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宝级科学家“跑路”,组团转投中国,日本为何留不住人才?

曾被提名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同时被誉为国宝级的科学家,有着光催化之父之称的他,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来到中国,并且率领自己的团队组团奔向中国的怀抱!这到底发什么了什么?他又是谁?为何要选择带领自己团队奔向中国呢?

日本国宝级科学家“跑路”,组团转投中国,日本为何留不住人才?

他就是日本的超一流科学家光催化领域的重要人物,藤岛昭院士。

藤岛昭1942年3月十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府。

打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所以成绩也是没得说,一直都是尖子生。藤岛昭在1962年顺理成章的考入了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部,这对于他来说都很正常,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如愿以偿的进入到了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第二年藤岛昭优秀的成绩和能力被本多健相中,从此就跟着它的导师开始了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他们亦师亦友在研究室共同发现了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被紫外光照射下能够出现光分解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现在非常著名的本多藤岛效应。可以看出是用他们两个的名字命名的。也就是因此,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开始了新的历程。

日本国宝级科学家“跑路”,组团转投中国,日本为何留不住人才?

但是天才总是坎坷的,它的研究成果遭到了很多人的之一特别是当时的日本学会和电话学会,他们说他这是荒唐的,是谬论。因为这个研究成果甚至影响到了它的学位,博士没有毕业。

作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最具有的就是耐心,也许别人看来是倔,藤岛昭没有放弃,他决定要稳住自己继续更加努力,不停地做实验,为就是证明它的研究成果是对的!是真实的!

结局自然是正义战胜了邪恶,王子娶到了公主,藤岛昭证明了自己,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让那些质疑的组织和人武力反驳,狠狠的给了他们一个大耳瓜子。

在1971年成功的获得了东京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位,在第二年的7月份他讲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到了自然杂志上,这个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最具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在很多的科学领域当中,许多最重要和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就引起了各界甚至是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他发表研究成果的第二年,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了,这是人们第一次注意到我们非常迫切的需要寻找全新的清洁型能源。

而藤岛昭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为人类找到了一个方向,甚至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光催化之父这个称号,开始在整个科学界越来越出名。光触媒从被发现到现在也不到50年,实际运用的时间更是有限才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藤岛昭发表论文的想法很单纯,他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人类解决能源方面的一些问题。做出自己能做的。这个研究成果虽然很先进但是很遗憾,在这项实验中,利用紫外灯照射下水分成氧气和氢气的转换效率太低了,更笨不足以实现规模,也就是没有性价比和经济性。所以无法得到实际应用。在当时更不可能成为新能源。

就算是后来,全球的研究者都在对二氧化钛进行改良,甚至是换上了氧化钨来替代再到最后往里加入了许多其他的物质最终得到的结果依然是不够理想。

但是藤岛昭这个倔劲也不知道是随谁,就是不放弃狠下心来换一个角度继续进行研究。他把研究方向从水分解代替能源转变为了水分解强氧化力应用,在之后的多次实验中,他再次发现二氧化钛只要是吸收了照明光源或者是太阳光这些可见光后,就具有了非常强的氧化性和亲水性。能够形成强氧化的自由基,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能够让细菌流失致死。并且还能将细胞死亡是释放出来的有害复合物分解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

这就意味着光触媒具有非常好的抗菌能力、空气净化能力和水净化能力以及防污防霉的功能。随后美国的FDA视频检测中心经过检测发现二氧化钛对人体没有危害,这就证明光触媒能够大范围的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中。

这可能就是上帝眷顾?!让本来陷入被动研究来了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发现光触媒产生的新能源根本无法形成规模,难以实际应用的时候,却偶然间发现光触媒在环保和空气治理方面有着非常理想的作用。而且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藤岛昭也是因此被多次提名诺贝尔奖。虽然好几次都是没能够获得奖项,但是在2012年成功的获得了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要知道这个奖项虽然不是诺贝尔奖,但是获得了这个奖项就证明这个人非常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具有诺贝尔奖得主预测的性质。在2013年前我们中国从来没有人获得过。

藤岛昭发表的论文在学术界多次被引用,总数超过了6000多次。为光触媒领域打开了一个大门。

日本国宝级科学家“跑路”,组团转投中国,日本为何留不住人才?

