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院院士”引领,“双一流”博士生一作发Nature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8月2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斯坦福大学朱冠舟博士和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田馨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Rechargeable Na/Cl2 and Li/Cl2 Batteries ”(Nature 596, 525–530 (2021)。


“四院院士”引领,“双一流”博士生一作发Nature


该工作由戴宏杰教授引领,并为文章通讯作者。田馨是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周祚万教授博士研究生,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于2018~2019年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跟随西南交通大学名誉教授戴宏杰院士开展纳米能源材料研究。


锂离子电池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存在输出电压低、比容量小、安全性差等问题。该工作研发了新型钠亚硫酰氯(Na/SOCl2)和锂亚硫酰氯(Li/SOCl2)二次电池,通过设计新的电化学反应,调控电池内固体电解质界面性质,实现了可循环充电的Na/Cl2 和 Li/Cl2 二次电池,颠覆了50年来认为该类电池无法充电的认知,可满足未来技术对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可充电电池的更高要求。


周祚万教授领衔的功能高分子团队注重人才的国际化和原始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组织承办高水平学术论坛,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等学术大师等知名科学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等形式,派出优秀博士生前往国际顶级学术机构和大师团队开展联合培养,不断取得高水平原创成果,锻炼了科研队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


作为国际顶尖科学家(全球顶尖100位化学家榜单排名世界第7,华人第1),戴宏杰教授集四院院士于一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 在能源、催化、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重大进展,2016年受邀访问西南交通大学,并受聘为名誉教授;此后,戴院士多次来校交流指导,积极支持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举办“第十三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取得巨大成功,得到海内外学者一致高度赞扬;博士生田馨作为此次会议的筹备组成员,其勤奋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戴院士认可,获得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


据悉,田馨同学201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方向),并被保送为硕士研究生,2015年考取周祚万教授博士研究生,开展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制备、性能调控相关研究,主持完成四川省苗子工程重点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10余篇SCI论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多项学科专项等奖学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院士   博士生   斯坦福大学   诺贝尔奖   美国   高分子   奖学金   名誉   纳米   科学院   科学家   教授   电池   学术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