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15天,超万人次,一场「自予自宅」2021宅二三生活艺术展,让城市中多了一些关于“家生活”的新鲜话题和灵感思考。

宅二三通过展览,唤起人们对家宅文化的思考,给“自定义”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同时,宅二三也与多个品牌进行创意跨界合作,为人们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家居生活艺术体验。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闭幕论坛现场,摄影:邹邹©宅二三


随着7月4日 “宅的进行时与未来式”论坛的结束,为期半个月的展览也将暂时告一段落。在闭幕论坛上,宅二三邀请到跨界设计者&创意人王亥、远家YUANJIA创始人&作家宁远、好好住创始人&CEO冯驌、ziinlife吱音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朱晖、PUPUPULA创始人&CEO张思川、一筑一事&宅二三创始人王牧之,以“宅的进行时与未来式”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生活、关于家的分享沙龙。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闭幕论坛现场,摄影:邹邹©宅二三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冯驌,摄影:邹邹©宅二三


“家的无界化进程”是此次论坛的主题,无界化意味着未来家的形态有很多种可能性。

冯驌认为,“理解‘无界化’先要将家拆分为屋里、屋外两部分,屋里无界化分为五个方面:风格模糊、空间功能的拉伸与分散、家具的离散化、外部空间家庭化、借引公共空间手法等。”

风格模糊又细分为三个部分:边界模糊、时间无界、去标签化,这些都是在反边界。风格模糊化正在演变为一种趋势如:中式风格的家可以没有明显的中式元素, 但是整体给人的感觉、调性是中式的;上海住友的家是混搭的状态,可以看到老的中式家具、粗犷的东南亚风格家具,但是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很自然。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主讲嘉宾冯驌现场演讲,摄影:邹邹©宅二三


功能无界化主要体现在拉伸和分散。功能拉伸分为:厨房外扩、客房破界、衣柜延展、卫生间外溢、联通型阳台。在住友案例分享中如厨房外扩,可以使用推拉门、玻璃移门等设计,在住友们实际使用过后的反馈中证明:半开放式厨房的设计适合中国家庭使用。功能的分散主要体现在:中西分厨、三分离卫生间、家政空间多样化,如很多家庭喜欢中西厨的设计,增加西厨空间,缩小中厨空间渐渐成为一种趋势;三分离式卫生间设计是因为疫情的缘故,在玄关位置设计洗手池,让一进家门的住友可以回家直接洗手,做好清洁工作。

家具离散化主要体现在:茶几、书柜、收纳、电视、衣柜、户外家具等方面,如书柜分布在房间的各个角落,书籍的收纳变得离散化;电视也可以随时移动,想在哪里看电视,就将电视拖到哪里看。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冯驌现场演讲,摄影:邹邹©宅二三


公共设计家庭化体现在:墙面、门窗、照明、电器、材料、植物等方面,如公共空间的旋转楼梯、残障扶手等设计可以用在家宅设计的案例中;公共空间的稻草墙漆可以用在住友的客厅墙面设计中;画廊式的挂画方式可以融入住友的家宅走廊设计中等。

引入公共功能体现在:健身、绿植、酒吧、咖啡、影院、展览等方面。如在夫妻喜欢健身的家庭中,可以设计一个健身房,爱好跳舞的家庭,也可以拥有一个舞蹈房;北京的住友将工作室搬到家里,在家里也可以织布、印染。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现场听众,摄影:邹邹©宅二三


最后,冯驌提到屋外无界化是当下和未来的一种趋势,他很享受家的边界向屋外拓展,比如:邻里关系重构、社区环境重构、办公空间居家化、酒店空间无界化、旅行移动居家化等。“你可以穿着睡衣下楼喝酒、看电影,好的社区环境也可以是家的一部分,是家庭空间的外扩,当然如果喜欢露营,不妨将露营的场景搬回家中,来一个露营风格设计的家。”

创造与探索的本质,就是让一切无界化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朱晖,摄影:邹邹©宅二三


在吱音创立的8年里,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梳理吱音这些年的发展脉络,朱晖希望能让更多人深入认识吱音。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朱晖现场演讲,摄影:邹邹©宅二三


2013年,吱音关注都市年轻人生活状态,并用吱音独有的方式通过设计解决问题。“一方面我们坚信较小的居住空间依旧可以体现出生活的智慧。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解决小空间问题也可以更显性地体现出设计的价值,这是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朱晖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可以给年轻人家宅生活提供了更多“助力”。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吱音2013年折叠桌、扶手椅产品,图源吱音


