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成为下一个台积电?能否带动芯片国产化产业链迅速铺开

中芯国际重回 A 股,10 年最大的 IPO,一时间资本纷纷入局。对于不玩股票的人最关心的是中芯国际能否给以华为代表的国产厂商代工高制程的芯片,能否带动芯片国产化产业链的发展,最终彻底打破设计、制造层面的限制。

中芯国际成为下一个台积电?能否带动芯片国产化产业链迅速铺开

图片来源:西瓜视频。中芯国际展会现场

在此时刻想起了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这位耄耋老人告别中芯国际十来年了,在中国半导体市场上引领国产化设备、芯片的发展。而这次,资本大捧的中芯国际如无意外还是不能解华为之困,但是它的崛起绝非无用,他将带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中芯国际成为下一个台积电?能否带动芯片国产化产业链迅速铺开

图片来源:西瓜视频。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

· 中国"芯"短期缺设备,长期缺人才。

据西瓜视频陈述,和华为任正非一样,70 多岁的张汝京博士还在"创业",两人都扛起了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大旗,要说中国芯片的发展最缺什么?短期当然是光刻机以及周边材料。长期最缺的是人才。

这次中芯国际重回 A 股,有一个 很大的变化,大基金的介入,以及半导体行业内上下游制造商的参股,将为中国的芯片产业链带来纵向融合,进一步带动上下游发展。

去年 9 月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在《财富中国》里谈中国芯片如何崛起,现任芯恩集成电路董事长张汝京谈及为什么中国培育 20 多年半导体人才还不够,"国内一发展半导体,人才就常常从现有公司里挖角,高薪聘请。"张汝京说道,"这样就让我们培养的人才,一边在培养,一边在流失"。

芯片人才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奋斗,专业从事芯片制造和研发的不无挫败和压力,在薪资引领就业的背景下,跳槽成了提升自己的价值所在。如中芯国际的投资有保障,在光刻机设备已到位的情况下,势必培养一大批人才,而这些人才将是国产芯片的火种。

中芯国际成为下一个台积电?能否带动芯片国产化产业链迅速铺开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网站。光刻机双工件台样机


当前,我们的科研院所在光学、芯片以及新材料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才济济,产学研的结合,已经中芯国际的人才引流,越来越多的在外人才才能回来有一席之地。所以要说中芯国际崛起后最大的贡献是培养长期可持续的人才。

带动芯片应用材料和其他周边设备

张汝京博士曾经在谈到中国半导体材料现状时表示,国内光刻胶、特种化学品以及光掩膜版是缺少的。但国产硅片和特种气体发展得很好。国产的抛光液也已经达标了,中国化工实力是相当强的,湿式工艺用化学品也做得很好。韩国被日本卡脖子的氢氟酸中国很早就国产化了,日韩贸易战中韩国还将一些订单转到了中国。

但是半导体的统治还在 M 国手里:

以生产芯片的设备为例,全球三大巨头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Lam Research)和 ASML(阿斯麦尔),美国独占前两席,而且应用材料在除光刻机以外的几乎所有领域都领先,包括蚀刻、薄膜沉积等,而 ASML 截至目前,最大股东是资本国际集团,第二大股东为美国贝莱德集团,都是美国资本。在三星、英特尔、台积电不断减持 ASML 股份的同时,资本国际集团和贝莱德集团在不断买入。ASML 公司和大客户之间实现了"利益捆绑",每年生产的光刻机都优先提供给三家大客户,其中有一半都卖给了台积电,其余的被三星和英特尔买走。中芯国际曾在 2018 年向 ASML 订购了一台 EUV 光刻机,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今年刚到货。

中芯国际成为下一个台积电?能否带动芯片国产化产业链迅速铺开

图片来源:东芝官网。光刻机生产芯片原理。


更让人感觉恐怖的是,全球三大 EDA 软件(用于芯片设计软件)巨头铿腾、明导和新思,均为美国企业,全世界几乎所有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都离不开它们。

