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生活在城市,你真的了解“城市”吗?

如果我们只是将视线聚焦在工作和家的两点一线间,将生活浓缩在家的三公里范围内,即使与城市朝夕相处,这些习以为常的局部片段,也只能让我们了解到它偌大“骨骼”中的微小细部。

但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容器,它的每一次生长变化都离不开生活在其中的人,同时,它的美好也在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挖掘。所以,当我们选择居住在一座城市,我们不应该只是漠不关心地行走其中,而是应该思考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工作、生活、家宅、自我完整地融入这里?

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借由此次展览,与城市之音FM1026共同发起了一系列城市探索行动,除了“跟着声音去探店”特别节目,还有《城市漫游》主持人马甜对话此次展览策展人,同时也是「一筑一事」&「宅二三」创始人王牧之的特别专访节目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节目中,王牧之对这7年的城市探访做了回顾总结,也对此次展览主题、举办契机和策展思路做了讲解分享,同时,关于城市、家宅与自我的关系,以及针对它们的探索和研究他也给出了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答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Q:我们知道「一筑一事」创办于2014年,到现在也有7年的时间了,我觉得这7年是值得从头提一下的,所以我们也想请牧之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一筑一事」在最开始发起的时候,你的初心是什么样的,它最开始的出发点是什么样的?


A:其实,「一筑一事」简单来说是一个公众号。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7年,从公众号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媒体,到现在做一些城市指南的出版、创意展的策划,甚至也包括参与一些项目的策划和开发,它经历了一个逐渐生长的过程,但是围绕的核心都是关于建筑与生活方式。

我们从一开始最简单的一个动作就是去城市探访,但探访方向可能会更多地关注一些建筑的设计、空间的设计,比如说大家知道的去年特别火的五岔子大桥,就是从设计这个角度被很多人看见的案例之一。那么像买手店、咖啡厅、精品酒店、民宿等等很多城市里边衣食住行的各种生活方式体验空间,如今也在设计、文化内容等方面填充着这个城市的质感,而我们就是从城市中这些可能被人忽视的,有内核或是有生活方式、有设计的这种空间探访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五岔子大桥


Q: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之音》跟你们做的是同样一件事情,就是我开头说的可能大家习惯了音乐的存在,我每天生活要有这么一个bgm,然后是每天要去的地方,我都习惯了它就在我身边,但它背后到底是怎样生长出来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包容了什么样的人,这个是值得细细去探究和分析一下的。


A:对,所以2017年我们出第一本成都《城市指南·成都》的时候,当时在序言里面就有一句话写到:生活在此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在别处,外面的世界更美好,从而忽略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如今的变化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一筑一事第一本《城市指南·成都》


比如成都最近公布的人口数据已经超过两千万,每年有五六十万人口的涌入,都在说明这个城市出现了很多新的、被我们忽视了的,一些好玩的地方、好玩的事情,所以城市的生长可能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设计与创意中,来解读城市的生活质感和大多数人所忽视的日常。

就像城市之音FM1026也是这样,有时候我开车的时候会打开来听,也会发现很多新的,有意思的事情。


Q:那在「一筑一事」发展的7年中,它必定也会经历一个生长,从我们刚才在聊天的时候会觉得牧之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创始人,自己写、自己拍、自己去投入内容的创作生产,而现在随着这个号的生长和你团队的生长,你的身份一定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单纯的创始人之外,你还是一个主理人、管理者,相比之下就会要再多看远一些,带领整个团队去生长,所以你自己在这几年里,经历了那些转变?


