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二)、明代已婚妇女䯼髻头面及万贵妃母王氏的豪华簪饰


明代除内外命妇戴标识身份等级的翟冠外,还有一种䯼髻,即以金银丝或马鬃、头发、篾丝等材料编成,外覆皂色纱,罩于头顶发髻上的网帽。其上再插各种簪钗,称“头面”。明代已婚妇女无论身份贵贱,多戴之,故偶见风俗不同者,以为怪事。“妇人戴䯼髻,天下同然。独福州兴化,既嫁仍如未嫁处子,绝不戴䯼髻。有则亦为簪首饰之具,见舅姑之后,既藏去矣。”[34]此制古已有之,《周礼完解》卷2:“追冠名夏冠,曰牟追,一作母追。撮小之状,故妇人冠以名,即今䯼髻。”[35]万历时松江华亭人范濂在《云间据目抄》中,记载了戴在䯼髻上不同位置簪饰的名称。“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员褊,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两边用捧鬓,后用满冠倒插。”[36]就是说,䯼髻顶部用“宝花”簪,称“挑心”;两边用“捧鬓”,亦称“掩鬓”,其簪顶作带尾祥云状或团花形。万历时松江人王圻在《三才图会》中有掩鬓插图(图11),记为“两博鬓”,文字解释“两博鬓,即今之掩鬓。”[37]倒插其后的“满冠”,往往是整副头面中最大的那件,《三才图会》中配图(图12),并作解释:“若满冠,不过以首饰副满于冠上,故有是名耳” [38]。簪顶造型状如笔山,中间高耸,两边逐渐降低,还有呈三角形者。为使满冠服帖地插在䯼髻后下方,皆有向后弯曲的弧度,用长簪脚插入䯼髻。万历时人顾起元《客座赘语》卷9:“留都妇女衣饰,在三十年前,犹十余年一变。迩年以来,不及二三岁,而首髻之大小高低,衣袂之宽狭修短,花钿之样式,渲染之颜色,鬓发之饰,履綦之工,无不变易。”[39]䯼髻受流行时尚影响,有高耸、扁圆之分,为搭配䯼髻的式样变化,满冠也有宽窄、高矮之别。据目前所见的考古实物资料来看,每副头面中笔山形的满冠仅有一件,且只插在䯼髻后下方。王店李家坟明李湘正妻墓出土的鎏金银䯼髻,现藏嘉兴博物馆,是展示䯼髻上各种簪饰插戴位置的标准器。正面(图13)下方是一弯嵌宝石钿儿,正中卷草牡丹纹分心,两侧分别是一对掩鬓,一对啄针儿、一对小花簪,顶部为宝花形挑心,背面是嵌宝石花卉纹满冠(图14)。在万贵妃母王氏墓中,有一件金累丝镶宝石梵文满冠(图15),通长11.5厘米,宽4.9厘米,重84.5克。采用捶揲、累丝、镶嵌、焊接等工艺制成。以“堆灰”技法做出立体中空的卷草纹,即先把炭研磨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黏液调和做成灰模塑形,然后再在上面累丝,用焊药焊接后,置火中把里面的灰模烧掉。正中为仰俯莲台座托梵文字,顶部镶一颗红宝石,底部台座镶红、蓝宝石和绿松石。由上可知,这件满冠是王氏戴䯼髻时插在后下方的簪饰。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1《三才图会》中掩鬓插图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2《三才图会》中满冠插图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3 明万历银鎏金䯼髻及头面组合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4 明万历银鎏金䯼髻及头面组合背面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5 万贵妃母王氏墓中累丝嵌宝石梵字金簪


