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儒家与道家思想对东方的影响(二)

让我们设想一下老子写《道德经》的情景:

镜头摇回了公元前484年深秋的一天,位于陕西宝鸡西南强秦重要关隘的散关来了一位过客,鹤发童颜,衣衫飘然,身下骑着一匹健壮的青牛,突出的额头下深藏着一双睿智的双眼,银白的长须在胸前随风撩起,似有仙风道骨,他就是想要出关的老子。

“干什么的?”泰国关隘守将尹喜将老子拦住盘问;

“人生过客”老子面无表情地坐在青牛上望着西方;

“有通行证吗?”尹喜追问;

“有”老子摇了摇头,轻轻地回答;

“拿来看看?”;

老子沉思良久,“那你准备纸笔吧”。

尹喜也许是闲得无聊,也许看出此人非同一般,于是上前接过老子手中的牛绳,扶老子下来,请向官邸。

《道德经》写成了,这哪里是出关的通行证,而是天地的通行证。

尹喜肯定想留下老子,但纷争的乱世又怎能留下老子?

于是,老子走了。

就像八仙中的张国老,倒骑着毛驴,似睡非睡,悠然西去。

多亏尹喜这个有心人,否则中华国族的文明建设不知又要落后多少年?

也多亏老子这位大哲最后改变了他一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点东西。

现在再找出《道德经》,其深奥的知识仍使我们受益无穷。

“道,可道,非常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上善若水”“道生人,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

现在的道德,看来已不是老子所说的道德了。

我比较喜欢的是老子的一个比喻:“天下柔莫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不知“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是不是也是老子说的?

但我最不同意的就是他的愚民政策,“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当然他的圣人的修行理论也与我们文化繁荣极不相符“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不管怎么说,他老人家对自然和世界的看法那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把中华民族引入了智慧的殿堂,使东方文化源远流长,增添耀眼光芒,可谓功盖万世。

现在不知还有几个读《道德经》的,恐怕有人也不知老子是谁了?

大街上几个二痞聚集在一起,攥着拳伸出母指,冲着自己的鼻子,“老子,老子”的称赞自己,可能连给人家当孙子的料都不够;

“儿子打老子----公事公办”,百姓眼里的“公事”竟也是父子关系;

而我说的老子,他的真名叫李名耳,字聃。

我不知他为什么西行?

是不是东行怕水?

为什么不带家眷?

他会上哪里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贵德   道德经   西行   言者不知   老子   儒家   宝鸡   愚民政策   谷神   孔子   鹤发童颜   关隘   知者   道家   万物   过客   通行证   思想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