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10月份

诺贝尔奖又颁奖了~

文学奖和平奖我们暂且不谈

(文学奖我们得过,这次村上春树又陪跑了)

今天我们只谈谈科学奖~


打破壁垒,科学跨界

霍金曾说:“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随着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复杂系统研究贡献而获奖,这一年轻又充满争议的“复杂科学”领域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跨学科是复杂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它正是为了适应自然与社会的内在复杂性而诞生。而在这一领域驰骋的科学家们,无一不是既在一个学科纵向深耕,又在多个学科间横向迁移。

2020年,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因在黑洞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好奇心爆棚的他被誉为“理论物理学的巨人”,他的贡献跨越了数学和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他把各种复杂的数学技巧引入了物理学研究的多个分支,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研究思维方式。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冷冻电镜技术的三位开创者,其中约阿希姆·弗兰克作为生物物理学家获得化学奖尤为引人瞩目。但熟悉诺奖历史的人知道,像弗兰克这样,从物理学进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获奖的不胜枚举。比如,因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获196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因提出测定DNA中核苷酸顺序的方法而获得1980年化学奖的沃尔特·吉尔伯特;因建立晶体电子显微技术、测定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结构而获得1982年化学奖的阿龙·克卢格;因确定细菌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而获得1988年化学奖的约翰·戴森霍弗,等等。

诺奖级的创新,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门学科的接合处,那里的知识更容易扩散,研究的兴奋度最为强烈。诺贝尔奖正在不断强化它的跨界色彩。而诺贝尔奖120年的历史凸显了一个事实,自然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和新学科的产生,往往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跨学科或者说交叉学科研究对于人们取得科学技术的原创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的意义重大,我们对它的需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3100万成立,120年的“诺贝尔”还剩多少钱?

既然叫做奖项,肯定就会涉及到奖金~今年,诺贝尔奖奖金再创新高,单项都涨到1000万瑞典克朗了,五项奖总共要发5000万瑞典克朗。要知道,1900年诺贝尔奖基金会成立的时候,总共才3100万瑞典克朗,这5000万发完岂不是基金会还得倒欠钱?实际上,诺贝尔奖发放出去的奖金,早就已经远远超过最初的本金~当年,诺贝尔留下的遗产一共有3323万瑞典克朗,其中3100万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我,签名人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经过郑重地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些奖项分别被称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奖。这其中,和平奖的设立还源于一段爱情故事。原来,诺贝尔终生未婚,他在42岁时遇到一个心仪的女人,名叫贝尔塔·苏特纳,是他在维也纳招聘的秘书。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1901年第一届的单项奖金只有15万克朗,第二届是14万克朗,之后更是逐年减少,1923年的11.5万克朗是诺奖奖金的历史最低点(数字上的最低点)。到1953年的时候,基金会的资产只有300多万美元,再考虑货币贬值,此时的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发放的奖金价值也是逐年减少,基金会几乎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造成这种窘境,是因为一开始的策略,就没有打算让基金本身增值扩大。诺贝尔要求这些钱用来存银行或者买债券,而且是公债,风险小是小,那年化收益率可想而知。诺贝尔基金会除了每年发放奖金,还要维持运作的开销,再加上欧洲经历一战二战的动荡,基金增值根本赶不上通货膨胀,所以就越来越难。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场不振,诺贝尔基金会的股票投资就亏损了1900多万瑞郎。不过,那一年诺贝尔基金会的总资产还有28.6亿克朗,仍然是本金的90多倍。之后,经济逐渐恢复,美股又给力,道指连创新高,所以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再次走入上升通道。到2017年末,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总市值达到45亿瑞典克朗的历史最高点,早就远远超出了3100万的本金。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不过,上面的统计数据截止2018年,但2020-2021年美国政府印钱,带着美股继续大涨,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大概率又创出新高了。


奖金逐年上涨

随后的一百多年,诺贝尔奖渐渐成了荣誉,前几十年,奖金的购买力长期在下降,即使数值上超过了15万克朗,可是考虑到通胀和贬值等因素,要养活一个学者20年不出去上班在家搞科研怕是没戏,何况做科研的场地、实验耗材等等,还是另外一笔费用。

1980年,诺贝尔奖的奖金涨到100万克朗,之后更是连续涨价。到1991年,诺奖奖金数额─跃调整至6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都与1901年的奖金相当,可以说,诺奖在首次颁发的90年后方才回归了初衷。

2001年,诺贝尔奖的奖金涨到1000万克朗,但是到2011年,诺奖基金会亏了一大笔,又把奖金从1000万瑞郎降低到800万,直到2017年才重新涨到900万,去年涨回了1000万。虽然,很多人觉得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都是对金钱视如粪土的书呆子,但是还是有不少获奖者把钱用到“人间烟火”上。

1993年的医学奖得主夏普就花钱买了栋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2001年的物理奖得主克特勒也买了房子。2012年莫言拿到奖金,笑笑说这钱在北京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 5万一平,只够买120平。据说最后他买了北京五环外的一套200平新房。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诺贝尔奖还剩多少钱?

颁奖加上运营费用,资产消耗了一百多年,2019年底诺贝尔基金会居然还有市值49亿瑞典克朗的投资资本,相比成立时资产增值了100多倍。不禁让人们好奇,诺贝尔基金会究竟是怎么管理资产的,居然这么能赚钱?

