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北纬30°上的神秘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就是三星堆古城遗址。近期,又展开了对三星堆的发掘工作,三星堆古城距今近五千年,是史前人类的创造、史前文明的遗址吗?还是外星人的杰作?亦或是《山海经》中记录的古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地方,去探寻背后的真相。

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的三星堆遗址,面积为12平方公里,截止目前,是整个西南地区发现到范围最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遗址。因此,三星堆也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现存的东、南、西城墙与月牙湾内城墙,昭示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属于中华文明的母体,所以三星堆也被称之为“长江文明之源”。

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三星堆以及平面图

三星堆古城中的一座“金字塔”与猎户座中的三颗大星排列布局相对应,与埃及金字塔有惊人的相似,三星雄古城按天象布局构造,有银河,有北极星。三星堆文明已拥有庞大的飞行器。三星堆出土了数量极为庞大的文物,为人熟知的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金像面具、金杖等,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人类第一次发现的文物。华夏大地上这片特殊的地区,究竟有什么秘密?

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金杖

轰动世界的“神堆”

三星堆遗址是一座由东、南、西三面古城墙以及北面河流围成的古城,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而城区面积达到4平方千米,3000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这座规模宏大的城池便矗立在成都平原上,其规模之大,国内乃至世界都十分罕见,据考察,这里是曾经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在狭义上而言,三星堆是一个特指,是为遗址内的三个土堆,北与隔着牧马河而状如新月的月牙湾遥遥相望,这也是“三星伴月”的由来。1929年春,当地农民挖掘水沟时发现400余件具有蜀地色彩的玉器、石器,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视。从30年代开始,一代代考古人对三星堆地区进行了发掘。到了1986年7月至9月,四川省考古队对该地区进行了发掘,在发掘的两个祭祀坑内,出土了黄金面具、金杖、青铜神树、铜纵目面具等震惊世界的文物,引发了无尽的不解。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这座史前文明的神秘色彩愈发浓厚。

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金面青铜人像

根据考古勘测发掘数据,三星堆遗址东、西、南三面均有土埂,呈梯形,墙基40余米,顶部20余米,墙高7~8米,是为古城墙,其东城墙长1800余米,南城墙长2100余米,西城墙由于被天水河冲毁,残余部分仅存800余米,北部为雁江,马牧河穿城而过。据测算,三星堆遗址总面积达到25平方千米,在其外围12千米范围内,发现了密集的古遗址群,凸显了三星堆其位于密集聚落中心的可能,依据古代对城的划分,以城墙为基础,墙内为城,是为中心地,墙外为郭,是为乡村,而三星堆城郭达到惊人的12千米,这在世界史前文明遗址中,是极为罕见的。

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青铜纵目人像

三星堆遗址究竟奇在何处,迷在何处?不论是三星堆本身,还是其出土的文物,都令人费解,因此,三星堆成为了与金字塔、玛雅文明齐名的古代遗址。

令人费解的“神堆”

三星堆遗址的神秘之一,便是那一片台地上依次排列的三座小山丘,那引发世界考古界地震的三星堆两个祭祀坑,便在三座小山丘旁。底下埋藏在什么秘密,似乎成为了吸引人们不断探索的原因。而作为地面最珍贵的三星堆也在人工取土,日晒雨淋之下,难以再现其辉煌。

这低矮的山丘,便是追溯三星堆史前文明的标志。如金字塔一般,它的存在隐藏着巨大的史前文明的信息,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而在三个土堆,是远古的祭台?还是王的墓地?亦或是天象台?由其名可窥见一二,“堆”在方言中,意为人工垒起来的土堆、石堆,如“坟堆”、“肥堆”、“沙堆”等,故而,三星堆可以理解为人工垒起来的三座土山。

中国上古典籍(山海经)中便有许多类似“堆”状垒积山的记载:

苦山之首,日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筋百神也。《中山经・中次七经》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海外西经》

