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海上丝路与佛教传播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话说世界系列:海上丝路与佛教传播

摘自2020年陆续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不惧风浪三丈高

只为三藏万里传

话说世界系列:海上丝路与佛教传播

婆罗浮屠来自梵语"Vihara Buddha Ur",意为“山顶的佛寺”,它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约建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远航的智慧巨轮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由于海路凶险,仅被视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 而隋唐时期西域战火不断,一方面陆上丝绸之路时常受到影响无法畅通,另一方面造船与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进入繁盛时期,并有替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之趋势。 它以广州为起点,经南海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波斯湾、红海,远达非洲大陆,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从世界佛教传播史来看,海上丝路对佛教传播发挥的作用并不亚于著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海上通道,早在公元前,中国就已有丝绸的海路输出,后来发展到唐代,不仅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中国商品也随着商船出口到世界各地,促成了历史上各国间积极交流的繁荣景象。

名的陆上丝绸之路。以我国为例,自汉魏佛教初传到南北朝时期,就陆续有天竺名僧由海路前来传教。唐代以后,由于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中国僧人乘船出海取经、弘法的人数明显增加,根据僧人义净的记载,已达到出国取经弘法人数的半数以上。

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外僧人能够交流往来,有效地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同时,借助海上丝路而抵达汉地的佛教经典也是中国佛教繁荣兴盛的关键促因。这些经典大多是来自印度的梵文或巴利文原本,其中也包括南传上座部经典,这使中国虽仍以大乘佛教为主,但也兼容并包,形成开放、宽容的佛教文化氛围。

海上丝路带来的佛教交流是多向的,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佛教交流更加频繁、通畅,大受裨益的除了中国之外,更有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诸多国家。海上丝路为亚洲各国带来了高僧与圣典,促进了佛法多元化的传承,并使其在历史的画卷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话说世界系列:海上丝路与佛教传播

印度尼西亚的一座佛寺中有这样一幅女观音浮雕,她头戴佛冠,身披珠宝飘带,手持莲花,身体轻盈好似漂浮在云上,作向右上方起身状,神情安详。

海上的僧来僧往

古代为了佛教事业而乘船远航的僧人,成为海上丝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不畏艰险,九死一生,用平凡的血肉之躯与过人的坚强毅力为佛法的传承奉献终生、至死不渝。如来华传法的真谛、菩提达摩;到天竺求法的法显、义净等。

真谛(公元499年—569年)是天竺精通大乘的僧人,南北朝梁武帝时携带大量的梵文经典(二百四十夹)经海路于公元548年来到梁代都城建康(今南京),受到朝廷热情欢迎,然而时运不济,不久就发生了“侯景之乱”。此后真谛被迫辗转多地,连年颠沛流离,尽管如此,他仍坚持一边译经,一边讲法。真谛之学经其弟子弘传,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摄论学派。

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传说他听从师父般若多罗的建议,乘船来到中国传法,这时的达摩已有一百五十岁。达摩所传禅宗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几代祖师大力弘扬,终于一花开五叶,一度成为中国佛教中最盛的宗派。

话说世界系列:海上丝路与佛教传播

菩提达摩(Bodhidharma)是南北朝禅僧,南天竺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达摩曾遵照师嘱,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他传授禅法,讲《楞伽经》,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义净西行求法亦取道海路,他从广东出发,经室利弗逝(今苏门答腊巴邻旁)至印度,在拜访诸多佛教圣迹之后,住那烂陀寺修学十年。义净共游历三十余国,带回梵本经论约四百部。回国后译出大量经典,与真谛、鸠摩罗什、玄奘共称四大译经家。其著作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使中国对天竺的了解更深了一步。

法显的年代较早,他由陆路历尽艰辛到达天竺,于七十七岁的高龄乘船经南洋回国,几经生死,还险些被商人们扔下船,对这千难万险的旅程,法显不禁感叹:“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在航海技术不那么发达的古代,最珍贵的承载,不再是大船上的百余部经典,而是高僧们胸中永存的那普度众生的悲悯与不惜身命的决心。

小专题:“弘仁茶风”

如今日本茶道风靡世界,而原先的日本人却并无饮茶的习惯。唐朝时期,得益于海上丝路的迅速发展,大批日本使节前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的种子与饮茶的方法就这样传播到了日本。喜爱唐文化的嵯峨天皇(年号弘仁)就非常爱好喝茶,在他的影响下,日本贵族便兴起了品茶的风潮,被后人称为“弘仁茶风”。

话说世界系列:海上丝路与佛教传播

《话说世界》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著名世界史专业教授和研究员组成编委会,由世界史专业教授和博士为主组成创作队伍。《话说世界》共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内容囊括了从史前至2018年的世界历史。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

内容简介

宗教时代 》(待出)是《话说世界》第5卷,讲述了中世纪时期宗教,这一时期诞生了伊斯兰教,穆斯林军队一度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帝国;天主教强劲地传播并成为欧洲的主导者;佛教在亚洲广泛传播。这是各种宗教与文化交互冲击激荡的时代,也是旧的宗教凋零,新的宗教绽放的时代。

【主编简介】

颜玉强,南京大学历史系1989届英国史硕士。毕业后在人民出版社担任编辑。1995年,与出版界前辈共同创立北京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总编。2015年至今为独立图书策划人。代表性的策划并主编有《西方哲学画廊》(7册,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外文明同时空》(6卷,入围第11届上海图书奖,获得首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再现世界历史》(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再现世界地理》(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再现中国地理》(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 著作:《戊戌变法》(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五四运动》(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海上人事》(鹭江出版社)、《青田人在荷兰》(中国华侨出版社)、《安徽人文地理》和《安徽城市地理》(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等。译著:《牛津英国史》(合译,商务印书馆)、《里根自传》(合译,东方出版社)。

作者介绍

胡伟达,河北省燕山大学中文本科毕业,中级政工师。长年醉心于对新疆和中亚及西亚历史文化研究。出版作品有《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文化》等。

张丽霞,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硕博研究方向:基督教。发表论文:《建国前夕的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抗战前期的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等。

徐俊,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神学研究专业,论文《启示录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张宇心,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专业佛教哲学方向硕士,论文有《慧远法身观的思想渊源探析》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佛教   求法   丝路   达摩   大乘   人民出版社   海上   天竺   海路   丝绸之路   僧人   台湾   日本   中国   出版社   系列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