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充电桩一哥”特来电

“十一”国庆期间,“8小时车程新能源车花了16个小时”事件备受热议。同时,有关专家也指出,“十一”假期期间不少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一桩难求”,源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太快而充电桩的建设和效率并未跟上。这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纯电动车的忧虑从未减少。

在市场空间巨大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里,青岛一家行业独角兽孕育而出,它就是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特来电”)。当下,特来电估值百亿元,这只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唯一的 “独角兽”,不仅“块头大”,而且活力十足。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当下,特来电充电桩数量持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充电网电量保持行业第一的龙头地位。

透视“充电桩一哥”特来电


特来电创始人于德翔。
从“拓荒者”到“独角兽”
6年搭建起中国最大的汽车充电网
“你特别,我来电,我们一起特来电。 ”


2014年,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二次创业,面向未来去寻找更好的产业。这一次,于德翔决心布局新能源产业,打造“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能源互联网平台。由此,“特来电”应运而生。


尽管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但2014年前后,全国保有量十分有限,作为行业最早入局的“拓荒者”,特来电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在充电企业挣扎在尽早“圈地”和提高投资回报率大潮时,特来电针对用户充电习惯和充电桩平均利用率,通过经验积累和数据分析,形成自己的充电桩建设论证模型,找到了短期经营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


2015年,特来电提出充电网概念,创新发布CMS主动防护、柔性充电智能系统;2016年,发布了中国最大“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2017年,发布“汽车充电网”与“新能源微网”双向融合系统;2018年,世界首创“充电、光伏、储能”智慧车棚;2019年,发布“面向新能源车安全的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2020年,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39个重大项目企业之一。


6年时间,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来电走出了一条从0到1、从无到有的道路。截至目前,特来电已在全国335个城市建设28.5万个终端,搭建起一张中国最大的汽车充电网,成为中国最强的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公司。


做工业互联网入口
编织一张巨大的“智慧能源网”


与特来电人交流,他们经常会“纠正”对方的说法,“我们不是建充电桩,而是建充电网。 ”世界都在做充电桩,特来电却在建一张巨大的智能充电网。


何为充电网?充电桩是给车充电的物理插头,而充电网则是一个区域内多台车充电连接起的能源网络,具有规模化、集成化、数据化、互联化的优势,在满足基本充电需求的同时,可衍生出数据增值、充电安全、能源交易、电商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


在特来电看来,前者是“术”,后者却是“道”。简单来说,特来电将电动汽车本身作为一个个移动“充电宝”,每个停在车位上的车的电池链接在电网上,成为电网的巨大柔性储能电池系统,平衡电网用电和发电之间的关系,“特来电做的储能能够让车在电网低谷低价时充电,高峰高价时卖电。 ”于德翔形容。而当微网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的“供电站”。同时,电动汽车电池在淘汰后企业进行回收,将其放进预制仓成为储能设备,形成一套动力电池储能梯次利用的方案。


2020年,作为工业互联网爆发的重要节点,特来电也开启了“蝶变之旅”。 “谁占有最大的充电网,谁就拥有最大的入口和数据,谁就能率先搭建起最大的工业互联网”。于德翔介绍,新能源汽车加上新能源将引发“第四次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而特来电就是这两场革命里的“链接者路由器”。基于这样的定位和理念,眼下,特来电正加速国内充电网的投资布局,编织一张巨大的安全、智能、互联的充电网。


“充电桩一哥”准备上市
充电桩寡头效应愈加明显


去年年底,特来电终于迎来分拆,准备上市,创始人于德翔第二次造富也令业界颇为期待。不过,即使业务拓展面较广,合作伙伴多为业内著名厂商,充电网做到行业龙头,特来电仍需直面盈利难题。


于德翔多次在公开场合坦言,“特来电充电网做到了第一,但是背后是为充电网投入的巨大资金、巨额的研发费用,前期也形成了较大的亏损。 ”


根据近年来特锐德公布的特来电增资扩股公告,可以窥视这一行业的盈利现状。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7个月,特来电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亿元、3.89亿元、5.8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317.21万元、-1.36亿元、-5676.61万元。


“建立充电网络才可能会大规模地支持和支撑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在于德翔看来,在进入充电行业至今的五六年时间里,特来电共计投了50多亿元资金,当电动汽车发展呈现规模化时,充电盈利是必然的。


据了解,过去的数年时间里,充电桩企业靠充电服务挣不到钱成为普遍现象。 “制约充电桩盈利的关键是充电桩的使用率问题,很多充电桩的使用率甚至不足5%。再加上后期的维护成本、设备的折旧,以及持续的扩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想要盈利确实有难度。 ”一位充电桩业内人士说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充电桩的寡头效应愈加明显,市场占有率和融资能力成为了企业能够持续下去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拓荒者   寡头   独角兽   使用率   青岛   新能源   电网   创始人   透视   电动汽车   电池   工业   数据   行业   汽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