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隐藏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哪些?

《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改当初扎着冲天鬏、身缠混天绫、手持乾坤圈、脚踏风火轮的传统形象,重新塑造成一个顶着烟熏妆,龇牙咧嘴小豁牙,手插裤子左右摇晃,感情敏感,自尊心强的破小孩。造型虽然发生了变化,性格也有所改变,还增加了很多喜剧元素,但很久不变的是中国文化。让我们一起输入密码,解开隐藏的传统文化。

《哪吒之魔童降世》隐藏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哪些?

一、道家阴阳相生。影片开始于一颗天地灵气孕育出的混元珠,与《道德经》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合,即道家的“太极分两仪”。道家的思想核心就是道,认为道是孕育一切,推动一切事务运行变化的原动力。元始天尊将混元珠炼化为灵珠和魔丸,灵珠象征着至善至美,魔丸象征至恶至丑。与《道德经》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的思想相一致。天地本不分善恶美丑,只是人类把一些品质赋予了善的定义,恶就相对产生。混元珠是天地所生,元始天尊却非要分出个善与恶,还给魔丸施了天雷咒,要惩恶扬善。

《哪吒之魔童降世》隐藏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哪些?

元始天尊让太乙真人将灵珠投胎于李靖的第三个儿子,这与《道德经》中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即道家推崇的无为而治相违背。因此申公豹捣乱,让魔丸和灵珠命运发生了逆转,魔丸降生在代表至善至美的李靖家,灵珠却降生到了代表邪恶的龙族,这也暗合了太极图的寓意,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哪吒之魔童降世》隐藏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哪些?

二、佛家众生平等。哪吒刚刚出生,就被扣上魔丸的帽子,被陈塘关百姓恐惧、排斥、歧视。只有小女孩心无偏见与哪吒一起踢毽子,这与佛教“尊重众生,不侵犯众生,不损害众生,进而要帮助众生,乃至度脱无限众生”的思想相一致。而哪吒面对小女孩被水妖劫持时也毫不犹豫出手相救,并未因百姓们的不公对待有任何迟疑。这也与佛教的“人人都应该以善业求善果、以善行求善报”相吻合。

《哪吒之魔童降世》隐藏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哪些?

三、儒家人性论。魔丸降生的哪吒与灵珠出生的敖丙,又与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相一致,春秋末年,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拉开了先秦儒家人性论讨论的序幕,后孟子、荀子研习孔子之说,进而构建了各自的人性论体系,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虽然荀子认为人本身是嗜欲的,随心所欲就会生出恶行,但只要将自己置于一个有利于控制自身欲望、改造人性的良好环境中,就能够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就如魔丸出生的哪吒,在父母呵护感化下与师父太乙真人的耐心教导下,担负起拯救陈塘关百姓的使命。虽然孟子认为人性固有善端,能够演变成现实的善,但如果被恶的环境熏陶,就无法发挥善端的作用,丧失向善的能力了。就如灵珠出生的敖丙,受龙族积怨的影响和申公豹的教唆,产生了杀人灭口、毁掉陈塘关的恶念。

《哪吒之魔童降世》隐藏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哪些?

四、传统命运观。哪吒对抗天雷劫,敖丙被哪吒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化,一同抵抗将全剧推向高潮,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燃爆全场。这句话与《西升经》中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龟甲文》中的“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论语》中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殊途同归,遥相呼应。体现了中华文化“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听天命,尽人事”“事在人为”的命运观。最终无论是哪吒还是敖丙,通过与命运的抗争,一个摆脱了魔丸的天命,一个挣脱了家族强加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成就了本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哪吒   荀子   道德经   孟子   儒家   人性论   孔子   元始   佛教   天尊   先秦   道家   传统文化   众生   命运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