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型战机,蒙布扯开露出真相,酷似中国成飞早期研发方案

最近,莫斯科航展2021前夕,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旗下的苏霍伊设计局推出了一款新型的外销五代机,名字叫checkmate,意为将死或者击败之意,这一款战斗机用设计师的话来说,借鉴了中国沈飞FC-31战斗机的思路,相比空军的主力重型机,价格便宜,重量轻体格较小,自筹资金研发,主要面向广大的国际市场。 之前几天飞机被黑色蒙布盖得严严实实,只能看一个大概,到了今天,蒙布打开,观众终于可以看到飞机全貌,这款新机,也暴露了全部特征,这是一款单发,下颌进气,无尾三角翼,双垂尾,推力矢量战斗机,进气道下方两侧是两个侧开弹仓,这些特点,和成飞早年的小型四代机方案高度吻合。


俄罗斯新型战机,蒙布扯开露出真相,酷似中国成飞早期研发方案

这就是飞机的全貌,我们看到的效果是,飞机特别瘦特别尖 俄罗斯方面也公开了该飞机的模型全貌,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从正侧面和侧前方的大图,先分析侧前方大图,从机头开始说起,机头尺寸不大,但是比较尖锐,前段是尖锥型头部,到了雷达罩末端,开始过度成为隐身战斗机常见的楔形头部,从侧面图来看,飞机雷达罩外形,基本保持了尖锥设计,和世界同步。 雷达罩末端下方是飞机的进气道,进气道唇口设计很有意思,侧面采用向后倾斜很大的角度的设计,而下唇口则采用了箭头式设计,这种设计和美国F-16战斗机的DSI改型类似,不同的是,该机下唇口内部,能看到一个大角度倾斜的支撑板,和侧面唇口平行,这种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进气道强度,毕竟前起落架就在唇口之后不远位置,和美国F-16战斗机的DSI改型对比,进气道设计几乎完全相似,但是DSI进气道的鼓包不是特别明显,或者俄罗斯这种设计,阻力更小一些,也可以说明,这一款DSI进气道的设计点比较高,设计师宣称最大速度2马赫,并非空穴来风。


俄罗斯新型战机,蒙布扯开露出真相,酷似中国成飞早期研发方案

毋庸置疑,俄罗斯这一款战斗机,也采用了DSI设计,主要元素都类似 另外,我们看座舱,座舱总体形状和苏-57战斗机的设计外形如出一辙,都是分离式设计,固定风挡和座舱盖分离开,这种设计很传统,座舱盖边缘有一个向前向下倾斜的角度,这是提高飞行员前向和侧向视野的设计,这种设计最早在F-35战斗机上出现,之后在苏-57战斗机上出现,这是世界的第三款。 最有意思的是,风挡正前方出现了军迷最熟悉的“大灯泡”,从苏-27战斗机遗传过来的前视红外系统,这种设备主要用于空战辅助探测,对于打开加力的飞机尤其有特别远的探测距离,但是很怪异的是,该机模型没有采用F-35战斗机常用的下巴EOTS光电系统,厂家宣传上有,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无奈:俄罗斯光电工业比较落后时代,还无力短时间内开发类似产品,目前就中国和美国研发成功。


