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孙中山设立航空局: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


100年前,孙中山设立航空局: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

很多人认为“航空救国”的思想应是冯如首先提出,后经孙中山先生倡导光大,成为有社会影响的政治号召。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自制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04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爆发,至1905年5月结束。1905年9月,日俄在美国的调停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和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大连及附近海域转让给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也交给日本。这两件事给了冯如极大的冲击与刺激。

冯如把日俄战争对祖国的伤害和莱特兄弟发明的潜在军事意义相结合,预感到飞机在“救国”中的意义。他说:"是(指制造机器) 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从此,他立下了航空救国志向,决心习得并精益此技,以报效祖国。可贵的是,此时离开莱特兄弟的成功仅仅一年有余,而这时的冯如还只是一位21岁的热血青年,能有此认识,立此抱负,实在难得,确值得我们这些后来人景仰和学习。这应该是“航空救国”精神的最早来源。

100年前,孙中山设立航空局: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

1906年,22岁的冯如结束在纽约的求学,返回旧金山,遂组织志同道合者,开始研制飞机和研究飞行技术。他对青年华侨、后成为其主要助手的朱竹泉说:“日、俄战事大不利于祖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以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他再次以令人惊叹的战略眼光,看到航空事业的前景和作用,决心献身航空、以航空而救国。冯如对于航空在军事上重要性的认识,要早于1909年提出制空权理论的意大利人朱里奥杜黑。

在爱国华侨的资助下,1907年冯如在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从这时到1910年间的试制试飞,取得重大进展。这一时期,孙中山先生曾到访美国,并前往奥克兰造访过冯如,对他的事业和航空救国情怀深表嘉许,盛赞道:“爱国救国大有人在!”1911年2月,冯如偕三位助手回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11月9日,广州光复,广东革命政府成立,冯如认识到航空救国的抱负只有在“入民国后或可实行之”,毅然率助手参加了革命,并被委任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长,也是中国的第一位飞机长。他随即在广州燕塘创立广东飞行器公司,这是中国国内继北京南苑飞机工厂后的第二个飞机制造厂。经三个月的努力,利用从国外带回的零部件加上本地的竹木布料,于 1912 年 3 月,成功制成中国人在本土完工的首架飞机,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的第一页。

100年前,孙中山设立航空局: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

孙中山先生始终关注航空发展和冯如的事业。在目睹飞机的诞生和初步应用后,认识到“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的武器”,预见到飞机在军事、经济上的巨大作用。他高度评价冯如其人其业,认同冯如的“航空救国”理念,并将其纳入治国方略。在冯如不幸遇难后,孙中山先生追授其为陆军少将。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5年病逝的十数年间,孙中山始终不渝地号召爱国侨胞学习航空技术,鼓励他们回国设厂创业;他支持创办飞行学校,大力培养航空人才;他还极力推动建立航空工业和空军力量,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早期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辛亥革命期间,在他的积极倡导下,革命军拥有了四支航空队——冯如航空队、华侨革命飞机团、湖北军政府航空队和上海军政府航空队。

1920年11月,在重建大元帅府时,孙中山在国民政府中设立了航空局。此时,他力倡“航空救国”,提出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和强大空军的设想。在孙中山的倡导和谋划下,“航空救国”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召唤,从此为世人广知,并产生巨大影响。作为政治家提出“航空救国”应为是年,至今整整100周年。

100年前,孙中山设立航空局: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

在1924年创建黄埔军校时,孙中山进一步表达了他的这一思想。他说:自航空机参加战斗后,已打破了军舰、战车的局限,扩大了控制战场的能力,故现代国防,非扩充空军力量不可。这与冯如的见解完全一致。同时,孙中山还指导军校的课程设置,把“航空”“无线电”等新兴技术列为军事专门学科。

1923年,另一位中国航空先驱杨仙逸研制的中国第一架军用飞机首飞,孙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到场,宋庆龄乘机参与试飞,孙中山遂以宋庆龄的英文名Rosamonde的译音为这架飞机命名——“乐士文1号”,并手书“航空救国”条幅,以示庆贺。这一条幅发表在当时的报纸上。

从此,“航空救国”如号角般,吹遍大江南北,走进国人心中,成为凝聚民族意志、重视航空发展的伟大召唤,由此也穿越世纪,成为中国航空人报国图强、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之源。

在上世纪末中国航空工业体制发生重大变革,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国有大型企业组建后,作为民族航空工业主力军的集团公司认识到自己肩头的历史责任,从“航空救国”思想中汲取营养,把航空人的爱国精神凝聚于致力发展事业、以报效祖国,响亮提出“航空报国”这一极具时代特点的号召,成为飘扬在当代航空人心头最辉煌的精神旗帜。

100年前,孙中山设立航空局: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

从救国到报国,精神相承,但一字之别,着力不同。如果说“航空救国”还带有一定的“技术救国”“实业救国”的色彩,虽彰显自强救国的进步要求,而事实上并非有效方略的话,那么“航空报国”则有更鲜明的精神指向,其全部含义在于振奋斗志,务实精进,使祖国航空步入世界强者之列,同时以强盛的航空事业为振兴国家、复 兴民族做出更大的实际贡献;这既是中国航空人的志向与信念,也是崇高的使命与责任。
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我们终将实现伟大的航空强国愿景!

免责声明: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平台发布只限于服务飞行爱好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源 | 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辛亥革命   旅顺   航空局   航空队   航空   军政府   爱国   广东   空军   中国   祖国   中国航空   年前   飞机   事业   精神   军事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