高端芯片方面,中兴事件暴露出来的众多短板,包括 ADC/DAC(数模转换)、FPGA、高速光通信接口等芯片,目前也都依赖美国厂商,包括德州仪器、赛灵思、亚德诺等。

不过可喜的是上海微电子在之前 90nm 的基础上,宣布在 2021 年至 2022 年交付国产第一台 28nm 的 immersion 式光刻机,虽然与当前主流的 7nm 芯片制备工艺还有大的差距,但也标志着国产光刻机的飞跃进步,在逐渐减少与荷兰 ASML 公司差距。

华卓精科打破了 ASML 的垄断,作为全球第二家掌握双工件台核心技术的公司,研制出了 2 种系列产品。一种面向干式光刻机,另一种面向浸没式光刻机,其中浸没式光刻机工作台 6000 万/台。作为唯一的供应商卖给上海微电子。

中芯国际成为下一个台积电?能否带动芯片国产化产业链迅速铺开

图片来源:网络。华卓参股方。

无论是上海微电子还是他的供应商华卓精科一方面需要供应商资源和国内上下游企业的合力,另一方面制造的设备、部件要能销售出去。无论如何中芯国际的崛起,必将带动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发展。

中芯国际能否成为下一个台积电?

熟悉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都知道张忠谋与张汝京,其间恩怨情仇颇多。张汝京成立的"世大"就在快要达到台积电产能之时,被大股东瞒着他卖给了台积电。他毅然辞职,来到上海张江,仅用了 13 个月,他就把中芯国际的厂房从一片稻田到工厂建起来。2000 年 8 月 24 日打桩,第二年 9 月 25 日投片试产,这在全世界半导体建厂历史中是用时最短纪录的创造者。

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到位,使得中芯国际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齐全的芯片制造企业,并以行业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第一梯队冲刺。历经风雨重回资本市场。这一次产业链控股是最大的亮点,这意味着伴随中芯国际的成长,一大批产业链企业将会借助便利疯狂生长。

中芯国际成为下一个台积电?能否带动芯片国产化产业链迅速铺开

图片来源:西瓜视频。台积电在中芯国际融资前

台积电最终在风雨飘摇里拿着华为的订单不知道是放是收,中芯国际的光刻机还是来源于阿斯麦尔,与台积电相比还有代差。但是围绕芯片制造的产业发展却会因为它有所改变,极大的丰富国内芯片上下游发展。

而中芯国际想成为下一个台积电的路必将是困难重重。这一点要向创始人张汝京学习,必须有:"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的决心。据西瓜视频创作人"小鹏同学吖"《台积电为何要打压中芯国际?台积电又是如何确保自己老大的地位?》的视频分析台积电之所以短短六年时间内就三次将中芯国际推到悬崖边。专利、技术、人才还是中芯国际要过的坎。

笔者是 LED 从业人员,想起了曾经 LED 芯片的设备 MOCVD,在国产化之前,巨头凭借垄断,每台设备卖 2000 万。等到国内厂商开始介入时,售价立刻暴跌至 600 万。数十个国产设备商,如今只剩下中微、中晟光电等少数几家。

华卓精科的双工件台目前只能卖给上海微电子,同样国产设备研发成功了,卖给谁?如何面对价格战?人才哪里来?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所以这只是开始。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西瓜视频创作人"小鹏同学吖":

台积电为何要打压中芯国际?台积电又是如何确保自己老大的地位?

涨知识,新技能,就上西瓜视频;想要了解更多芯片的发展与动向,在西瓜视频搜索"小鹏同学吖"

#中芯国际#



相关阅读:三星3纳米超越台积电,安徽定标全面光刻国产化打破“骗和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三星   双工   产业链   芯片   华为   光刻   美国   上海   半导体   中国   西瓜   来源   人才   设备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