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成语学科学(66):空中楼阁看今朝

人们往往习惯用"空中楼阁"这样的成语,来比喻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

"空中楼阁"这一成语故事,来自于古书《百喻经》中的《三重楼喻》,通过一个现在可称为"土豪"的财主,羡慕别人家的三层楼房,也想来个攀比。特意雇来一帮工匠,要建造一间同样的三层楼房。当他见到工匠们开始打地基,从一层楼往上盖时,禁不住喊住了施工中的工匠们,吩咐道:"就盖上面的第三层,至于下边的一、二层就不要了。"一席话,让哭笑不得的工匠们只好一哄而散。

在古代科学技术不甚发达的茫茫年月里,"空中楼阁"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概念,限于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确嘲弄了一些人不切实际的空想。产生这样典故,可以说是不足为怪的,但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样的不可能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力推动下,终于被颠倒了。

人类航天小史

进入现代文明的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早已突破传统意识的藩篱,不再局限于"嫦娥奔月"那样的美好传说。如同航天科学前驱,俄罗斯著名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预言的那样:"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太阳系。"

是的,的确是这样,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伙伴1号(斯特普尼克1号)"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冲出了地球大气层,环绕着地球这所人类的祖屋,尽情地在太空中自在遨游了一番。

美国人出于政治上需要,随后紧追直上,第二年也把自己的小卫星送上了天。从此开启了美苏二个大国太空争霸的局面:先是载有苏联人加加林的"东方号"飞船一马当先,随后建成了"礼炮号"空间站。而美国人则另辟蹊径,搞了个"阿波罗"计划,让地球人登上了月亮。紧接着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奋起直追,相续把众多的航天器送上太空,人类从此开启了伟大的航天时代。

但是,我们人类不属于在浩瀚宇宙中回眸地球的匆匆过客,岂能甘心于地球外层空间的短暂逗留。为了准备冲出太阳系,萌动并产生了在地球外层空间先行建设一座太空驿站的伟大设想。从此,一个不属于虚幻缥缈中的空中楼阁,终于出现在地球人类头顶的天空之上。

1973年,美国的"天空实验室"成功上天,并运行至1979年,其间,多批的航天员搭乘阿波罗飞船去造访这个空间站。

1986年,苏联人在多个"礼炮号"空间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搞了个带有多个舱段的"和平号"空间站,并借助"联盟号"载人飞船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构筑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将多国航天员分批送上太空这个人类之家。

趣谈成语学科学(66):空中楼阁看今朝

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来自国家航天局官网)

从那时起,地球人在地球外层空间有了一个属于人类、一个悬浮于离地面几百公里,没有任何物质支撑于地球之上的"空中楼阁"。

其后,一个更大规模的"国际空间站"也走上了太空舞台,这是继"和平号"空间站无奈陨落之际,同时也是一个排斥了中国的国际合作计划。从1998年开始,至2011年基本上组装完成,它包括有多国研制的几个舱段,预计将使用到2024年。

趣谈成语学科学(66):空中楼阁看今朝

国际空间站(来自国家航天局官网)

中国的航天之路

今天,已经昂首阔步中步入太空的中国人,冷静地面对现实和挑战,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既定方针,凭借后发优势,制定了一个有着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的三步走航天计划。

第一步发射一定数量"神舟号"载人飞船,建立起能够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相续开展多项空间应用试验。

第二步突破空间飞行器相互间交会对接技术,利用载人飞船的成功经验,发射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去解决有一定规模、短期有人参与照料的空间站应用问题,这就是先后遨游于苍穹的 "天宫1号" 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她们的来访客人---多艘"神舟号"载人飞船和中国航天员们。

第三步更是要建造一座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长期有人蹲守照料的空间站及其应用问题。

众所周知,经过我国航天人不懈的艰苦努力,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已经成功地取得了辉煌成果,作为第三步的宏伟目标,已经在有序推进中接连迈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崭新台阶。

2021年6月17日的9点22分,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位航天员的"神舟12号"载人飞船从地球上腾空而起,仅仅只用了短短的6个多小时,就快速与先行于4月29日升空,运行在距地球上空400千米轨道上的中国空间站---"天宫"的核心舱:"天和一号"成功对接,三位航天员很快进驻了这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新家。

这座将于2022年基本建成,初期重量可达90多吨的庞然大物,随着时间的进程,将包括有带着功能齐全机械臂的"天和一号"核心舱、"问天号"和"梦天号"实验舱、以及未来同轨伴飞中的中国太空望远镜---"巡天号"等等的实验舱段。加上它们的尊贵客人:"神舟号"载人飞船以及"天舟号"货运飞船等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一起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载人空间站。

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空间站:"天宫",将随着多艘"天舟号"货运飞船、"神舟号12、13……"载人飞船相续到来,与"天和一号"核心舱的对接成功。使得有着"基建狂魔"的中国人,不但能在地球的表面上崛起无数的丰碑,也能把奇迹建到了地球人类的头顶上,搭建起这么一座俯瞰神州大地的"空中楼阁"。

这座建于地球上空高达400余公里处近地轨道上自在遨游的"天宫",它的在轨运行寿命将会达到10年以上,它将长年保持有3个航天员在其中留驻,从事开展多学科的空间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趣谈成语学科学(66):空中楼阁看今朝

中国空间站“天宫”示意图(来自国家航天局官网)

趣谈成语学科学(66):空中楼阁看今朝

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模型(摄自上海科技馆)

告别了过去的中国人,从此在地球的外层空间,有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空中楼阁"。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乃至于造福全人类的天外琼楼玉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空中楼阁   天和   苏联   航天员   外层   空间站   工匠   天宫   飞船   今朝   中国   航天   太空   地球   人类   科学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