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每年夏天,除了蚊子,最烦人的就是蟑螂了!这个颜值极低长相还略带惊悚的神奇生物,常年在家中神出鬼没,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你还拿它毫无办法,只能任由其肆意挑衅。


无孔不入的蟑螂,早已成为了国民痛点。在知乎上,「蟑螂」的话题讨论热度也是居高不下。


有知友脑洞大开,想到了下面这些硬核的脑洞问题: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还有许多知友在分享彼此因为蟑螂而造成的恐怖经历: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但更多的人都在迫切地寻找可以有效杀蟑的方法: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想要消灭蟑螂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蟑螂这个生物到底是何方神圣。


01

那些你不知道的蟑螂冷知识


蟑螂,学名蜚蠊,一个活得比恐龙还要早、还要久的生物。根据化石证据检测显示,最原始的史前蟑螂,大约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而它之所以能存活那么久,与它超强的繁衍能力和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蟑螂化石


蟑螂的正常寿命大概是 1~2 年,雄性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性只交配 1 次或 2 次,1 次交配受精,就可以终生产卵,一只受精的雌蟑螂,一年后即可繁殖两万只。


而某些蟑螂,比如美洲大蠊,还能无性繁殖,生下来的小蟑螂也都是雌性的,可见蟑螂的繁殖能力有多么强大。


蟑螂同时也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曾有一个英国科学家做过实验:他把一只怀孕的雌蟑螂切掉头部,但令人惊讶的是,这只无头蟑螂不仅能活着,还活了一个多月,还生了几只小蟑螂……


因为它的循环系统是开管式循环,没有血液循环系统,头部和躯干连接不紧密,主管呼吸的神经在腹部,所以即便切断也不会直接死亡。


还有人做过另一个实验,测试蟑螂在水下是否能存活。结果是,蟑螂在水里活动了一个半小时后,才停止动静,但把它捞出来后,不到 5 分钟又动了起来。所以那些曾经把蟑螂直接冲进厕所的人,它很有可能只是游到了别人家而已。


因为蟑螂的生命力实在太强,许多人在与它的斗智斗勇中屡战屡败,最后变成了「佛系灭蟑」。但蟑螂绝不只是对你的视觉和心理造成冲击,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潜在危害。


02

蟑螂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内容精选


答主:马自然(300+ 赞同,皮肤科医生)


在人体常见的过敏原里面,有一种是对人体危害极大,而又可以主动避免的,那就是蟑螂。蟑螂生命力极强,适于在温暖潮湿和食物丰富的场所生存,其分泌物和尸体是致敏的主要原因。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1、湿疹:在一项多中心的研究当中显示。湿疹皮炎患者中,各项阳性变应原比例最高的是蟑螂。


在我国,蟑螂作为变应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医疗机构的变应原检测里也不包含蟑螂。


2、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国内外报告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过敏原有关。皮内试验报告显示尘螨和蟑螂在慢性荨麻疹中有较高的皮试阳性率。

3、哮喘:德国小蠊变应原阳性是哮喘的强致病因素。


4、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变应原作用于机体后引发 IgE 介导的鼻黏膜免疫反应,表现为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症状。


蟑螂在 AR 患者前 10 位变应原中也占了一席之地,阳性比例为 28.4%,提示灭蟑行动长期持续有效地进行也是预防 AR 的重要方法。


5、老年性变应性疾病患者的血清 IgE 显示,阳性率最高的前三分别是霉菌、屋尘螨和蟑螂,所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予以重视,尽量避免接触霉菌、屋尘螨及蟑螂这些变应原。


6、传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比如疟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杆菌、伤寒杆菌、多种病毒、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


再比如蠊缨滴虫,也被称为超鞭毛虫,蠊缨滴虫是一种寄生于白蚁、蟑螂肠道的单细胞原虫,可以引起人们的肺部感染,甚至还有报道引起宫内感染的。


7、蟑螂本身就可以致病,比如蟑螂钻入了外耳道,引起外耳道蟑螂异物感染发炎。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为了消灭家中的蟑螂,许多家庭开始用上了各式各样的杀蟑产品,甚至是进口的产品,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03

中、外家庭所面对的蟑害情况有差异


内容精选


答主:李雷(200+ 赞同,生物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为了杀灭蟑螂,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各种蟑螂祛除办法,比如典型的是各种蟑螂药物。然而不少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一些药物在其他地方效果很好,但是到了国内却很难奏效,导致蟑螂的问题难以根除。


以蟑螂比较严重的德国为例,德国是早期受到蟑螂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因此当时的蟑螂品种也被称为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其实德国也是受害者,德国小蠊不是起源于德国)。德国肆虐的蟑螂是德国小蠊,所以德国有专门针对相应蟑螂的有效药物。


但是这种情况和中国所面对的蟑害还是有一定的不同,其实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地域气候差异的影响。德国和我国大部分区域都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德国是一个高纬度国家,德国最南的地方(N47°15)都比我国的哈尔滨(N45°45)还靠北,德国的气候类型也和我国呈现明显差异。


再加上不同地区的居住条件和家庭卫生状况以及国民家居健康意识都存在差异,比如我国的蟑螂和厨余垃圾处理相关性很高,国内尚未形成广泛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


再加上蟑害防护意识的区别,导致蟑螂的品种都有一定的区别。比如我国的蟑螂分布中,北方地区以小蠊属种的德国小蠊为多, 大蠊属的构成比例偏低;在南方地区虽然各类蟑螂均能发现, 但以大蠊属的构成比例高。


这种蟑螂品种差异,再加上蟑螂较强的适应性,结果就是,用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地区效果都存在差异。


我国的蟑螂并非德国小蠊一种,事实上还包括美洲大蠊,两种蟑螂同属于蜚蠊科,但是属于不同的种,二者存在明显差异。


比如形态学上美洲大蠊要明显大于德国小蠊,前者大概是后者的 3-5 倍尺寸;色彩上,前者呈现浅红棕色,后者则为浅棕色。


此外其孵化周期、生长周期也存在区别,对环境的需求不一样,这种情况下,二者很难使用同一种药物进行杀灭,因此,针对国内的蟑螂情况,需要同时针对两种蟑螂分别用药。


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到底怕什么?

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对杀虫剂芬普尼(Fipronil)的反应有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蟑螂   蜚蠊   外耳道   过敏原   美洲   霉菌   德国   阳性   杆菌   荨麻疹   药物   患者   差异   能力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