A:非常单纯的创始人(笑)……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聊一天的话题,从一个创意人变成一个经营者,可能是很多设计公司和创意机构的创始人都要去经历的身份转变,但是这里边确实有非常多值得去讲的,因为很多人他可以做好一个设计,做好一个方案,但是不一定能够经营好一个设计机构,如果这二者不能取得平衡的话,要么你就会太理想,要么就会太现实。

就像您说的,我14、15年的时候是非常单纯地一个人背着一台相机在成都走街串巷,到逐渐有更多小伙伴加入,这个时候去思考更多的就是怎么样通过一些更有影响力的载体让更多人看见我们,所以这中间其实是经历了从个人创作到团体协作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除了要平衡好自身,也要平衡好团队。

我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其实有非常多好的想法,但是不一定能在职场或者是创意机构这样的团队里将其很好地发挥,因为这毕竟是团队的协作,所以在个体和团队之间,我们既要去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又要让团队戴着镣铐去跳舞。


Q:那回到我们刚才说的这几年团队的生长,还有包括你的生长,我觉得大家可能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像你刚才提到成都也是这次两千万人口俱乐部的新进成员,而私家车保有量现在也是全国第二了,你会觉得整个城市在疯狂、蓬勃地生长,但对于个体来说,大家能更具象地感受到城市的变化,还是来自你们挖掘的那些小而美的场景,那么未来「一筑一事」在出版书籍这件事上是会想要更多地向外去探索一些不同的美好,还是说再回到成都继续发掘和探索成都的好?


A:确实是城市即使再大,但一个人的生活半径和他真正能关注到的东西其实是有限的,可能主要就在上下班的两点一线和生活区域的三公里范围内,城市在变化,我们很多观察的视角没有变,这个变化与不变之间,我们怎么样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适合自己的审美,其实是很多时候我们做媒体或者做一些平台会去反复探讨的问题,就是自我跟共性之间的一个平衡。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至于未来我们会不会去别的城市,因为我们是一个创办在成都的创意机构,其实我们更想找到的是成都的基因,但成都的土壤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所以未来「一筑一事」一定会到更多别的城市去探访,把这些创意呈现给更多的人,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我们成都的基因。

而再回到对成都的探索,我理解的可能是我们过去常在讲文化创意时会关注说我们把什么东西带回成都,但未来我们另外要思考的是我们能把一些什么样的成都基因、土壤和风格带到别的地方甚至是全世界去,而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创意机构的愿景,希望走出去。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Q:就像最近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我觉得成都它不仅是大熊猫这么具象的一些元素,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在城市土壤和基因上去把它延展开来的。


A:就我们在探讨很多话题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些别的城市看到我们做这样一个展览,或者做这样一本书,他们会觉得这个跟我们在别的城市看到的编辑和叙述方式不同,看起来会更轻松一些,我觉得这也是基于成都的一个特点。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2021版《一筑一事:成都》


Q:那我们刚刚既然说到书,其实也想听牧之来说一下「一筑一事」这两本关于成都的探索指南,你觉得它像一个地图也好,或者说它是一个线索也好,对于你来说是抓了哪几条线索,能让大家认识到什么样的程度?


A:可能每个人看到这本书都有他自己的观点,我作为「一筑一事」的创始人和这本书的主编,一开始的构想,有两个方面,一是它还是最当下的一种指南,能给到我们一个清单或者一些建议,让我们可以去到这些地方,然后通过这些空间介绍和故事讲述,激发起我们对这个城市的一些兴趣和好奇心。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2021版《一筑一事:成都》


二是大家不一定能看到的方面。
这本书它是一个非常务实、客观的,对当下人、事、物还有照片影像的全记录当我们试想一下10年、20年以后,我们再回来看这本书,那时候会觉得它的价值更大,比如我们现在如果有一本90年代或者零几年的书,就像我们现在做的这本400页左右的大开本,里面介绍着那时的东西,可能当时它不一定多特别或者说给你很多意义,但到了很多年以后再去翻阅,它就有了一种类似于田野调查,或者档案的意义在里面。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2021版《一筑一事:成都》


以至于我们自己最新的工作室在空间设计上也吸收了“档案馆”的概念,里面有许多档案柜,就是想说通过新媒体或者未来这种垂直领域的平台,尤其是我们关注建筑与生活方式,除了信息的传播外,还要承担起这种信息和资料的沉淀和记录的职能。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Z/S STUDIO 3.0 新办公空间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Q:你刚刚有提到一个公共空间的概念,我觉得现在这两年大家对此的认知也不一样了,以前觉得公共空间就是独立在我生活之外的,比如我要去看个展,它一定是跟日常无关,但是现在成都很棒的一个地方是很多社区街道它已经跟城市融合在一起了,它也不是推倒重建,而是有机地生长在一起,我觉得这一点特别迷人。


