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最近跟不少企业的人交流,几乎都会听到差不多的一句话:感觉今年过的好充实,都还没停下来缓口气的工夫就已经到了年底。

从往年的节奏来说,10月下旬的南京展过后整个电动车行业的节奏就会降下来,打了大半年仗的电动车企业做做内部总结和明年规划、开开年会论功行赏,跟各自对门其他品牌商家勾心斗角抢顾客的经销商们也因为冬季客流量的减少而迎来小憩。而作为媒体平台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南京展过后,企业的动作变少导致要到处找素材,一些在旺季“百试百灵”的话题也习惯性的迎来流量下跌。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但2020年则非常不同,在连续不断的加班和高压忙碌中走到年底的人实在太多,仅从元旦前的最后10天时间来看,就有接近10场比较具有规模的企业会议、落地活动在冒着疫情反扑的风险召开,据说也有数家企业甚至也规划了1月份的活动(但由于疫情原因相继取消),也从侧面凸显出整个行业的焦灼心态。

有业内人士说的很有道理,对企业和经销商来说,今年的电动车行业既没有淡季,也没有旺季,因为全年都在淡季思维驱动下的旺季战斗中。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不进则退,此消彼长,你死我生。

那么,在一片战斗中走向尾声的2020年里,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报告?

第一个话题,自然绕不开价格战,对头部企业而言是降维打击,但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则是向死而生。

价格战这把武器,几乎伴随着电动车行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巨大的市场刚需和新国标落地前超低的门槛滋生了“低价走量”的市场温床,配以产品端毫无底线的降配抄袭,成就了一批名噪一时的“性价比”品牌。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但到了新国标后市场,尤其是2020年叠加了后疫情市场效应后,价格战的尖刀开始调转方向,成为头部品牌趁势出击挤压市场、精准降维打击的王牌。比起新国标前只是粗暴降配降价的价格策略,由头部品牌主导的价格战完全是正规军打法,有策略、有规模、有纵深,向上联动配套产业链,向下统筹全国数以万计渠道终端,让单兵作战被动应对的绝大多数企业几乎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几乎是瞬间就将产业的“二八进程”提升了一大截。

有个很鲜明的案例,就是无锡部分电动车企业的老板,在八九月份纷纷成为了部分头部品牌营销团队的成员。所以倒闭企业的数量,其实远比友媒们报道的要多。

而从年前各大头部品牌的动作来看,明年的战斗激烈程度会空前激烈。由此也就可以引出第二个关键词:天量目标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有好事者将11月份以来各大品牌的2021年销量目标罗列了一下,多的1600万台,少的150万台,以及各种“不太好意思”直接喊数字的品牌,林林总总加起来有6000多万台的销量目标,是2020年电动车产销量的接近一倍,也比业界预估的2021年5000万台行业销量总和高出不少。

首先还是强化一个核心观点,喊出来的目标并不等于一定会按照既定计划实现,就跟那句“有人strong,有人是虚胖”一个道理,输人不输阵,竞品既然喊了目标,我方不表个态面子上过不去,也容易影响渠道信心,最终导致了各种五花八门的销量目标现身江湖,究竟谁更虚大家心里都有数。

值得注意的是,当电动车行业的杂小品牌和中型品牌在2020年被大量淘汰出局后,2021年的电动车行业将会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头部阵营之间同级别的厮杀,由于大家都是家底浑厚、武器百出,因此这场厮杀可能会成为行业史上最壮观的角斗,很难有人轻言完胜或者完败,但也不排除个别品牌因为摊子铺得过大导致资金链断裂猝死的情况,甚至存在着出现“惊天并购”或者部分知名企业丧失独立品牌属性沦为他人加工厂的可能,瞬间改变行业格局。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为何明年会成为决斗?原因无他,新国标超级换购潮将在明年四季度开始全面爆发,大家都想吃到更大的蛋糕,在此之前自然要把更多的份额抢到自己手里。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册的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仍有400家左右,但明年今日还会剩下多少就不好说了。

