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乾隆尊为三希堂之首,被众多名家列为第一行的快雪时晴帖

 

被乾隆尊为三希堂之首,被众多名家列为第一行的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为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是一通问候友人的信札,4行28字,楷行草相间,笔法圆劲流畅,笔意贯通,相互引带,具有羲之新体所特有的流利妍媚的艺术美感。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先后为清内府收藏,乾隆皇帝视若稀世之宝,共贮养心殿西暖阁,称之为“三希堂“。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快雪时晴帖”仍在养心殿。当溥仪出宫时(1924年)因仓促起身未携带随身衣物,次日命宝熙到养心殿取衣物,出神武门时经警官白桂亮检查,在衣服中包着一个手卷,白桂亮当即予以扣留,这就是“快雪时晴帖”。

内容大意: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中书体笔意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和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或险绝,或规整,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美感。

画俯仰生情,钩挑都不露锋。其着重表现在用笔尤为圆劲,提按顿挫的节奏起伏与弹性感较平和,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匀整安稳,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提按得当,从容不迫,神态自如,骨力中藏。整帖看来雍容古雅,圆浑研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结体

结体以方形为主,平稳匀称,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十分多变,富有轻快的节奏感。帖中“羲之顿首”以行草开头,“山阴张侯”以行楷收笔,形式优美而富于层次。

“羲之顿首”,这四个字轻松自如,闲雅平和,亦行亦草,或断或连,笔意贯通。“快雪时晴佳想”,字字独立,笔圆墨润,介于行楷间,活而不滞,力透纸背。“快”字;左右相向的两部份,有着呼应的关系,“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也有类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所以也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

章法

第一行上下的“行气”一贯,每个字横向的笔画,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线上。第二行间距疏朗,重心错落,“果为”有连笔,其他的字间距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变化。第三行自然作结,美感丰富。最后“山阴张侯”四字似元明卷轴之下款,气完而神足。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古人称之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三者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快雪时晴帖”是重要的陈列品之一,并且影印出版。在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后,故宫博物院的古物南迁,第一批装运的箱中就有“快雪时晴帖”。后来辗转运到贵州安顺。日本投降后回到南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君倩为何人

宋人米芾不仅是著名书画家、书画鉴藏家,也以见识广博而闻名。其“以平生目历,区别无疑”而写的《书史》中记有《快雪时晴帖》,并对“君倩”二字作出了解释,他是迄今为止对此作出解释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其文云:

(《快雪时晴帖》)是真字,数字带行,今世无王右军真字帖。末有“君倩”二字,疑是梁秀。缝有诸氏字印,是令所印。苏氏有三本在请房,一余易得之,一刘泾巨济易得,无诸印。

此帖左下部“君倩”二字压署,君倩为何人?

米芾的解释

宋人米芾不仅是著名书画家、书画鉴藏家,也以见识广博而闻名。 其“以平生目历,区别无疑”而写的《书史》中记有《快雪时晴帖》,并对“君倩”二字作出了解释,他是迄今为止对此作出解释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其文云:

(《快雪时晴帖》)是真字,数字带行,今世无王右军真字帖。 末有“君倩”二字,疑是梁秀。 缝有诸氏字印,是令所印。 苏氏有三本在请房,一余易得之,一刘泾巨济易得,无诸印。

米芾另一次将君倩视为是梁秀的例子是在其《宝章待访录》中。其题《晋武帝王浑王戎王衍郗愔陆统桓温陆云谢安谢万等十四帖》中,径将君倩称为梁秀:

右真迹在驸马都尉李公炤第......世之奇书也。王涯永存珍秘印,殷浩之印,梁秀收阅古书记字。

在《书史》中,米芾也提到了《晋贤十四帖》,其中米芾提到了梁秀的生活时代属唐末:“(谢)安及(谢)万帖有王涯永存珍秘印,大卷前有梁秀收阅古书印,后有殷浩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是唐末鉴赏之家。”其根据是什么,不得而知。

米芾《好事家帖》中已经提到,在晋贤帖中,有“君倩、唐氏、陈氏之类印”,可以肯定,米芾认为君倩和梁秀是同一个人。他认为所谓的君倩,姓梁名秀(或字秀),字(或名)君倩。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褚遂良《右军书记》中收王羲之一帖云:

雨寒,卿各佳不?诸患无赖。カ不ーー,義之问。

在此帖之后,有小字注云“君清”。“清”与“倩”字形相似,左面的偏旁在书写时,特别是连笔书写时,极易混淆。米芾《好事家帖》中“君倩”米芾的写法就极似“君清”。我们可以肯定“君清”当即是“君倩”,完全是因为后来流传刊刻的失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点校本中,将“清”改为“倩”,是准确的。由此不难推断,此君倩是晋之后初唐之前的人。

君倩其人

查询《旧唐书》和《新唐书》,得到了两条史料。

1.《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上《忠义・吕子城传》记载道:

高祖克京师,遣马元规抚慰山南,(吕)子臧坚守不下,元规遣使讽喻之,皆为子臧所杀。及炀帝被弑,高祖又遣其婿薛君倩手诏喻旨,子臧乃为炀帝发丧成礼,而后归国。

2.《新唐书》卷一百九十ー《吕子城传》记載与上一条大体相同,云:

及炀帝已弑,帝更使其婿薛君倩贵诏,言隋所以亡,谕子臧。

至此,所谓的“君倩”,是隋唐之交的薛君倩,他是唐高祖的女婿

那么,这位薛君倩是否就是在显赫的王羲之书帖《快雪时晴帖》中押署的君倩呢?我认为这一点应当是可以肯定的。

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王朝的过程当中,陆续把隋代两都的书画收藏以及窦建德、王世充所获的作品,一律收入内府,后来又收入一些私家藏品。已经知道的就有萧瑀进呈了三十卷,许善心献出三卷,高平县行书佐张某呈上十卷,褚安福进献四卷;得之于杨素的还有二十卷。

如此众多的藏品无疑为驸马身份的薛君倩鉴赏提供了方便,也许就是在鉴赏过程中,他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由于他在书画上并没有什么名声,也就为人所忽视了。但是君倩押署者身份的确定起码说明,在禇遂良著录《快雪时晴帖》之前,他已经进入唐内府,成为政府藏品的品鉴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祖皇后窦氏,“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能辨。”

高祖第三子李世民更是喜好书法,并以亲身的行动引导了一场崇王之风,其他诸子也有善书者。无疑,高祖家庭具有浓厚的书法气氛,其婿薛君倩完全有条件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上,署上自己的名字。除此之外,东晋至北宋之间,没有第二个君倩,更没有第二个能像薛君倩这样有押署可能的人。

君倩的其他押署

实际上,留下君倩押署的书迹决非仅仅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笔者从流传下来的书帖及著录中捡出,有君倩押署者尚有以下几例。

(一)上海图书馆藏《宝晋斋法帖》本王献之《十二月帖》中有“君倩”二字,此二字由于与“氏”(褚遂良)印章相迭,不易认清,故为人所忽视。


被乾隆尊为三希堂之首,被众多名家列为第一行的快雪时晴帖

中秋贴也有君倩

《中秋帖》君倩押署局部,此帖当是从《十二月帖》临出

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四题此帖云:“下题君倩字,即文不能别白,隐约国老二字可见,带谓之苏氏宝帖,盖出太简参政家耆之故物也。方带无恙,尝刻宝晋斋帖于无为,此帖盖首出,又有河南标题小纸,今不存,其后转入中都贵游家。”

岳珂这段文字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即印文似乎是君倩的,实际上君倩二字上钤盖的印章是“褚氏”印,即褚遂良所押盖的四角章,原本上没有君倩的印章,看十二月帖》的拓本可以清楚这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传王献之《中秋帖》墨迹中亦有“君倩”押署。但《中秋帖》帖文全从《十二月帖》中临出,只不过省略了《十ニ月帖》中的第一句“十ニ月割至不”数字,后又缺漏“未复”、“恸理”四字,故人们判定,曾为君倩收藏过的《十ニ月帖》墨迹本,是《中秋帖》的底本。今人多怀疑《中秋帖》为米芾所临。
  


被乾隆尊为三希堂之首,被众多名家列为第一行的快雪时晴帖


被乾隆尊为三希堂之首,被众多名家列为第一行的快雪时晴帖

乾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乾隆   米芾   山阴   王羲之   匀整   子城   笔意   法书   内府   高祖   藏品   印章   重心   书画   名家   中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