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由来已久,不光是由于国内庞大的基建规模,更是在各种对外投资中“打”出来的名号。中国基建技术好,投资能力强,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吃苦耐劳,各种难度的项目都不在话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国视为提升本国建设水平的最强外援,中国也因此收获大量资本收益和国际影响力。

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2016年英国招标预估投资总额2400亿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巨大,且对核电站建设技术要求高,于是中国当仁不让提出合作意向,英国欣然接受,于是中英法三方于2016年9月签订《核电投资协议》,三国媒体也对于该项目进行了乐观积极的报道。

看起来各方的合作诚意满满,又有基建狂魔中国加持,建成盈利似乎是板上钉钉,但就在2020年,中国宣布退出该项目,且之后竟没有国家再敢接手,最终成为了烂尾工程。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都选择放弃呢?这就要从头说起。

一、英国招标,给出双赢前景

“欣克利角C”核电站位于英国西南部,从名字上看,C代表此次项目是欣克利角核电站的第三期工程。欣克利角A核电站历史悠久,始建于1957年,是英国首座核电站,运营到2000年因材料侵蚀被关停,之后英国又建设了欣克利角B核电站,未能坚持到预计寿命的2017年就因内管道破裂提前关闭。于是英国决定修建C工程。

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核电堪称目前效率最高的清洁能源,且由于当前全球范围内碳排放形势的严峻性,成为有能力建设核电站国家的必备选项,尤其对于英国来说,本国化石能源及太阳能资源有限,核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核电能源的卓越优势,英国能在本国财政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顾大量国民反对,建设如此庞大的工程,也是经过了对该核电站未来效益的仔细评估。根据预测,该核电站若建成将成为世界迄今为止投资最多、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可以满足英国7%的能源需求,将使英国政府对国民的完全以可再生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承诺向前迈进一大步。

但245亿英磅的预算对正面临严重财政问题的英国政府是难以承担的,且一经发布,更是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对,英国只能面向全球寻找合作伙伴。首先想到了邻居法国,法国作为核电使用最广泛、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自然当仁不让,之后中国广核集团也参与招标,经过谈判,三方2016年9月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出资60亿英镑是最大股东,同时英国承诺将大部分工程交给中国建造。

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该项目对我国来说各方面都有极大利好。首先是经济上的收益,“无利不起早”,自然不必多说,其次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打入西方核电市场,增加双向合作,且能提升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建设更先进核电站积累有益经验。以经济带动政治,甚至成为中欧关系的润滑剂。

因此该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双赢”,我国也是尽心尽力。但之后的四年里,这项工程开始逐渐变味,最后中国宣布彻底退出。

二、多方原因,中国被迫退出

2020年底,经过四年建设后,中国宣布退出欣克利角C项目。实际上我国正式宣布之前,英国《每日邮报》就报道过中国准备退出该核电站项目,引起国际一片哗然,美国跳出来指责中国,英国民众震惊之余,也将“锅”完全甩给了中国。

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正制裁华为,英国跟随美国将华为排除出本国的5G 建设,停用华为设备,拆除华为5G基带,英国社会将政治冲突与中国撤出联系在一起,认为是中国为了报复英国才退出项目。中国政府和企业都承担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但随便想想,中国人不会如此小气,更不会违背信誉砸了自家招牌。中国推迟是多种原因长期共同作用的无奈之举。

首先,在建设中,英国将材料标准定得很高,远远超出材料预算,使中国企业不得不承担高昂的材料费,并且由于英国国内的安全问题和政治问题,一再拖延工期,将完工日期从原计划的2020年一直拖延到2023年。中国企业平白无故增加了3年的各项费用,成本大大提高。更为可气的是,英国借花献佛 ,以中国的利益为代价为本国公民降低核电价,这一增一减,中国哪还有利可图,回本的时间更是遥遥无期。

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其次,中国在四年的建设中可谓是“出力不讨好”。中国本来是帮助英国建设,虽然有利可图,但建成后是对英国人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英国人却将好心援建看作是中国想方设法打入英国市场,通过投资来控制英国资本,阴谋论的意味十足。中国企业处处受英国媒体和民众无端指责,甚至美国等外国媒体也插嘴,给中方带来极大压力。

最后,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进一步给海外施工带来极大难度,完工日期从2023年又延迟到了2026年,眼看逐渐成为了泥潭,再做下去也是亏本的买卖,中国无奈选择最终放弃。

四年的投资建设,从起初的诚意满满到最后的不欢而散,中国在英国的这一基建项目远没有在其他国家像巴基斯坦、非洲各国来的顺利。这也告诉我们,国际环境,投资地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对项目影响也很大,不能只看重利益,需要多方面考虑。

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三、对外投资,仍需谨慎评估

碰到英国这样的甲方,实在是出力不讨好,尽心合作受到无端猜疑,拖延,宣布退出还惹得一身骚。中国宣布退出后,英国恼羞成怒,极力配合美国的反华战略,还四处宣扬要派出伊丽莎白号航母到我国南海海域自由航行,执行所谓的环球航行任务。英国这样言行不一,极其善变,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中国企业甚至外国资本敢于投资英国项目。

“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项目和各种援非项目对我国来说都是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加收益的好方式,但选择对外投资项目还应更仔细评估,除了欣克利角C,中国吃过的亏还不少。

比如我国为巴西修建的核电站,是在巴西投资最大的基建项目,建设完成后对两国都有极大好处,但投入使用后,原本承诺由巴西免费使用一年电力,但过去三年巴方始终未缴纳一分电费,多次要求无效后,我国切断了核电站供应。虽然最后巴西人迫于电力供应瘫痪自发组织交齐了电费,但还是造成了一些损失和不好影响。

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就像在此次项目中,项目初期英国给出的条件优厚,和有吸引力,又承诺交给中方绝大部分建设项目,且英国对核电的需求量大,后续发电费用也应当收益很高。但在评估时,不应当只考虑到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评估投资环境可能的变化。

英国属于亲美的西方阵营,虽然在当时与中国的关系处于上升期,但中美之间潜在的博弈很有可能会影响中英关系,造成投资环境的下滑。事实也是如此,由于对中国的敌视和偏见使英国民众“恩将仇报”,给中方带来较大舆论压力。

另外英国本身近年来政局不稳,朝令夕改也是常有的事。当初签订协议承诺的优厚回报,可能过段时间就要改,比如英国政府为了民心将电费降低,损害了中方利益。还有对材料成本、施工时间的要求,也给中方施工造成很大影响。

反观“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巴有着传统友好关系,主流舆论和民众对中国的评价普遍非常积极,因此,即使常身处在恐怖分子威胁之中, 巴方特意成立1.5万人的专门部队对中方人员及项目进行保护。最大限度给予中方项目事务上的自由。因此虽然没有英国安全,环境条件好,到项目进展并无大的阻碍。

2400亿核电项目各国不敢接,中国接手后却中途退出,真相到底如何

因此,在对外投资事业上,应积极创造“以投资建立良好关系,以良好关系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既要注重利益,也要注重政治、外交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国的一带一路等大项目,就是在努力创造这样的局面。

但对于英国这样“好心当成驴肝肺”,出力不讨好的国家,就是应当强硬起来,该退出时就退出,及时止损,因此这次中国退出项目是正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专心发展核电技术,建设更高水平的核电项目,到时候他们迫于用电需求,也会求着中国出手帮助。其他方面也一样,提高自己的硬实力,才是面对多变的国际政治关系的法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核电   英国政府   中国   出力不讨好   华为   项目   核电站   英国   中国企业   基建   美国   中方   中途   真相   政治   关系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