A:其实包括现在很多市场,不管是房地产、汽车还是别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行业都在转变。

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费群体在转变,因为他们更有自主权和判断力,也更有能力去引导改变,尤其是我们最近关注到的家空间的改变。比如小时候我们去同学家串门,会看到每个家都长得差不多,但是在30年后的今天,关于家的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通过观察研究不同的家空间,会发现这种产生出来的差异性就跟生活在其中的人有关,像是宠物之家、自然之家、丁克家庭、三胎家庭、五口之家等等,需求不同,审美不同就会打造出不同样貌的家空间。而这种差异性在家空间里面就像是一个新大陆,我们会发现它的有趣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的街巷,所以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个生活艺术展,关于自宅,关于每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Q:你说的家和刚才提到的观点,让我想到以前我妈妈一定要跟我强调说你回你自己租的房子不是回家,你是回房子,可能那时候的人觉得家的概念就是人员要匹配到什么程度,但是我现在觉得家它作为一个空间来说,就是包容你自己的地方,以及刚才你提到的生活艺术展,也让我对家有了新的认识,可能会把它拆分成很多的部分,有一部分是属于你自己的空间,有一部分则是在你生活的半径内,它有很多的房间或空间可以来把这个家的概念稍微延展一下。

因为这个展是「宅二三」在一周年发起的关于空间和家的探索、讨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先给它一个官方的认定。


A:我们这个新平台叫「宅二三」,“宅”是住宅的宅,“二三”就是一二三四,是继「一筑一事」后成立的第二个公众号平台。选择在去年成立是源于一个契机,就是疫情期间,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家,加上「一筑一事」第一篇文章探访报道的就是一对80后设计师夫妇的60平米自宅,所以家空间探访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其中一个领域,现在我们把它单拎出来,专门做了一个平台,就是觉得这一块比我们想象中更重要,尤其是在疫情后,我们对家有了更多反思。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2020年“凹凸2020·家的幸福力”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2019年“了不起的厨房”


过去一年,「宅二三」也探访和观察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定义的家空间,那么到了今年一周年,我们觉得可以交一个作业、一个答卷给大众,所以才有了这个展览。

关于展览主题我们定义的是“自予自宅(Your Home, Your Way.)”,就是觉得如果要做第一场「宅二三」的生活艺术展,我们首先要讨论的其实是关于“宅”的重新定义。就像过了20年,我们从父母的家里搬出来开始选择自己的家,这时你会发现,不管是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家,还是去朋友家做客看到的居住空间,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自宅的重新定义、观察和自我理解在这个时代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宅二三过去一年探访的不同主题家空间


根据最新的一些关于国内大城市的统计数据,一个家庭的平均人数可能才一点几,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空间大小、形态的改变,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来探讨什么是自宅,什么是家。


Q:当我第一眼看到“宅”的时候,我会觉得它既是一个空间,也是一种状态,但主要还是看你怎么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面,宅出自己的特性。

我们知道此次展览你们还延展了许多活动,其中一个就是在展览周围三公里的地方集结了32家有趣的店,来加强展览的体验感。然后昨天我去的这些店,每一个店主都会提到一句话:我希望不管是你一个人还是跟朋友一起来这里都能够感到自在,这种自在是否就是我前面说的家的另外一个延展?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A:从我们选择在街区业态的水璟唐里面做一个展览,到链接周围三公里的生活方式品牌,都离不开我们的策展思路:我们现在的家其实是跟社区、城市的生活半径连接在一起的,有些年轻人可能他的家比较小,但是他真正的社交空间、工作、吃饭的地方都外延到了家周围的社区里边,所以这个展览除了主展区的一些内容外,链接到的32家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隐含的外围展览——关于家的重新定义,它是跟城市和社区链接在一起的。