万氏笃信佛教,曾热衷求佛祈子。“成化丙戌生皇子一人,上为遣内官诣山川、寺观挂袍行香,以祈阴佑,因封贵妃”。[40]受她和宪宗影响,宫人䯼髻上开始流行佛教题材簪饰,常见梵文、佛像、观音像等。《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很多宫人上穿短袄,下穿马面裙,所戴䯼髻正中插梵文金簪(图16)。关于此簪称谓,见《金瓶梅》第二十回:“李瓶儿……又拿出一顶金丝䯼髻,重九两。因问西门庆:‘上房他大娘众人,有这䯼髻没有?’西门庆道:‘他们银丝䯼髻倒有两三顶,只没编这这䯼髻。’妇人道:‘我不好带出来的。你替我拿到银匠家毁了,……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41]可知䯼髻正中所插之簪,名“分心”。兰州白衣寺多子塔中,出土一件肃王妃熊氏布施的金累丝嵌宝石镶白玉送子观音满池娇分心(图17),高6.5厘米,重57.5克,现藏兰州市博物馆。中央为白玉送子观音像,下托金累丝三重莲瓣台座,观音像周身围绕金累丝池塘小景。阴刻三行铭文:“肃藩王妃熊氏施,崇祯伍年捌月初十日,伴读姚进兼装”。元代画家柯九思《宫词》云:“内园张盖三宫宴,细乐喧阗赏牡丹。鸳鸯翡翠戏兰苕,小景林塘笔细描。御服盘龙翻旧样,彩丝绣出满池娇。”自注:“天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42],此簪恰与《金瓶梅》中这一描述相符。䯼髻上插佛教题材分心的风尚很快传至宫外,梵文者如常熟虞山正德时期温州知府陆润之妻墓中的嵌宝石梵文金分心(图18),高9.8厘米、宽6.8厘米,总重20.6克。通体黄金制成,梵文字,运用捶揲、累丝、镶嵌等技法,以0.4厘米厚的金片和金丝焊接而成。梵文顶部镶1颗绿松石,底部对称镶5颗宝石,中间为绿松石,两侧为红、蓝宝石。武进市博物馆藏明代梵文金分心(图19),梵文金片上錾刻篦点式忍冬纹,文字下以累丝、焊接工艺连接五祥云台座,其后是银质簪脚。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6 《明宪宗行乐图》中插梵文分心的宫人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7 明金累丝嵌宝石镶白玉送子观音满池娇分心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8 常熟虞山明墓中嵌宝石梵文金分心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19 武进市博物馆藏明代梵文金分心


万贵妃母王氏墓中镶宝石莲座梵文金分心(图20),通长12.5厘米,托宽9.6厘米,重102.6克。采用捶揲、錾刻、镶嵌、焊接等工艺制成。镂空仰俯莲台座托梵文,上方尚存两颗珍珠,余处(缺一宝石)皆镶红宝石,台座以红蓝宝石间隔镶嵌。由上可知无论宫中民间,多数女性所戴梵文分心以金或金镶少量小粒宝石为主,而万贵妃母所用则以大颗红、蓝宝石豪镶,这也是万氏家族消耗国家财力的一个缩影。佛菩萨像分心见于武进市明代家族墓出土的两副䯼髻头面上,一号墓主王洛妻盛氏高耸型䯼髻(图21),直径12.7厘米、高13.5厘米。银丝编出长方形孔网罩帽,上覆黑绉纱。正中分心为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双手合十的金观世音菩萨像,观音身后有金轮头光。左边善财童子正面侍立,其上有宝瓶,右边龙女侧身侍立。顶部为宝花形挑心,其下环绕10朵小金花,上为18片金葵花瓣。花芯以包镶和爪镶两种技法嵌入一颗较大的铁线原矿松石。满冠位于䯼髻后下方,与菩萨像分心相对(图22)。二号墓主王昶继配徐氏孺人圆扁型䯼髻(图23),直径10.3厘米、高5.6厘米。银丝编织,上覆黑绉。正中分心是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上的金佛像,佛陀身穿大衣,双手合十。顶部挑心是一朵盛开的大葵花,三重花瓣下环绕着四只蜜蜂,每只蜜蜂间以小葵花相隔。下方弧形带状金钿儿由11朵梅花组成,花蕊内缀珍珠,腐蚀剥落严重。背面是几乎占满䯼髻后部的云龙纹金满冠(图24),从侧面图(图25)亦可看出,与金佛像分心相对的笔山形簪饰,在全副头面中仅有一件,且只称作“满冠”。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20 明成化嵌宝石莲瓣纹梵文金簪 金镶宝梵文挑心 万贵墓出土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21 盛氏䯼髻正面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22 盛氏䯼髻侧面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23 徐氏䯼髻正面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24 徐氏䯼髻背面云龙纹金满冠


论成化时期万贵妃母族势力——以万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中心中篇

图25 徐氏䯼髻侧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贵妃   山形   梵文   银丝   祥云   送子观音   台座   成化   莲台   头面   佛教   鎏金   出土文物   蓝宝石   明代   妇人   背面   势力   时期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