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的游离

聊一聊积极主动这个事儿,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它是影响个人走向成功首先重要的原则,书中提到,“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含义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也相信在此之前都曾听过有关积极主动重要性的类似话语,但理解和行动是两回事,甚至可以说相差千里,但有一部分和我一样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停留在理解部分,理念典故可以滔滔不绝,但主动性这个事件本身却一直游离在灵魂之外,迟迟不肯更近一步。

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积极主动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一个激发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朱元璋决定起义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他不是在庙里日复一日敲钟的某一天早晨,突然灵光一闪要去起义,也不是在父母、兄弟接连饿死,悲伤愤怒涌上心头,一怒之下,揭竿而起。

前者是神经病,后者只是匹夫之勇,都成不了什么气候。由无知、悲伤、戾气积攒起来激发的行动支撑不了一个人多久,就像一个被充满气的气球,一点就飘,一戳就破,即使没有外力,也只能短暂地保持刚充满气的状态。这样的人在起义军里,有一个统一的称号,叫“炮灰”。

朱重八显然不愿做炮灰,所以他在亲人惨死的时候没有动,在三年沿街乞讨的时候没有动,在各地起义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还是没有动。这时,各位看官就要质疑了,“这难道不是怂吗?”是的,的确有怂的成分,因为他是个人。是人都有怂的时候,比起站起来行动,多数人都会选择安于现状,这是思维权衡利弊下选择的省时省力的最短路径,这也是多数人为何在主动性一事上只停留在理解部分的重要原因。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火车上有人的手机外放声音太大,严重影响到了其他人,但多数情况下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众人的眉头逐渐紧皱,五官逐渐扭曲,但始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直到列车员过来提醒,声音关闭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而从表像上看,这些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动一下。

“我的脑子已经行动了,但我的身体被封印了”,有些人这样自我调侃,但其实,不是身体被封印了,而是脑子也就是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惰性、胆怯的小我占了上风,本我被小我圈禁,身体自然就不能完全供自己驱使,所以有些人才会产生“力不从心”的错觉。

主动性觉醒的那一刻,不是外力催动的,也不是小我挑唆的,而是本我自发地、能动地觉醒,进而驱使身体采取行动,这样的行动是不存在犹豫的,是干脆的、坚定的。朱元璋决定起义的那一刻,是完全由内而外的自发的决定。父兄惨死的时候,他害怕过,与恶狗抢食的时候,他愤怒过,但经历了人间百态之后,他的灵魂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苏醒。因此彼时的他虽与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相比看不出不同,但胜利者只能是他。

主动性的激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试着忽视小我的存在,试着行动起来,会发现,眼前是另一番天地。

(文/新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主动性   上风   匹夫之勇   炮灰   小我   外力   封印   脑子   愤怒   悲伤   主动   灵魂   声音   身体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