Q:我觉得这个点还是关注到了人的,因为我们需要家人,宠物,伴侣,但有些时候又会想要独处的时间,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在车里坐着听一首音乐,也可以到这些公共空间中去,你会发现有很多方式可以容纳你的一些情绪,而不是把它们集中在某一个空间上。


A:是的,有些人你看他到家了,却要在地下车库待个20分钟,可能在车里面的时间也是他与家产生联系的一种方式。


Q:我看到这个展览是从6月20日一直持续到7月4日,然后完整的展览是由家居生活展和「三二漫游」地图推荐这两部分构成,在刚刚我们已经分享了「三二漫游」这个部分,那么我们也想知道关于主展区这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什么?体验到什么?


A:这个家居展不是平时我们看到的那种行业会展,从英文的翻译能够看得更准确,“living art show”,它其实更像是一个秀,不是那种很大的展览,但这种小展它叙述的内容不会太庞杂,看完之后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2021宅二三生活艺术展·自予自宅(Home Z Living Art Show: Your Home, Your Way.),「生机之地」


所以在策展的时候,整个策展团队反复讨论,最终只定下了两个数字。

一个是“7”。我们把2014年设为中国新家居时代的元年,因为通过我们的观察,从那时候开始,无论是成都的城市变化,还是全国的一些行业变化,在那一年都类似于觉醒的一年,很多新的家居品牌、家居动向,包括一些互联网平台布局智能家居、“设计上海”展览也是在那一年开始。

同时“7”刚好代表的又是2014-2021,所以,我们就用了7个关键词去定义这7年的变化。从“觉醒”一直到2020年“重启”,再到2021年我们认为是“待定”的状态,希望通过“7”这个数字去回溯7年时间我们家居行业,以及我们自己家的一个变化。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序厅」中展出的关于这7年时间家居行业的变化内容,以及7年时间我们收集的家居样本


第二个数字是“9”。因为「宅二三」的“二三”两个字是一个约数,在中文里面它代表若干,所以一开始我们不是想去定义什么,而是观察和收集。

融到这次展览也是同样的思维,在我们观察到的上百个不同的家里面,遴选出9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以此呈现了9个展厅,有的探讨生态植物,有的关于人宠共生,也有的呈现极简的生活方式,或者充满禅茶元素的家空间。

虽然是9个小的展厅,但都是我们所观察到的数百个家空间的缩影,当观展人走进这些展厅感受,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家的影子,或者未来自己家的一些灵感,这也是我们做此次展览的目的。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更多展区空间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从上往下依次为「平衡介质」展区、「异想茶室」展区、「奇珍之隅」展区、「第三空间」展区


在这些十分丰富的家宅样貌中,我们还有一个特别意想不到的空间——与小鹏汽车、荒野召唤合作的露营主题,也是一个与自然结合的户外展区。

灵感来自今年特别受欢迎的露营。因为受到多数年轻人的追捧,在当下变成了很多人固定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也能代表一种家的形态,也很好地说明了,家不一定是你购买或租下的四方“盒子”,它还有很多延展出来的第三空间。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2021宅二三生活艺术展·自予自宅(Home Z Living Art Show: Your Home, Your Way.)「第三空间」展区


Q:这一次我们城市之音的4位主持人,也参与到了「三二漫游」的活动中,去把这个家的空间范围继续做了一个延展,在节目最后也想问一下牧之,你在出发的时候是一个内容的创作者,然后也是一个有艺术气质的人或者说是艺术家,你对于商业的部分会排斥吗?


A:其实回到此次展览的话题上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会更好。商业也好,艺术也好,其实都加了一部分商业在里面,因为就算是细化到“家”这样的基本单元,我们也是有很多的商业部分。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平衡介质」展区


比如说家是需要经济来源的,买一个家具也是需要考虑价格的,这也是我认为放到家这个空间来看的话,商业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说「一筑一事」作为创意领域的创业机构,我们会关注感性的、情怀的东西,同时也会关注到理性的、发展的东西。


Q:那你们除了之前的一些观察,会不会主动地想要给一些我们觉得可能没有太多温度或者没有太多创意的地方去带去一些创意和温度?


