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创新激发新动能撑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0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鼓励创新”为抓手,以打造服务省市的创新“策源地”为己任,撑起全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崂山区通过健全常态长效机制,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持续擦亮“鼓励创新在崂山”品牌,呈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势头。2020年,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7.6%,“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40.4%。

目前,崂山区拥有独角兽企业6家,位列全省各县区(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省首位,“中国城市市区创新能力”排名列全省第一。

青岛市崂山区:创新激发新动能撑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市场化为导向,促进创新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是崂山的传统和基因。崂山区辖区陆域面积395.8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区域是崂山风景名胜区,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短缺。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当作立区之本。1992年,作为全国首批的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正式设立;1994年,崂山区在此基础上实现建区。

今年上半年,崂山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4.24%,继续在全市领跑;境内上市企业13家,占全市23.6%,上市企业数量、股票融资额、营业收入和市值均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崂山区突出未来产业集聚,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持续壮大微电子、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向千亿级迈进。

“强支持”带来了“好发展”。投资1亿元招引落户的大唐半导体项目,经营首年即实现8400万元营收,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实现7000余万元营收,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科技有市场,创新才会有动力。崂山区从产业链着手,坚持产业化导向,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起“以产促研、科技兴产”的融合发展格局,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4所高校和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实验室,探索建立“企业牵头、政府引导、高校院所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引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22个、众创空间与孵化器47家;集聚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落户崂山区。

目前,崂山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1000余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7家、省“十强”领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23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5.5%,全青岛市第一;万家企业法人单位高企数量113.86家,全青岛市第一,产业发展的高度和厚度持续增强。

青岛市崂山区:创新激发新动能撑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资本为纽带,撬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今年上半年,崂山区国有平台公司——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Pre-IPO轮投资,投资金额约5.5亿元。歌尔微电子本轮总融资额约21.5亿元,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成为出资额最大的战略投资方。

据介绍,微电子企业的研发周期一般为5至10年,投入巨大,风险较高,不容易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为了在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产业领域发挥政府的“补位”作用,崂山区依托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投资了大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矽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合启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铝镓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投资总额约5亿元。

市场最核心的要素是资本,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切实提升运用资本的意识和能力。崂山区依托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主阵地和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硬核“资本链条”。

近年来,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府直接股权投资,针对优质初创企业,主动担起“投资人”角色。目前,崂山区共投资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10支,政府以25亿元认缴出资,撬动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了超过290亿元的基金总规模。

截至目前,崂山区以直接股权投资方式为7家企业投资3.37亿元;建立的29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先后投资34家企业、32.5亿元,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2月25日、26日,由崂山区国有平台参与投资的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崂山企业分别于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资本市场“崂山板块”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对创新性强、成长性足的企业支持由财政拨款改为直接投资,依托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构建起“科技孵化+创业投资”新格局。近年来,巨峰科创直投及基金投资项目合计156个,投资金额53.4亿元。其中,早期投资项目86个,投资金额12.2亿元。直投的34个项目中,32个为崂山本地项目,2个投资外地项目也已在崂山区设立子公司。基金投资项目中,投资崂山项目14个,返投崂山项目7个。在资本的助力下,镭测创芯、小鸟看看、海华生物、罗博科技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青岛市崂山区:创新激发新动能撑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惠企为目标,搭建创新的主战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鼓励创新,既要有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又要有千方百计为企业办实事的干劲。崂山区坚持从企业需求出发,从痛点堵点入手,注重改革系统集成,着力打造让企业舒心舒服的营商环境。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遥感技术领域的硬科技公司,深耕激光遥感领域20年,实现了与国际最先进技术的“并跑”。然而,这家如今在业内颇有引领性地位的企业,初创期亦遭遇了融资困难。2018年,崂山区向其投资数百万元,让企业迅速摆脱困境,第二年公司业务收入一举突破1000万元。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5000万元。

崂山区主动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定政策、优服务,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着力健全企业“发声”制度和流程,重大产业政策制定请企业参与,政策落实情况请企业监督,政务服务效能请企业评价,真正让企业家和创新者在崂山有话语权、有认同感。

为突破海洋仪器设备领域“卡脖子”技术,2020年山东省经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在经海公司注册成立过程中,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持有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的技术股权出资,突破了传统的科研事业单位出资方式,体现了崂山区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敢于担当、大胆探索的精神。

崂山区通过健全“一业一策”政策体系,新修订出台工业互联网、高端服务业等14个产业新政,发布产业发展集成政策,上半年拨付产业扶持资金15.8亿元;首创免申即享政策资金兑付平台,今年已兑现扶持资金8435万元。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崂山区市场主体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目前已达85000余户。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建设了“云商”大数据监管平台,积极探索实施“互联网+监管+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在“放开”的同时“管好”,实现全区综合监管服务“一张网”,大幅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全力打造有“市场监管温度”的营商环境。

通过制度创新,崂山区还先后推出企业开办2小时拿证的“3012”改革,创新“拿地即拿证”服务助力项目落地,工程招投标项目节约24天的“多测合一”改革和人才住房“配额制”改革等创新举措,多项制度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去年以来,崂山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45家,新增独角兽企业4家、总数达到6家,全市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强中12家在崂山,全市101家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中31家在崂山,成功入选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

以创新为风向,聚焦思维变革健全长效机制

近年来,面对再次创业路上的种种难关险隘,崂山区从干部抓起,从思想入手,首创性地开启了“鼓励创新在崂山”大讨论,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正在成为崂山新的风向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立崂山区委鼓励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出台健全鼓励创新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创新的9项机制,形成制度创新清单81项、问题突破清单87项,确保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任务。区级层面出台鼓励创新20条,各街道各部门形成制度创新清单247项、问题突破清单243项,先后推出“标准地”“一业一证”“首错免罚”等一批创新举措。

崂山区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鼓励创新的关键一环,突出高素质、专业化标准,鼓励引导全区干部争当勇于创新的“改革派”、敢于开路的“实干家”。坚持把企业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战场,组织干部深入企业学、跟着企业干、围着企业转。着眼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创新开设“专业化大讲堂”,邀请歌尔、杰华生物等企业的12名企业家走进机关授课。“订单式”选派21名干部赴重点企业、科研院所挂职锻炼,组织32名新录用人员到区属国企轮训锻炼。

在基层街道社区,强化党建统领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以街道为着力点,以社区为操作点,走出了一条“组织强、队伍硬、服务好、乡风淳、民心和”的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入手,围绕深化“小服务”创新,全区6项公共服务事项在街道以下层面“一次办好”,群众零跑腿占比超过75%。

鼓励创新,常抓常新,久久为攻。崂山区从健全机制入手,坚持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件接着一件办,推动“鼓励创新在崂山”常态化、长效化。从2021年起,明确每年制定区委鼓励创新工作要点,今年确定了助企服务“一张网”、人才住房“建管用”一体化机制等23条创新性举措,并纳入全区综合考核。时下,崂山区年初确定的57个过亿元“四新”项目已全部开工,进度均达预期。

下一步,崂山区将以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围绕做强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力争未来3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速走在全市前列、GDP占比突破50%,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崂山   青岛市   动能   青岛   微电子   战略性   全区   全省   全市   新格局   资本   干部   政策   产业   项目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