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节俭就是在惜福,因为人的福报是相对固定的

诸事可节俭,节操浩然事。


“诸事可节俭”,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节俭就是在惜福,因为人的福报是相对固定的,由前世和今生的行为决定,当下用掉的越多,留给未来的就越少,除非你大量地、不断地布施。因为,布施得越多,社会给予你的回报就越大,你的福报也越大。在这方面,西方人跟东方人的看法是一致的,西方人也提倡将财富撒向社会。他们认为,善于把财富撒向社会的人会非常富有。有些人不明白这个规律,以为特别有钱的人才能当慈善家,其实刚好相反,那些人是因为当了慈善家,做了大量善事之后,才变得越来越有钱。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把回报社会叫种福田。


种福田是让原本相对固定的福报变多,惜福则是珍惜原有的福报,减缓它的消耗速度。我告诫学生们,平时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饭菜尽量不要剩下,包括菜汁,也要用馒头蘸着吃完,这就是在教他们惜福。惜福太重要了,如果不懂得惜福,不在细节中惜福,福报就会在不经意间消耗殆尽。福报一旦耗尽,人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比如,有些开发商挣到大钱之后就胡吃海喝,极力地挥霍,结果很快就死了。有些熟悉传统文化的人就说,他们肯定是耗尽了福报。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珍惜福报就像珍惜地球资源,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都疯狂地掠夺时,地球的寿命就会受到影响。掠夺到一定程度,超出了地球的负荷,这里就会变成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所以,无论对个人福报,还是对地球资源,都要节俭。对待感情和机会时,也要学会节俭,肆意挥霍、挑战底线,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所以,节俭是一种最基本的品质,想要完善自己的人,首先就要学会节俭、惜福。


当然,有时的“消耗”是必要的。比如,我们在沂山办书院的时候,买了很多很好的书柜和图书,但这不是挥霍,而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你建的书院设施非常简陋,别人就会觉得你不想在这里长住,他们就对你不会有信心。所以,如果你不想给别人造成这种错觉,就有必要进行适度的投入,向世界表明你诚恳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惜福   节俭   中国传统文化   胡吃海喝   菜汁   福田   慈善家   西方人   书院   消耗   为人   有钱   珍惜   地球   社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