吱音的一款折叠桌,在小空间中经常被使用到,“我们思考当折叠桌被折叠后是否还有一些设计的可能性?我们将折叠后的桌面进行设计,可以放置各种物品和装饰物。扶手椅也是考虑小户型空间,在舒适度和空间尺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的产品。”

每一年,吱音都会不断关注某一类人群,或是一个产业领域(工艺),甚至是某一个社会现象,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吱音2017年产品自在柜,图源吱音


“轻松自在”的自在柜设计灵感源自碧绿透亮的芭蕉叶,整体感觉明亮轻快,好像阳光洒过留下树影,带着夏天的味道。柜身为一块通透的金属板折叠而成,板上连贯的斜线经过弯折,变得角度不同,错落有致,宛如茂盛交叠的蕉叶。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吱音2019年产品,图源吱音


吱音在2019年开始对传统柔性材料进行研究。以创新的方式将其融入到设计当中,通过对材料本身特性的再挖掘,以获得日常生活意想不到的全新体验。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奇珍之隅」展厅好理书架,摄影:雨婷©宅二三


2020年的疫情让品牌陷入自省,对家的概念有一个重新思考。“产品的设计兼顾到精装房的用户,在硬装不做调整的情况下,吱音希望可以通过更多产品的风格化来达到精装房风格的变化。”朱晖认为通过家具软装实现家居风格的变化,在实操中是可以实现的。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奇珍之隅」展厅图,摄影:雨婷©宅二三


2021年吱音受邀参加“设计之春” 展会,以“微观的治愈”主题阐释后疫情时代关于产品和人的情感链接。家具不仅可以收藏,更是某一阶段,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切片。

最后,朱晖分享了关于吱音的信仰,“我们坚信创造力是上天赋予人类宝贵的财富和能力。人类共有的创造力与本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的结果一定是独特而绚丽的。”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张思川,摄影:邹邹©宅二三


PUPUPULA作为国内原创儿童家居品牌,一直在持续关注家具的可持续性设计和实现设计长久使用的相关话题研究。张思川称:“未来,儿童家居也许不存在了”这个题目好像有点吓人,但她想通过一些故事和大家分享,PUPUPULA做品牌的初衷。

PUPUPULA尝试在儿童家居设计中实现“去儿童化”,这听起来好像有点矛盾?“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世界上大部分的产品是根据人群来设的?”张思川对当下产品设计的现象提出疑问,“这个是给大人的,那个是给小孩的,或者这个是给男人的,那个是给女人的。这种划分自然有道理,但遗漏了什么呢?那就是,人们是‘在一起’生活的状态”。

张思川认为当设计产品时,不只是机械地根据人群划分,多一点考虑在一起互动的场景, 会在某程度上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会让妈妈更开心。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小笨钟设计,摄影:雨婷©宅二三


关于PUPUPULA的一款小笨钟设计,张思川提到家长和孩子相处的一个细节:“我们经常和小朋友在生活中有一些争吵和崩溃的时候,比如我要出门,可是他还在玩儿玩具……”

后来通过她的观察发现,问题出在时间管理上,小朋友似乎看不懂钟,对时间也没有概念。“抽象的时间看不着,摸不到。要是孩子能认识时间,该多好啊。” 设计一个“去儿童化”的钟“little ben”的想法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几几桌,图源PUPUPULA


大部分的儿童产品用途都十分有限, 用了一段时间后,就用不上了。做一件更灵活的产品,让父母和孩子能一起使用。等孩子离家后,或者就算没有孩子,大人也能用, 这就是PUPUPULA设计“几几”的出发点。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上)小朋友使用几几桌,(下)几几涂鸦本,图源PUPUPULA


PUPUPULA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灵魂。设计合理的产品能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更自信独立。养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设计合理的产品,让父母更轻松愉悦地与孩子共处,同时也能快乐做自己。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宁远,摄影:邹邹©宅二三


「自予自宅」的展览让宁远对家的建设和情感的寄托有了强烈感受。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和理解力有了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我们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好像人的一生能够掌控的东西很有限,但什么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家是我们‘不讲道理,但带来安全、温暖的地方’,回到家,这个地方我说了算,建造这个家的过程,就是创造我的作品的过程。”宁远认为家可以很好地安放心灵。

