼睁睁地看着大家为此事焦头烂额,甚至还若无其事的和黄洋的父亲共处一室,面不改色的和黄国胜寒暄。

黄国胜: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也多次碰到他,他完全有机会跟我说出真相。可是他没有,还经常向我打听黄洋的病情。


04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9号,黄洋的症状被医生证实是中毒,警方开始对黄洋的同学、老师逐一调查,发现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和动机,13号,林森浩被警方带走。

4月16日下午,足足中毒了十六天的黄洋去世了。

林森浩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很快,他被送上法庭,因犯故意杀人罪罪行过重,被法官判处死刑。林森浩声称:自己压根没想到黄洋会死,自己仅仅只是跟他开个玩笑。

可我想不明白,黄洋的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候,他怎么还在装作若无其事呢?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林森浩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传来后,大家深感意外。复旦大学有177名学生写了封《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连带一份《声明书》,寄给法院。在联名信中,学生们恳请法院给林森浩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同学们的理由也相当充分:

  1. 林森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坏人,他只是一时糊涂;
  2. 林森浩多次积极帮助学弟学妹们,同时对学习、科研也都十分认真负责;
  3. 汶川地震那年,林森浩在自己家庭贫困的情况下,还省吃俭用捐了八百块钱;
  4. 林森浩以后可以改过自新,照顾黄洋的父母。

我相信,大家看到这些理由都会觉得很不着调,你们的认为是对的,因为法院也这么认为。

林森浩的父亲林尊耀在外奔走,找到律师想帮林森浩提出上诉,对此,林森浩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

“尽快通知新的律师到看守所见面,如果他有新的观点,能够切实地帮到我,那么委托他也好。”

可见,林森浩对活下去有着很大的渴望。可早干嘛去了呢?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黄洋的父亲黄国胜表示,他对林尊耀没有什么怨恨,他主要怨恨的是林森浩,因为林森浩让他失去唯一的儿子之后,还说“这只是一个玩笑”,极大的侮辱了黄洋的人格,也看不到丝毫悔改的诚意。

最终,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意见:林森浩仅因日常琐事对被害人不满,就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蓄意杀死无辜被害人,裁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维持原判后,林森浩又写信说:

在我有限的日子里,我依然会流泪忏悔,尽力学习,锤炼自己,希望能安然面对那最后一刻。我希望将我的遗体捐赠给医院。

同时,他还给自己的家人们推荐了一本书——心灵控制术》,告诉他们要战胜自己的性格缺点,不能因敏感自卑自毁前程。从这里可以看出,林森浩确实知道自己性格有缺陷,但苦于挣扎不出来,令人唏嘘。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


04

写在最后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情欲——这是天主教教义中著名的“七宗罪”。

回顾一下马加爵和林森浩的两则悲剧,大家可以从七宗罪里找出哪几宗呢?

傲慢嫉妒暴怒!

令人唏嘘的是,两位当事人都不是天生的坏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或许有日积月累的怨气,但最直接的罪魁祸首还是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

这种性格缺陷大多数都来自儿时,来自原生家庭的不幸——或者是贫穷,或是离异,或是某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自卑敏感的性格缺陷会影响人的情绪调节能力,继而再影响人的处世能力。有这种性格的人如果调节不好,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差劲——情绪调节能力再反过来让人更加自卑敏感,这是个死循环。

复旦学霸对室友下毒,被判死刑后,177名师生却联名为他求情

如果不跳出这个怪圈,人将会陷入无休止的精神内耗,就算没有做出像林森浩这样的事,也会浪费大量的精力,把精力浪费在内耗上,做其他事的精力就没了,人也就慢慢废了。

为什么有很多喜欢抱怨的人,越抱怨越觉得自己不顺?就是这个原因。

回到文章主旨上,如果林森浩也能及时消化、调节自己的情绪,两个家庭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那么,怎么才能养成一颗大心脏,让自己不再敏感脆弱呢?@今晚读书提供两个实用方法。

第一,多出去走走,多看看世界。敏感性格大多因为眼界窄,多看看花花世界,多融入世俗,对修心养性有不错的帮助。

第二,多读书。如果你口袋里的钱,不足以支撑你出去看世界,那么一定要多读好书,书中一样有丰富的世界,一样有提升眼界的东西。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愿每个人都有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愿世界上再无敏感多疑的精神怪圈!


-END-

本文为@今晚读书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私信作者@今晚读书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室友   复旦大学   复旦   内耗   饮水机   死刑   师生   自卑   贫困   眼里   敏感   性格   家里   宿舍   父亲   父母   同学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