经文中的“丘”、“山”、“台”、“坛”,还有许多,不胜枚举。这些均为“四方”,均为“帝俊”、“夏禹”、“轩辕”、“共工”这些远古帝王所构筑。

在另外的古文献中,夏有均台,股有鹿台,周有灵台,晋有九层台,楚有章华台,燕有黄金台,吴有姑苏台,秦始皇在山东修有琅琊台。

在成都平原上,也多次发现类似的“台”、“坛”。除三星堆之外,最为著名的则是羊子山遗址的发现。

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青铜神树

羊子山遗址中最有价值的不是铜器,也不是漆器,而是一个大土台,台高10余米,第二层长宽各103.6米,第三层长宽各31.6米,全用人工筑成,主体用纯净粘土夯实,每层土台边上都用土砖墙,墙厚6米。这些土砖规格统一,长0.65米,宽0.36米,厚0.10米,其中掺有草筋,垒砌时用白色细泥粘接。土砖总数在137万块以上。土台夯土总量估计在7万立方米以上。这是一个底面积超过足球场,台高可能达几层楼的巨大土台。其形制如《山海经》上所记:“成山,四方而一坛。”据专家考证,可以肯定是古蜀先民的大型祭台,或称祭坛。

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陶三足炊器

三星堆与羊子山颇有相似之处,只是三星堆的年代比羊子山更为古远,可能早到夏代便已形成了。令人感兴趣的是,成都羊子山土台的三级四方形制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雕像三层四方形基座的形制颇为致。这表明雕像是屹立于祭台的顶端的,也证明三星堆的原貌也是三级四方形制。不仅如此,成都羊子山土台的方向,测定为北偏西55°,而广汉三星堆遗址的2个“祭祀坑”的方向,同样也都是北偏西55°,我们可以推断,三星雄的方向也是北偏西55,如三颗星一样北偏西55°呈斜线排列,显然是与天上的星象相对应。

三星堆的崩毁也是因砖瓦厂取砖泥造成。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已难以看出四方三坛的雄伟。

1986年春,在四川省考古所组织下,联合四川大学历史系对三星堆遗址区进行了发掘,总发掘面积达到1325平方米,测算后估计其完整面积将超过3000平方米,其中文化层厚度达到了2.5米,根据地层堆积分为了16层,经过勘测,最早一层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的源头,需要在遗址中探寻,2.5米厚的文化层,共发掘出9座房屋遗址,灰坑101个,陶片达10万余块,还有5000余件的铜器、玉器、石器等。而在周边发掘中并没有发现历代的坟茔,那也就说明了三星堆存在是殿庙的可能。当然,我们尚未可知的是9座房屋遗址是否同属于一个层面,亦或是多个层面。若是属于后者,存在时间长达2000多年时间的三星堆,或许就是在旧神庙上不断兴建新的神庙。

史前文明三星堆(上)

青铜人像

无论羊子山还是三星堆,都是四方三坛的形制,即如金字塔形状。他们与埃及金字塔、玛雅金字塔有着相似之状。只是成都平原的金字塔是以夯土泥砖建造,而埃及和玛雅的金字塔是以石块所建造而已。近年有专家报告称埃及金字塔顶往往有神殿。在一座金字塔内,甚至有七座不同时期神殿的遗迹,这又与三星雄发掘的殿宇重叠相一致。

埃及文明、玛雅文明、两河文明的探索,不仅从已有的文物角度去探究,更是上升了一个层次,站在更为宽广的范围,从遗址布局到周边历史环境去寻求史前文明的痕迹。基于此,不少学者认为,在地球目前存在的文明之前,存在着多次文明,而三星堆所在的时代,已然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那么对其源头的探寻也便成为了考古热点。在如此背景之下的三星堆探索,无疑是引人深入的。那三星堆究竟有哪些神秘之地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三星   史前   广汉   玛雅   轩辕   祭台   埃及   形制   千米   青铜   遗址   金字塔   古城   文物   发现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