奖金差点就被“花光”了

按照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基金只能投资“安全证券”,如银行存款和债券,导致产生的利息都跑不赢通胀。再加上战争、政府加税等因素,基金会的钱越来越少,诺贝尔奖的奖金在1923年一度缩水至114935克朗。

重大转折点出现在1953年,当年有免除税等利好,基金会还被瑞典政府批准允许自由地投资股市和不动产领域,债券和有抵押贷款,投资策略从保守转向积极。诺贝尔基金会把资产交给许多著名的国际基金机构管理,其中一个管理人就是福斯特·佛莱斯(Foster Friess),有机构把他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

创立于1986年的白兰地基金(Brandywine Fund),在他于2001年把公司转卖给AMG之前,获得1000%以上的累计收益,当时他的客户不光有诺贝尔基金会,还包括专门给基金们评级的晨星集团的养老金账户。诺贝尔的奖金终于在1991年出现扭转。当年,诺贝尔奖金额达到600万瑞典克朗,约合今天的883万瑞典克朗,在时隔近90年后,第一次恢复到与第一笔奖金基本持平的金额。此后,诺贝尔奖奖金日渐丰厚,一直保持着每年800万瑞典克朗以上的标准。直到2020年,又提升到1000万瑞典克朗。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诺贝尔奖得主不断

中国还需继续发力~


随着今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文学奖也在昨天正式颁发:那么一百多年的诺贝尔奖,特别是在科学领域,都有哪些国家的科学家获得过这一荣誉呢?

实际上想要获得诺奖,拿到千万奖金,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对诺贝尔奖数据的分析表明,化学家们似乎都晚熟,他们完成获奖工作的时间比其他领域的获奖者稍晚一些。但不得不说的是, 等待诺贝尔奖提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按诺贝尔遗嘱中规定的遗赠规则,奖项应授予“在前一年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但实际上,这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即使是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雅各布斯·范特霍夫的化学动力学)也等了15年之久。

在化学领域,只有汉斯·费舍尔(1930年,因合成了氯化血红素)和爱尔·内和弗里德里克·居里夫妇团队(1935年,因发现诱导放射性元素)获得的奖项接近于这一规则。弗里德里克也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最年轻的人,当时只有35岁。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80岁的岛村修(Osamu Shimomura),在2008年因为他在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绿色荧光蛋白是他在1961年时发现的。当时,他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森实验室做博士后。岛村修足足等待了47年。病毒学家弗朗西斯·佩顿·劳斯(francis peyton rous)等得更久了,1911年时,他就发表了一份报告:癌性肿瘤是病毒所致,这一提法在医学史上是首次。1966年,他终于拿到诺奖,等了足足有半个多世纪。

在获奖人数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瑞典、日本、苏联、荷兰位列前10名。美国作为当之无愧的诺奖得奖大户。截至2019年,美国有376人获奖,甩出第二名英国几条街。光2018年,就有6人获奖。不过,美国的优势是在二战之后才显现出来的。

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几乎每一位化学奖获得者都出生在欧洲,并在欧洲完成为他们赢得大奖的工作。在1945年以前颁发的47个化学奖中,只有3个授予奖项的工作是在欧洲以外地区开展的。二战后,美国在科学领域领先的局面已定。1945年后化学奖得主的地图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许多1945年后的获奖者出生在欧洲,得奖时却在美国,那里的资金和条件更有利于产生世界上最好的科学。1945年后,82名化学奖得主在美国工作时获奖,54人在欧洲工作时获奖。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回到亚洲

日本二十年21人获奖

我们需要在哪方面做出努力?


自从2015年,屠呦呦女士以本土女科学家的身份勇夺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后,国人对诺奖的热情空前涨。公众每年都会在诺奖颁奖之前,对中国的科学家和研究项目热议一番、畅想一番,表达加冕诺奖的殷殷热望。但事后又两手空空、失望而归,这样不断地重复。

而与我国一衣带水相隔的岛国日本,则是另一番景象。自2000年新世纪以来,日本国已经有21名科学家或文学家(含日裔外籍人士,下同)获得了诺贝尔奖~尤其是自2014年起,每年都有一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至今年2021年从未间断落空。更惊叹的是,2008年居然有多达4名日本科学家同时收获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奖。那一年,堪称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日本年”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以下内容原文地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GLPRPMCG0552711J.html

(侵删)

日本在2001年的时候,推出了一项“诺贝尔奖计划”:新世纪50年内日本要至少收获30个诺奖!当计划抛出之时,全世界都讥之为“狂悖自大痴人说梦”,等着看他们的笑话。如今时间刚刚过去20年,日本正以年均一人的速率悄然地“收割”诺奖,人们才恍然大悟:日本实施的这项计划真是务实卓有成效的。

而中国人暂时无法再夺自科类诺奖,还拿不出足够惊艳的成果,尤其是重大的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性成果(与欧美日等先进的科技强国横向比较而言)。原因何在呢?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不是。中国人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族群之一。暂时无法再次捧回自然科学类的诺奖,或与以下两个方面紧密关联。

首先,在我国,优秀的科技人才要么从政,要么从商,而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却占比较少。所谓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商,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其次,社会风气都过于急躁,忙于出成绩出成果,更重要的是能尽快变现,产生经济效益。在科研领域也有这种浮躁之风,缺乏长远的目标计划,更缺乏「将冷板凳坐穿」的决心和毅力。 毕竟做最基础的研究是很清苦甚至清贫的。貌似中国的科学家更喜欢大手笔、高大上、名声响亮的科研攻关项目,对于冷门的、前沿的科研,似乎热情不高。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杨振宁老先生前几年说过: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三十年内,中国人必能再拿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们也希望,这一目标,真的可以早日实现,不要再等下去~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关于诺贝尔奖:聊聊跨界科学,聊聊奖金,聊聊中国获奖未来

伊特克斯手套箱

为科学实验提供安全保护

为中国科学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诺贝尔奖   克朗   奖金   诺贝尔   瑞典   日本   物理学   中国   基金会   奖项   科学家   资产   领域   化学   未来   基金   科学   化学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