时间来到了1986年藤岛昭在东京大学担任工学部教授。也就是这个时候与中国有了密切的联系,主要就是合作交流、培养人才和学习文化等。所以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每年藤岛昭都会来到中国一次,这也就导致了藤岛昭与中国的科学家交流非常频繁和深入,并且交下了很多的朋友。像是中科院、中工院等许多国内的知名科研院校都与藤岛昭有着合作。藤岛昭也是真正做到了,科学交流无国界。他非常注重培养留学生无论是哪个国家。根据每日新闻的报道,在藤岛昭咋子与中国进行交流的40年之间,培养出了38名的中国留学生。其中不乏非常出色的人才,像是我国科学院的院士也有三位是经过藤岛昭培养的。

曾经作为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江雷,他1992年在吉林大学毕业,随后被送到了日本东京大学进行深造。也许是也许是命运,江雷进入到了藤岛实验室,藤岛昭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江雷的导师。对日后的江雷有着很大影响。藤岛昭也是非常看中江雷 ,对他格外的上心,江雷也是好样的在工作室的时候就非常出色,大家对他都表示非常认同。在江雷博士毕业后一路顺风顺水 ,先是被藤岛昭举荐到了神奈川科学院成为了高年薪的专职研究员,随后又参加了科学院的光电界面相变控制项目,连续五年主管这个课题组。现在的江雷博士已经是我国的科学院院士。

日本国宝级科学家“跑路”,组团转投中国,日本为何留不住人才?

还有一位是刘忠范和姚建也同样是藤岛昭的学生,现在全都是中科院的院士。可以说藤岛昭对于我国的科学研究同样有着很高的贡献。

藤岛昭带学生的方式也有着特别之处,听江雷院士讲,藤岛昭教授的最高指导方式就是不指导。就是悟!他让学生们在选择课题之前先自己研究,然后由他来判断这个课题是否值得大家花时间去研究,为的就是要让狗学生能够有尽可能的多发挥自己的潜力。

大家都说名师出高徒,藤岛昭对于自己的学生是十分严厉的。有的时候如果看到了学生开题报告写的啥也不是直接就是撕得稀巴烂甩到垃圾桶里。这也都是因为藤岛昭对于学生身份负责,而且私下里他对学生也是亦师亦友,经常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关系更像是朋友。随后鉴于藤岛昭对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教育培养、科技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影响。所以在2019年藤岛昭获得了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在最近双方的关系可以说迅速升温,接收到了中国学生的邀请,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来到了中国。入驻到了我们的上海理工大学。

藤岛昭的出走被日方媒体评为智慧流失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情况的发生是偶然吗?其实不然,这就是日本现如今科学界的缩影。日本的科学界近些年来一直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科研经费不足,说白了就是没钱搞研发。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2004年日本通过大学法人化改革之后,导致了日本的国立大学能够从古政府获得的经费变得十分有限,也就让一部分日本大学的研究项目出现了搁置甚至是直接放弃。

而受到这个状态影响最大的不是 那些有资历年长的日本学者,他们因为混在这个圈子很多年了,或多或少都是积累了一定的经费和人脉。而那些刚刚进入科研甚至是刚进入没多久的青年学者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没钱搞研究就意味着没有实践,自己就是在 原地踏步,而其他国家却是 大力投入 ,真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就出现了日本学者相继选择出走到其他国家。

反观我们中国对于科研方面的投入那是非常舍得花钱的,对于科研环境十分的重视,这对很多 国外的学者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日本的学者很多都来到了中国。根据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至少2万名日本学者选择并且来到了中国。已经为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比如一位叫做福田敏男的科学家,很早之前他就是 名声在外了,他制造了 世界上第一个跨尺度协同生物组装微机器人,对于微纳级机器人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通过这个系统他还做出了世界上直径最小的人工血管,通过他的研究为癌症肿瘤等一些曾经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疑难杂症提高了诊断率和治疗率。

日本国宝级科学家“跑路”,组团转投中国,日本为何留不住人才?

他来到中国后也就意味着我们从此也掌握了世界尖端的微纳级机器人理论,再加上我们在科研上的投入非常大力 ,对于他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帮助,中国的机器人科技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强。

而且福田敏男也为我们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我们培养了超过一百位的博士。同时也让很多青少年接触到了机器人领域。

还有专门 研究灵长类大脑基因的日本教授高畑亨,他就是在日本找工作的时候不理想,后来选择来到了中国的浙江大学,同样是获得了优越的研究环境,获得了大量的科研资助。

有的大聪明也是发出了疑问,中国这样做会不会是人傻钱多,最后帮别的国家培养了人才,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中国还真的不会干赔本买卖,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后获得研究成果也是让中国获益,况且他们的研究环境良好,给的资金也充足,他们能够做的研究就多没有 顾虑,有了成果自己也能在国际上获得地位,估计让他们走他们都不愿意。同时他们也表示中国对于研究方面的要求是很严苛的,他们要更加努力才行。

这次藤岛昭来到了中国后,日本的舆论也是炸了锅,一边是觉得藤岛昭是叛徒出卖了国家,让本国技术流出,让国家蒙受了级的损失。而另一边则是开始职责日本政府,他们认为日本政府现在就是一群疯子和蠢蛋在领导,日本的未来迟早会 毁在他们手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日本   中国   诺贝尔奖   科学家   科学界   院士   研究成果   机器人   科学院   学者   科研   博士   领域   发现   人才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