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克勤:明式家具极简小史(上)——从一张官帽椅说起

明式家具极简小史(上)


——从一张官帽椅说起

严克勤

严克勤:明式家具极简小史(上)——从一张官帽椅说起

严克勤,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江苏国画院,和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举办过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尼斯亚洲博物馆、江苏画院、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等机构收藏。并出版了多部画册和专著。




严克勤:明式家具极简小史(上)——从一张官帽椅说起


话说明式家具先从官帽椅讲起吧。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的演绎紧凑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居文化,所谓坐有坐相,坐如钟,沉稳端正的坐姿就是表明了人的文化与身份。


上海博物馆展有明代潘允徵墓出的家具明器。潘允徴,明嘉靖至万历时人,历任光禄寺掌醢监事,从八品。其墓1960年8月在上海肇嘉浜路发掘出土。墓中随葬了一批木雕俑和一套珍贵的家具模型,为榉木制作的明式家具造型,品类较多,其中有一对高背南官帽椅尤其典型。


苏州博物馆曾经展出明代王锡爵夫妇墓的出土文物,有一整套的明代家具(陪葬小型家具)。其中一张四出头官帽椅尤其吸人眼球,其尺寸之大,形制之规整,用工之考究,充分反映了墓主人的显赫身份与地位。


王锡爵(1534~1614)字元驭,号荆石,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十二年至十八年(1584~1600)任文渊阁大学士;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至二十二年五月(1593~1594)任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任职时间前后共5年多。卒后,赠太保,谥文肃,赐葬,敕建专祠。


严克勤:明式家具极简小史(上)——从一张官帽椅说起


所谓官帽椅是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官帽椅的形制早在宋代就已经基本定型。


日前笔者塞外行,有机会在河北的张家口、蔚州、宣化和山西的大同等古代国诸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参观考察,大开眼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辽代壁画墓群位于宣化城西下八里村北(当时发现的彩色壁画艺术水准和历史价值之高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列入1993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次能有机会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朋友陪同下来到辽墓遗址实地考察,进入一号墓也就是辽代张世卿的墓室观看,其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壁画内容基本上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非常生动有趣。


随后,我在宣化博物馆看到的其他墓主如张匡正墓室的壁画中的《茶道图》、《弹唱图》等所展现的条案、方桌、靠背椅等基本一致,几乎与宋代家具在形制上没有太大差别。


接着,又到大同考察,在大同市博物馆看到了辽代出土的家具陪葬品模型,如金代大同阎德源墓出土的家具陪葬品,其形制结构已与当时的南宋家具基本相近。从宣化到大同,不难发现由于古代的宣化、大同都属代地,故两地发现的辽金古墓出土文物古迹在家具陪葬品上所反映出来情况一脉相承。


北京匡时春拍的一幅宋人《大慧宗杲自赞像》引起业界的关注。这是当下书画流通市场上仅有的一件禅师自赞像,一般国内外博物馆藏的同类画都是他人提的赞语。年代到北宋未南宋初,代表着整个南宋禅宗肖像绘画的极高艺术水准。尤其令人惊叹的是禅师的座椅与明代四出头官帽椅相似,其款式和制作水准相当不错。



可见,成隋唐以后,特别到了宋辽金时期,高型家具已经普及到一般家庭,如高足床、高足椅、凳等家具,人们逐渐从席地而坐转向了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到了元代高足家具得到充分发展,明代家具则达到成熟和完美的鼎盛时期了!


严克勤:明式家具极简小史(上)——从一张官帽椅说起


不难发现,我们从古墓遗存到古籍插图、古装戏剧都可以中知道宋代椅子基造型,犹如宋代的官帽后高前低的形制,从侧面看官帽椅的样子非常相似。



1989年在宣化下八里村发掘的辽墓和金墓中都有木家具出土,在第3号墓(金墓)中,棺床前放有木桌,在桌的两侧各放一木椅,桌上摆列瓷、漆等质料的饮食用具,此外还有木盆架、衣架、镜架等物。木桌长98厘米、宽60厘米、高40厘米。木椅足残,连靠背残高80厘米,椅面边长44厘米。(杨泓著《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



可见官帽椅的结构款式基本定型,其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而且多用一块整版制成,称之为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椅背有使用一整版做成S形,也有采用边框镶板做法,雕有图案,美观大方。


官帽椅主要由座面、扶手、搭脑与靠背板组成,当人坐在官帽椅上时,重量从腿部和足部转移到臀部和股部,同时重量也分布到臂部和头部。从正侧面看,官帽椅的搭脑与靠背板组成S型,与人体的脊椎曲线基本相同,搭脑对应颈椎,靠背板则对应胸椎与腰椎,而且搭脑顶端的弧面也与头部的枕骨对应。当人体坐下且人的骨盆与脊椎失去直立状态时,头部的重力可通过颈椎与枕骨分散到搭脑上,胸椎与腰椎也能依托于靠背板的曲面而得到放松。


官帽椅的这一绝妙设计反映了人类肢体的形态特征,也体现了如此坐姿的舒适与健康。


官帽椅因有出头和不出头之分,不出头的官帽椅被称为南官帽椅,它在南方使用的比较普遍,南方的工匠又称之为文椅。在文椅中又有一种靠背较高的被称为高背文椅。造型特点主要是在椅背立柱与搭头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多为花梨木制作,而且大多用圆材,给人以圆浑、优美的感觉。


明王圻《三才图会》中附有图饰的幞头(图上)。幞头有展脚、交角之分,但不问哪一种,都是前低后高,显然分成两部。倘拿所谓官帽椅和它相比,尤其是从椅子的侧面来看,那么扶手略如帽子的前部,椅背略如帽子的后部,二者有几分相似。也有人认为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像官帽的展脚(俗称纱帽翅)。


另外,还一些说法,明式家具中的官帽椅受宋代官帽的造型的影响,其文化内涵自然也是和宋朝的官场南北文化有很大关系的。所谓四出头官帽椅,谐音为仕出头;所谓南官帽椅,谐音为难出头



严克勤:明式家具极简小史(上)——从一张官帽椅说起


在古代北方历来是华夏政治文化的中心,南方多为流放贬谪之地,被贬斥于此的官员很难起复,或客死异乡。如苏轼被贬而流放黄州,生活非常艰苦,虽躬耕东坡,实际帮助不大,所幸居家向来俭朴,也经得起清贫之景况,但仕途迷茫,只能与朋友以酒消愁罢了。


但在南方地区此类形制的四出头椅子都不出头,谐音难出头,又称为南官帽椅;又因四出头仕出头谐音,因此就用了四出头形制,称为四出头官帽椅。其实,也有人认为南官帽椅相较于四出头官帽椅,更加含蓄内敛,不事张扬,烟袋锅藏锋于圆润处,搭脑蜿蜒蔸转内蕴傲骨。


含而不露传递着江南文人含蓄不张扬的审美取向。它内敛而舒畅,无处不圆润通达;它简约却华美,将人文情怀与自然韵律完美结合;它秀美却不艳俗,灵动而不失稳健;它如谦谦君子,温和的外表下文人所暗含铮铮傲骨!


不论是难出头,还是仕出头”,并没有可靠的真凭实据,仅仅是坊间一种传说而已。


(注:文章未完待续,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宣化   辽代   高足   家具   形制   背板   椅背   立柱   谐音   宋代   明代   壁画   博物馆   造型   文化   严克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