俄罗斯新型战机,蒙布扯开露出真相,酷似中国成飞早期研发方案

这是该机的正侧面视图,很有价值 我们换个角度看这款飞机,这次是正侧面,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来,该机主起落架向前收起,类似苏27战斗机,而飞机弹仓则出现在主起落架弹仓之前,按照对称原则,飞机拥有两个侧面弹仓,这种设计和美国波音公司的X-32战斗机类似,在远处角落,有一发俄罗斯的KH-59远处空地巡航导弹,难道是俄方暗示侧面弹仓可以装入这一款武器,鉴于KH-59的长度高达5.7米,这款飞机的侧面弹仓尺寸估计会达到6米尺度,算是一个目前世界战斗机之最,弹仓也可以换成2发较短的炸弹。 目前完全缺乏飞机腹部的照片,暂时不能确认,飞机是否还有一个巨大的腹部弹仓,按照和F-35战斗机竞争的原则,最少需要4个挂点4发武器,包括2发中距空空导弹,两发制导炸弹,目前两个侧面弹仓,很难挂载4发导弹,就这一点而言,我们继续等待以后资料。 现在我们看飞机机翼,飞机从机头雷达罩开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棱线,这种棱线算是一种特殊的边条,隐身性能好,同时也在大迎角时候提供升力,棱线水平向后,通过机身边条一直延续到飞机主机翼上,飞机主机翼设计比较有意思,机翼前缘采用中等后掠角设计,外缘水平,后缘和F-22战斗机一样切角,提高颤振水平。


俄罗斯新型战机,蒙布扯开露出真相,酷似中国成飞早期研发方案

飞机的机翼后缘设计有问题,不符合隐身原则 但是让人不解的地方来了,该机后缘线条,基本垂直于机身纵轴,这种设计和正常隐身设计完全相反,正常隐身战斗机设计,后缘正常要变成10度以上的前掠或者后掠设计,俄罗斯人这种设计,使得飞机的隐身效能并不佳,就这个角度而言,苏霍伊设计局还没有真正掌握隐身技术。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飞机机翼的位置,该机机翼相对机身上下位置采用中单翼设计,这种设计最简便,无须对机翼采用上反或者下反措施提高稳定性,但是该机相对于机身的前后位置有些问题,简单来说是,机翼位置太靠前,这是一款无平尾飞机,主要俯仰操纵依靠襟翼,襟翼太靠前,操纵力臂不够,飞机不算是很灵活。


俄罗斯新型战机,蒙布扯开露出真相,酷似中国成飞早期研发方案

俄罗斯这一款新型飞机,注重高速飞行性能,格斗能力不是重点 为此,将采用发动机的推力矢量和倾斜角度不大的垂尾的协同偏转进行辅助,为了提高控制效率,飞机采用了全动式垂尾,和苏-57战斗机一样,这种垂尾的优点是尺寸小效率高,弱点是高速飞行刚度较低,风险较大,大部分战斗机都回避这种设计。 到了飞机尾部,就可以看到,向后延伸的后体边条和垂尾,比较完美地遮挡住了飞机尾喷管,这种设计对飞机的红外隐身很有利,这一点和美国的F-35战斗机设计类似,而且遮挡效果更好一些。


俄罗斯新型战机,蒙布扯开露出真相,酷似中国成飞早期研发方案

这一款飞机给成飞设计的话,隐身细节会好很多 就目前而言,这一款战斗机的主要部件和技术都来源于苏-57战斗机,包括传感器,火控设计,机载武器,发动机等,尽量降低飞机造价,但是麻烦也在于,苏-57战斗机没有搞定的隐身技术,在这一款飞机模型上,同样也有体现,大型球形机头红外系统,后缘襟翼线条设计以及右侧垂尾根部的大型外露进气口,这些细节都充分说明,经过苏-57战斗机的失败,苏霍伊设计局的设计师,对隐身细节设计认识还远远不到位,这些细节连沈飞的FC-31战斗机的最新改型也比不上。 这款飞机能否大卖的关键,并不在飞机性能,而在隐身性能如何,根据俄罗斯人强悍的气动和发动机技术,打造一款速度超越F-35战斗机的飞机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飞机隐身性能如何,假如攻克不了这个难关,可以肯定,一架都卖不出去,即使飞得再快,能1.6马赫超巡,敌方雷达能轻松发现目标的话,和老旧的米格-29有啥区别? 还不是一样白白送死!或许,和我们合作是最好的办法,一同共赢出口市场,我们缺先进发动机,而他们缺隐身技术经验和先进的传感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俄罗斯   马赫   襟翼   棱线   设计局   后缘   座舱   机翼   机头   美国   战斗机   战机   中国   侧面   真相   角度   类似   飞机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