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肮脏:原来这才是年轻一代轻生和躺平的主要诱因


资本的肮脏:原来这才是年轻一代轻生和躺平的主要诱因

资本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论》马克思

自从二十年前网络社交的诞生和传播,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事实上,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以至于自杀成为10至34岁之间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在不知不觉间,成了那些娱乐大亨豢养的肥美羔羊。

我们不可否认,网络媒体的普及,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社交渠道,而且带来了大量的知识和咨讯信息。

这让现代人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这种以前诸葛亮之辈才能实现的智能。

资本的肮脏:原来这才是年轻一代轻生和躺平的主要诱因

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娱乐又承载着一针强效精神麻醉剂。

大家的语言范式越来越趋同,大家的追求越来越物质,大家的梦想越来越高不可攀。

每个人的人格都被网络这条线给撕裂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面,一面是生活中的疲累,一面是网络上的“装”。

这种极端反差就好似一根紧张的弹簧。

你不知道你手里的这根弹簧什么时候会把持不住回弹回来,狠狠地拍击在你那早已脆弱不堪的神经上。

人各有各的烦恼,这次我们不谈三十五岁以上的朋友,只说说网络媒体对青少年所带来的身心影响。

事实上,青少年个性脆弱、敏感多思的特点会使得他们更容易遭受各种心理障碍。

资本的肮脏:原来这才是年轻一代轻生和躺平的主要诱因

01

造梦者创造的梦魇

作为网络媒体的发明创造者,那些互联网巨头(这里就不点名了)不会不知道其中的利弊影响。

这些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会定期对用户特点进行研究。

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以进一步“优化”他们的产品方向和用户体验。

正如你发现的那样,在好多应用程序中,图像就是一切。

当你在某些视频软件上滚动(在手机上移动屏幕)时,你会被一连串的照片和视频所吸引,而其中的文字通常很少。

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年轻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这些窗口。

他们见证了各种场景,特别是视觉场景,这些场景决定了他们自己故事的构建。

资本的肮脏:原来这才是年轻一代轻生和躺平的主要诱因

这些门户是完全不真实的,是人造的宇宙。

而那些网红什么的,却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会模范。

但太多的网络红人在网上展示的生活与他们在现实中的生活相去甚远。

以那些人作为社会模范、生活模板也不是完全不可取。

一味地追求包装的华丽,而没有内在真实相称,那所有的华丽都只能是泡沫。

很简单的道理,但就怕年轻人连这些道理都不懂。

白白牺牲自己成了万千低质流量中的一个小分子。

国外某大学曾做过专项研究,研究发现:

社交网络的使用,导致青少年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沮丧、不满意的情绪成为了网络社交的主流。

资本的肮脏:原来这才是年轻一代轻生和躺平的主要诱因

02

不真实的完美和躺平

我上面提到的研究报告,表明使用网络社交媒体大大降低了青少年的自尊心,使他们对自己的现实感到沮丧。

我也私下跟身边的一些年轻朋友做过相关的谈话。

他们大多感觉自己越发的平庸,也越发对自己产生了失望的情绪。

这种负面的自我认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跟网络对象的对比。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网络上的那些人设网红展露出来的形象其实并不真实。

他们也不明白,这个由看似完美的人组成的宇宙创造了完全无法实现的期望和美丽的理想。

这意味着,他们的自身形象和自我认知在一点一点地变得扭曲。

他们甚至可能开始觉得,他们的形象不属于社会可接受的范围。

可望而不可及的网红模板,让他们对达到理想的彼岸产生了绝望。

而绝望之下的人们,又纷纷跳进了“躺平”的舒适圈…

事实上,网络虚拟文化创造了一个只有完美才算数的环境。

而这种有毒的文化又不断地伤害着年轻一代的身心。

03

抑郁症和自杀

躺平起码还有生命安全的余地,但如果因为不谨慎的网络社交而得了抑郁症,那就可怕了。

躺平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一种“厌世”的情结。

因为一些政策和舆论的影响,好多社交媒体都推出了「青少年模式」。

但我观察好多所谓的青少年模式都只是一种时限规则。

比如一天两小时控制之类的。在信息分发上依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屏幕的绝对依赖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甚至是产生了自杀轻生的念头。

这一突出的现实问题令人担忧。

而空洞绝望的内心又需要仰赖外部的精神支撑。

所以这些年轻人转而又把视角投向网络社交媒体。

但这种精神转寄,无疑是饮鸩止渴。

对网红们的迷恋不断强化,导致他们建立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的大脑被不断地植入追求虚荣的程序,而攀比过后的挫败感无疑又加深了他们对现实的绝望。

二十年前的过去,攀比好胜对我们的发展和相互学习可能是有益的。

因为我们攀比的对象顶天了也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熟人,大家都在一个圈子,基本上半斤八两。

然而,在数字时代,攀比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我们攀比的对象往往是以不切实际和无法实现的模板作为着我们的参考物。

资本的肮脏:原来这才是年轻一代轻生和躺平的主要诱因

04

教育和预防的重要性

网络巨头们明知道虚拟数字文化会对青少年造成的一定的负面伤害。

但资本家逐利的本性让他们对这一弊端基本上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网络软件的算法会根据我们的浏览痕迹向我们推荐更多的同质化内容来查看。

例如,如果一个青少年关注了一个解释如何减肥的网红,那她会收到更多关于同一主题的宣传。

这种算法带来精准便捷以外,也增加了年轻人对网络媒体依赖的黏性。

对于这一令人担忧的现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解决办法当然不是一刀切地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媒体。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没有权力也没有必要剥夺青少年一切的咨询知情权。

事实上,这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真正有用的是教育和预防。

因此,必须在自尊自爱、完善自我健康认知和其他产生现实动力等方面开展工作。

这有助于年轻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着眼于现实世界当中。

希望社会上下能够重视这一问题,以力求保障我们年轻一代未来的健康和幸福。

资本的肮脏:原来这才是年轻一代轻生和躺平的主要诱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年轻   诱因   肮脏   社交   认知   网络媒体   青少年   场景   绝望   事实上   对象   资本   年轻人   现实   模板   形象   社会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