A:其实创意温度不在他者而在于自我,当你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不管你去到哪里,那个地方就会有温度。所以就刚才提到的关于家的三公里活动范围来说,其实每个家的大小不是由你房产证上多少平米来决定的,而是关于你的内心有多大,或者你能迈出多远。这也更多说明了“家”不是一个物理概念,更是一个感知概念。当你感知到这个世界更大的天地,城市更大的场域,那么属于你的家就更大


-


自6月20日起,2021宅二三生活艺术展·自予自宅(Home Z Living Art Show: Your Home, Your Way.)已正式对公众开放,通过这场访谈,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的观展启发,也期待这是一场能够让你重新审视城市、家宅与自我、感受真实自己的“生活艺术展”。

除了此节目专访,在为期半个月的展览中,我们还会持续开启「三二漫游」城市地图推荐、「四集二三」市集等活动。

还邀请到跨界设计者&创意人王亥、远家YUANJIA创始人&作家宁远、好好住创始人&CEO冯驌、ziinlife吱音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朱晖、PUPUPULA创始人&CEO张思川、一筑一事&宅二三创始人王牧之,以“宅的进行时与未来式”为主题,展开一场关于生活、关于家的圆桌论坛。

希望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多关于家的灵感与新知。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


展览名称

2021宅二三生活艺术展·自予自宅(Home Z Living Art Show: Your Home, Your Way.)


展览地址

成都·锦江区水璟唐12栋


展览日期

2021年6月20日-2021年7月4日

11:00-19:00丨18:30停止入场


/


主办

宅二三


特邀合作

小鹏汽⻋


协办

一筑一事 / 水璟唐


策展

宅二三


总策展人

王牧之

策展人

刘安琪 / 袁梅振宇 / 韩启田 / 余思思

艺术总监

罗丹

内容

余思思 / 李沁菡 / 黄思月 / 李盼盼 / 白雨露 / 陈子譞

视觉

叶颖 / 徐一梦 / 杨倩

社群

尹何卉芝 / 黄文沙 / 甘琦 / 钟子也 / 花艳艳 / 植浩星

视频

向雨婷 / 朱健雄 / 张爱琳 / 邓鑫

执行

田雪睿 / 彭淼 / 黄亦雯 / 李雪梅


参展

ARCHETYPE / 和璞设计 / 几和几 / 季意空间设计GE space design / 李白鹿 / LivFAMA / SHINDESIGN炘儒设计 / 朱晖 / 招招


合作品牌

艾舍人Xcellent / Beaucoup / 白猪商店 BAICHEW STORE / 凡德罗家具 / 方所 / Lettin / 年轮公园 Zoring Park / onemorechair / PaperPlay / Pertica / PlanToys / PUPUPULA / 入云屋 / 桃陶STUDIO / WildCalling荒野召唤 / 野狗商店DOOGHOOD BOOKS / ziinlife吱音


特别支持

成都万象城 / 麓客 / 四川广播电视台城市之音FM102.6 / 宜家家居


平台支持

巨量引擎四川


媒体支持

ELLEDECO家居廊 / KINFOLK / 新浪家居 / 好好住 / 搜狐新闻成都频道 / 百度APP / YOU成都 / 漫成都 / 成都GOGO / 成都向上 / 成都同城会 / 购成都 / 成都活动情报站 / 幸会Salon /更火 / M大生活 / 试物所 / 有点编辑部 / 睿意成都 / 爆米花报告 / 肥西肥西 / miniko / 朱毁毁 / 张朴好时光 / 在艺 / 聚Feel / 看什么策展 / 成都看展 / TheArtHunter寻艺


支持机构

ACG国际艺术教育 / 德必川报易园 / 梦想加 / RoSSo国际艺术中心 / 格瑞艺术 / 叁和泰纸业 / 维欧艺术留学 / RAC STUDIO


-


城市之音×宅二三 策展人专访:关于城市、家宅、自我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家宅   城市   创意   家居   成都   生活方式   展区   创始人   专访   艺术展   生长   定义   团队   地方   更多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