“太有风格其实是一种限制”是宁远分享的主题,风格不是可以用标签来定义的,真正的风格是“人格”,是住在这个家里的人,活出了自己的一种风格。正如一间房子刚装修好是还没有“风格”的,在这个人住进去房子里,经历了日常生活、爱恋悲欢等,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宁远家客厅,摄影:丸家


“我们家的客厅一直在发生变化,原本的书桌,现在已经被我挪到了餐厅做餐桌使用,在客厅我又买了书架放书籍,孩子们可以坐在地台上看书,这些都是根据我们家的生活所需设计的。”宁远相信时间的力量,一个房子最好的时候,并不是刚装修好,而是在家浸润了人的情感,带上了使用者的痕迹后所呈现的样子。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宁远家厨房,摄影:丸家


宁远家的厨房是开放的,“开放式的厨房让我的孩子看到了劳动的美好和价值,孩子从小能够看到父母或者阿姨在厨房里的劳作,都是在为这个家庭做建设,孩子们也可以参与进来,哪怕忍受一点油烟,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宁远家角落,(上)摄影:丸家


家的装修设计,还应该懂得节制、留白与退让,家是综合的东西,家的设计需要考虑整体,太有设计感的东西,单看是好看的,但可能会忽略其他人的需求。宁远期望每个成员能够在家里充分表达自己,能够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要相信,空间的丰富性、人的成长性,以及相信放空对于家的意义。”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日常生活,图源宁远


宁远认为制作服装的思维也可以套用在家装上,她刚从媒体出来时,将服装当做强有力的工具,想通过服装“革命”,高跟鞋、精致的妆容……但当宁远做到后面,就意识到服装是让人做自己,当一个人很舒服的时候,是不需要通过个性的服装来彰显自己,“所以我的服装风格发生了变化,如今我的服装是日常的,不太风格化,穿在身上是舒服的,会忘掉衣服的存在,衣服是帮助自己成为自己的工具。”

漂亮没有多少价值,而漂亮背后的逻辑需要我们理清楚,而支撑美的信念是重要的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王亥,摄影:邹邹©宅二三


王亥和前面几位嘉宾对家理解的观点不同,他讲述的是一个没有家和离开家的故事。

“我借用一个电影的灵感启发来讲述我的故事,13岁和父亲起了争执,离家出走,在成都体育馆‘仰望星空’,第一次感觉到‘无家可归’,之后就在无数个‘家’里暂住。”王亥回想起自己曾经离开家的经历,认为家是无定的。

等到30岁的时候王亥在香港有了第一个家,花精力打造自己的80㎡房子。在香港中途搬了8次家,过了8次打造家的瘾,房子也从80㎡换到150㎡。王亥曾调侃:在香港买房子的乐趣,就是看着房子升升跌跌的过程。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没有边界的家,图源网络


“在香港卖房子,很多人来我家里参观,我和妻子就花半小时将家收拾、恢复到一个‘表演’的状态,甚至是一个‘展呈’状态,迎接每一个买房子的人。我的客厅是一个书房,卧室是一个影音室,家里有近千张DVD,现在已经是收藏版了。我很喜欢收藏小家具,家里有很多收藏品,而我的房子卖了8次,每次都很受欢迎。”

从香港回到成都,王亥又开始对家毫无兴趣,称在香港的那些年,已经将家的瘾过完。之后,王亥在酒店住了12年,那些年没有心思思考如何设计家,天天忙着其他的事情,直到酒店下了“逐客令”,才开始为自己装修房子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没有边界的家,图源网络


王亥看过一部电影,引发了他的思考:家,只是一个字,还是你内心怀揣的归宿?告别“家”,成为自定义者。“宅”犹如行走的四壁,没有边界,只有一个生活的圈。

家,是自给自足,自己给自己的定义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圆桌交流环节,从左至右依次为:朱晖、冯驌、张思川、宁远、王亥、王牧之,摄影:邹邹©宅二三


在圆桌交流环节,一筑一事&宅二三创始人王牧之也和嘉宾探讨了关于家宅文化、家居行业发展、原创家具等相关话题。

话题围绕“整个家居行业和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怎样?”话题展开,冯驌认为是“抛弃”,传统、不合理的概念被抛弃,“我们也在想上个时代的生活、经营方式有没有可能以某种形式过渡到下一个时代,但观察了很多年,发现很难,那些不合理的方式直接被抛弃,新的方式会代替旧的。冯驌在成都第一次看到春天有落叶,很震惊。叶子是被“顶掉”,就如新的方式代替旧的方式。”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圆桌交流环节,摄影:邹邹©宅二三


