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麓有个“红军洞”

地处梅花山麓的连城县莒溪镇陈地村垒口自然村有个石燕洞,洞口较窄,洞内宽敞,可容纳20多人歇息,这是当年红军游击革命据点,当地人们称之为“红军洞”。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陈地村人民积极支持中国工农红军开展革命斗争,在红军部队的领导下,先后建立起苏维埃政府、赤卫队、广大群众积极为红军送粮、送药、送情报,有效地保护红军革命队伍,为巩固发展红色政权,做出了重大贡献。

梅花山麓有个“红军洞”

那是1935年3月19日的黄昏,莒溪陈地村盂窟自然村的傅相荣家忽然来了十余人,这是谭震林率领部队匆匆来到。谭震林同志奉命与陈谭秋、邓子恢等率领二十师一个营500多人回师闽西领导根据地人民坚持革命斗争,部队在回师途中与国民党主力部队遭遇,经过激战冲出重围,部队化险为夷,十多位干部战士绕开敌人追击,转战到达莒溪陈地村。为了确保部队的安全,傅相荣和游击队长罗发开把部队连夜转移到垒口屋背山的石燕洞住下。

梅花山麓有个“红军洞”

石燕洞距离村庄300多米,山上竹林茂密,背后山高陡峭,地势险要,易退难攻,洞口下方处有通往上杭铁山、连城庙前、龙岩万安等地的一条古道,既隐蔽又进退方便,也有利于与村苏维埃政府联系的好地方。谭震林看后十分满意,决定在此暂住待机。在这期间,老接头户为红军送粮送生活用品送情报,村妇女会张绿妃负责煮好饭菜,用竹筒盛装着当作挑柴,上山送到石洞去。每天饭菜都是芋子、野菜、笋干,难得有鱼有肉,红军干部战士就是这样十分艰苦的生活。红军在这隐蔽的地方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一年多时间来谭震林经常化装成商人,有时到太平僚、池家山一带,有时到古田桂竹坪、梨岭一带,与闽西地下党联系。同时经常利用夜间下山活动,开展工作,时间久了大家都叫他“老谭”。

梅花山麓有个“红军洞”

1936年8月中旬,根据上级指示,黄治平带领的6名短枪队员从陈地垒口出发,应约到龙岗周鉴怀部购买一批枪支,充实游击队装备,结果被周鉴怀出卖,短枪队在与国民党保安团围捕的激战中,全体指战员都牺牲。黄治平这支游击队不幸遇害后,敌人闻知谭震林仍住在垒口,连城县保安队便与铁山罗地土匪勾结一起,偷袭我垒口“红军洞”游击据点,幸好我方早有察觉,当天晚上由陈地赤卫队罗其昌、罗春程等人带路,撤离“红军洞”。

梅花山麓有个“红军洞”

部队翻山越岭经过七千岭顶,狗子脑等高山,夜行80多里山路,转移到古田桂竹坪,后到长汀四都与邓子恢部队会合。从此,闽西人民在谭震林等同志的领导下,展开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连城县   中国工农红军   上杭   革命战争   苏维埃   古田   红军   桂竹   赤卫队   短枪   自然村   山麓   据点   游击队   洞口   梅花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