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成语学科学(49):告别天有不测风云的昨天

一早醒来,打开手机先看看今天的天气状况,已成为现今好多人的一种习惯。可见天气预报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

目前,气象预报准确率最高的是24小时预报,这种预报叫短期预报,短期预报的目标,是给出未来1-2天的天气情况,包括天空状况、温度、降水、风向等。3天以上的预报叫做中期天气预报。10天以上称为长期预报。当然,还有更长一些的季度预报或年度展望之类的。

上述这些天气预报,在其所在的预报范围内都有着一定的准确性,因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过程中,具备有相当大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在大气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句话还对吗?我们说,对,也有不对。说它不对,因为随着大气科学的发展,好多大气现象已经可以预测,造福于我们。说它对,目前仍有一些大气现象,依然还处于一种尚未完全掌握了解的阶段。哪些大气物理现象仍然还是不可预测?将来能不能预测呢?可以肯定,这些问题将随着大气科学的不断进展,正在逐步中走向解决。

怎样看待天气预报

纵观天气预报历史,从看云识天气→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天气雷达→应用气象卫星→一直到今天用超级计算机来模似天气状况并加以预报,直至人工干预天气,这就是气象预报所走过的路程。今天,在现代科技推动下,我国的气象预报事业,正通过不断的创新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就。

趣谈成语学科学(49):告别天有不测风云的昨天

中国邮票:气象新成就(作者摄)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针对某一个区域或某一个地点,未来某一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准确或趋势性的预测报告。按天气预报的时效,大致可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和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

对于我们周边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气象学理论是这样解释的:一个地方(区域)所发生的天气变化,是由经过这个地方上空,一个个被称之为移动着的大大小小天气系统(高压、低压等)所引起的。气象卫星观测到的资料表明,这些大小不一的天气系统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同时在大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各自通过各自的不同演变,推进着天气的变化。最大的天气系统范围直径有时可达2,000千米以上,最小的甚至还不到1千米。一个个形成后的大范围天气系统,它的生命史就有点长,而小范围生成的天气系统,它的生命史就有点儿短。较小天气系统往往是通过那些较大尺度天气系统孕育形成、发展起来。较小的天气系统经过发展壮大,又会对较大的天气系统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气象学中所指的这些大小不一的气象系统,相互间也就构成了相当错综复杂的关系。

大气与环境

上面这些各种各样的天气系统,都伴随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特性,都是通过在相应地理环境下形成、发展和演变生成。比如地球上的南北极和高纬度地区,终年处于一种严寒、干燥的环境。这样的环境特性就为极地和高纬度地区的高空极涡、低槽和低空冷高压系统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赤道和低纬度地区,终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大气就处于相当不稳定状态,是对流天气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纬度地区处于冷暖气流交汇地带,不仅冷、暖气团频繁地交替,而且锋面、气旋系统也就在这种条件下形成和发展。

反过来天气系统的形成、活动,又会给地理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不但要认识和掌握各种天气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运动变化规律,而且还要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气象关系,这对于气候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陆地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有高山洼地,平原丘陵,还伴随着江河湖海,导致它们上空的热力学性质存在着千变万化,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同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大气中所含水分的蒸发凝结,也会使得大气层得到热量或失去热量,成为推动大气运动过程中的又一个能量因素。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多年以来,很多人关注于海洋对于长期天气过程的作用。研究后发现,太平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大范围的水温波动对大气层所产生的大规模影响,往往会推动着全球性的大范围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发生在太平洋上因海水温度波动所产生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表现在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异常偏高,同时也造成海平面的异常偏高,被称为热事件。而拉尼娜现象则是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异常偏低,带来海平面异常偏低,被称为冷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在正常情况下,是从美洲流向亚洲,太平洋洋面保持着温暖,给印度尼西亚的周边带来了热带降雨。但是,这样的规律,每隔2-7年往往会被打乱一次,导致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转身向东流向了美洲,同时也带走热带降雨。这些来到美洲的太平洋东海岸的洋流,使得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地高出3-6 ℃,广大水域水温的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南美那些以鱼赖以为生的渔民,由于性喜冷水的鱼类大量死亡而遭到灭顶之灾。由于发生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是圣诞节前后,无奈的渔民将其称作上帝之子—圣婴(西班牙语:厄尔尼诺)。太平洋沿岸海面水温的异常升高,导致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从而导致了全球性气候反常。

而拉尼娜(西班牙语:小女孩)现象,则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使西部的海平面比东部增高了将近60厘米,西部海平面的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起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的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的海水变冷。

出现厄尔尼诺的第二年,拉尼娜现象就会紧随而来,它俩就这么你方唱罢我登台,隔上几年,就这么各自轮流在太平洋上表演了一番。

海洋表层(几百米厚)的温度,在月与月之间或年与年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变化。海水温度的变化,主要由大气环流(沃尔克环流)条件所造成,反过来又引发大范围大气环流的异常(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现象)。海洋对于异常的热量贮蓄很深厚(可达500米左右),这使得海水温度的异常能持续比较久。所以,海水温度这个大气外界的因素发生作用时,也会造成大范围的异常天气。

大气层本身的一些特性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大气运动的复杂性,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科学,既然能使我们逐步告别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昨天。面对未来的大自然,在"天有可测风云"之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可否采用一种相对应的生活模式,去和谐地顺应自然。人定胜天的说法在这里就是要做到借助天时地利,用智慧于避害趋利中去求得人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厄尔尼诺   洋流   环流   天有不测风云   海平面   太平洋   水温   海水   大气   气象   天气预报   温度   异常   现象   昨天   天气   科学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