围绕着决战终章的开启,各大企业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启。产品向各种爆款迭出,品牌向数以亿计的顶级资源抢占,浪姐2、哥哥等顶级IP在电动车行业都找到了买家,但这两年大热的高铁资源虽然仍有人吃紧,但整体却似乎有降温之势。

除了价格战、洗牌、天量目标、军备竞赛这些血气十足的关键词外,电动车行业还有很多让人振奋的词汇,值得被写入2020年的年终报告里。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年初疫情的突如其来,完全毁掉了传统的年后销售旺季,但也成就了中国电动车行业的产业价值和品类价值。雅迪、爱玛、台铃、绿源、立马等一批企业的快速响应,用不同的姿态诠释着电动车产业和企业的担当,在疫情期间积极捐赠驰援疫情抗击,而且在疫后的经济提振中也通过各自的方式疯狂拉动市场复苏,屡屡登上央视的各大权威新闻节目,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无论从声量还是影响力来说,都让外界、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真正意识到了电动车产业原来还有一批价值型企业。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的品类价值也在“一人一车”的举国话题中得到了有力证明,这也是电动车销售市场快速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在11月举行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中,工业互联取代了消费互联网成为了各大网络巨头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十四五规划和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以及5G时代的来临,工业制造高质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

而在电动车行业,新国标落地后的门槛提升、以及各大品牌对更多市场份额的野望,也都在倒逼着整个产业向智能化生产转型。仅从下半年来看,立马更加高效的“超级工厂”投产,绿源在前几天也在广西贵港投产新一代智能化工厂,当然也有一些品牌的“秘而不宣”,单一生产基地实现百万级产能已经成为头部品牌的标配。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而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产业集群效应、以及智能化制造的模式,各大品牌也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以满足更高的产能需求,同时通过去中间化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来支援营销战斗。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加智能、精密的生产流程也将带来一致性更高、品质更高的电动车产品。

社长个人认为,通过为期两到三年的全产业生产制造升级,电动车产业将彻底甩掉低端制造的帽子,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制造产业,产业扬眉吐气之时当在不远。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创新在电动车行业一度是个意味深长的话题,基于龟鹰车款的外形改变、配色调整、配置升级,一度是很多企业“自主创新”最常见的故事。但在2020年,一些电动车企业逐渐让业界、乃至外界意识到了真正根本上的技术创新力量。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尤其是在长里程技术方面的突破,成为2020年度的电动车技术创新的主思路。从当下消费者反馈来看,电动车的续航标签已经成功抢占了不少用户的心智,成为其选择电动车产品时重要的参考标准。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品牌是在通过对电池容量的粗暴堆砌,在做以营销噱头为导向的续航数据,但这只是极个别现象。

此外,无线充电技术、超级快充生态、节能省电技术、耐低温技术、动力技术以及诸多的智能化应用创新探寻,都在根本上打破了人们对于电动车品类的固有认知,这也将成为电动车未来技术和性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毫无疑问,2020年是电动车行业高度锂电化的元年。相关数据显示,今年锂电在电动自行车品类的装机量超过1500万,占据整个产业电动自行车产销量的超过50%。这也让不少致力于锂电方向的业内人士倍感兴奋:在电动车领域“蛰伏”了十多年的锂电,终于到了出头之日。

星恒在电动车产业细分市场的持续领先,天能超威等铅酸巨头的战线延伸,ATL、CATL、比亚迪、国轩等巨头的强势跨界,大量搭载锂电池的共享电单车驶上街头,以及传统电动车整车企业力推锂电车品类,都让电动两轮车锂电池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提问2020:中国电动车行业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年度总结?

但目前电轻摩的动力依旧还被铅酸把控,预计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革新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定价亲民的爆款锂电电轻摩很有可能会成为2021年度市场的一大看点。

在全国性的气温骤降中,电动车行业即将走完写满故事的2020,迎来或许是行业决战终章的2021。比起今年的焦灼,2021或许是压力更大的一年,但我们更相信,负重前行的电动车行业,正在进入更加精彩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电动车   行业   品类   销量   疫情   国标   旺季   价格战   中国   头部   目标   年度   产业   品牌   市场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