“如何看待国内原创家具与国外积淀多年的家具设计力上的差距?”朱晖认为,“原创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西方有多年积淀和传承,但中国也有弯道超车的可能,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量信息的吸收,未来也许能和国外的家具品牌,实现平等交流和相互影响。”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圆桌交流环节,摄影:邹邹©宅二三


张思川认同朱晖的看法,“未来的品牌可能是国际的,我们的供应链可能也会用到国外的如越南、印度等,而疫情后,由于国际产业供应链受阻,国内的环境对原创家具品牌是友好的。”

王亥认为:“中国的家居行业也许会成为另一个西方,但不是现在,而是未来,目前,我们面对的问题还很多。”

「自予自宅」展览带给人的思考和灵感启发将会持续,话题和家的“自定义”将会以一种生活的常态和方式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各个展厅,观看展览的观众们


此次展览通过九个主题展区,激发人们关于家的灵感与新知。在九个空间里,可以体验九种生活的可能,人们也将看见不止九个自己。


-


一场诠释家宅文化的生活艺术展览,一个聚集了各行业精英探讨未来家宅文化的论坛,一场联动32个生活品牌的城市活动,一场吸引生活家们来种草好物的周末市集活动……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四集二三」市集活动现场


当我们回到日常生活中,带着“自定义”去感受、找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愿每个人都有家可住,有爱可依,有美可享,有梦可向,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正如五位嘉宾自定义的“自予自宅”:“无当的可能”“彼此独立,又相互依赖”“做更好的自己”“宅是逃避,和不想面对的东西。”“沟通,人和人的沟通,自己和自己的沟通”每个人关于“宅”的自定义,都应该各不相同。


-


展览名称

2021宅二三生活艺术展·自予自宅(Home Z Living Art Show: Your Home, Your Way.)


展览地址

成都·锦江区水璟唐12栋


展览日期

2021年6月20日-2021年7月4日

11:00-19:00丨18:30停止入场


/


主办

宅二三


特邀合作

小鹏汽车


协办

一筑一事 / 水璟唐


策展

宅二三


总策展人

王牧之

策展人

刘安琪 / 袁梅振宇 / 韩启田 / 余思思

艺术总监

罗丹

内容

余思思 / 李沁菡 / 黄思月 / 李盼盼 / 白雨露 / 陈子譞

视觉

叶颖 / 徐一梦 / 杨倩

社群

尹何卉芝 / 黄文沙 / 甘琦 / 钟子也 / 花艳艳 / 植浩星

视频

向雨婷 / 朱健雄 / 张爱琳 / 邓鑫

执行

田雪睿 / 彭淼 / 黄亦雯 / 李雪梅


参展

ARCHETYPE / 和璞设计 / 几和几 / 季意空间设计GE space design / 李白鹿 / LivFAMA / SHINDESIGN炘儒设计 / 朱晖 / 招招


合作品牌

艾舍人Xcellent / Beaucoup / 白猪商店 BAICHEW STORE / 凡德罗家具 / 方所 / Lettin / 年轮公园 Zoring Park / onemorechair / PaperPlay / Pertica / PlanToys / PUPUPULA / 入云屋 / 桃陶STUDIO / WildCalling荒野召唤 / 野狗商店DOOGHOOD BOOKS / ziinlife吱音


特别支持

成都万象城 / 麓客 / 四川广播电视台城市之音FM102.6 / 宜家家居


平台支持

巨量引擎四川


媒体支持

ELLEDECO家居廊 / KINFOLK / 新浪家居 / 好好住 / 搜狐新闻成都频道 / 百度APP / YOU成都 / 漫成都 / 成都GOGO / 成都向上 / 成都同城会 / 购成都 / 成都活动情报站 / 幸会Salon /更火 / M大生活 / 试物所 / 有点编辑部 / 睿意成都 / 爆米花报告 / 肥西肥西 / miniko / 朱毁毁 / 张朴好时光 / 在艺 / 聚Feel / 看什么策展 / 成都看展 / TheArtHunter寻艺


支持机构

ACG国际艺术教育 / 德必川报易园 / 梦想加 / RoSSo国际艺术中心 / 格瑞艺术 / 叁和泰纸业 / 维欧艺术留学 / RAC STUDIO


-


一场流量百万的生活艺术展结束了,探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宁远   住友   家宅   家居   成都   边界   艺术展   流量   风格   家具   未来   方式   孩子   家庭   品牌   产品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